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3集合的基本运算课件(共15张PPT)+教案+学案3份打包北师大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3集合的基本运算课件(共15张PPT)+教案+学案3份打包北师大版(201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9 21:37:27

文档简介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习目标】
1.了解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
2.掌握交集,并集,补集的基本运算。
【学习重点】
让学生掌握求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补集以及利用韦恩图与数轴进行交并的运算。
【学习难点】
弄清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
1.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
2.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
3.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______________叫作全集,常用符号U表示.设U是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即),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U中子集A的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利用Venn图分析集合之间的关系
(1)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B.
C.
D.
(2)设全集,,,则图中阴影充分表示的集合为.
(3)本题缺图:用集合A、B、C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2.根据集合的基本运算关系,求参数值或范围
(4)已知集合,,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
(2).
(5)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课后巩固
1.设全集U和集合A、B、P满足,,则A与P的关系是(

A.
B.
C.
D.
2.已知全集,,,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或
B.
C.
D.
3.设集合,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4.有关集合的性质:
(1);
(2);
(3);
(4)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个.
A.1
B.2
C.3
D.4
5.如图,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_.
6.经统计知,某村有电话的家庭有35家,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65家,既有电话又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20家,则电话和农用三轮车至少有一种的家庭数为________.
7.,若,,则的取值范围________.
8.学校开运动会,某班有30名学生,其中20人报名参加赛跑项目,11人报名参加跳跃项目,两项都没有报名的有4人,问两项都参加的有几人?
9.已知集合,.
(1)若,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0.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与解析】
(1)A
(2){1,2,3,4,5}
(3))
(4)解:(1),

,,,或
,,,或,

(2)①,,且,,且,没有解;
②,,且,且,
③时,,即为也成立,
或.
(5)解:,,
由,得,
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课后巩固】
(1)B
(2)C
(3)B
(4)D
(5)
(6)80
(7).
(8)解:根据题意,设参加赛跑项目为集合A,参加跳跃项目为集合B,
可得,,,
所以,
所以两项都参加的有5人.
(9)解:(1)时,;

(2);
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0)解:(1)时,;

(2);
①时,;

②时,,此不等式组无解;
的取值范围是.(共15张PPT)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下列个集合,你能说出:
集合C与集合A,B的关系?
集合F与集合D,E的关系?
1.设集合A={x|是6的因数},B={x|是8的因数},C={x|是6和8的公因数}
2.设集合D={x|-1≤x≤2},E={x|x≥0},F={x|0≤x≤2}
思考
交集
一般地,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
A∩B={x|∈A,且x∈B}
集合A,B间重点关系
A∩B=B∩A,A∩B?
A,A∩B?B,A∩A=A,A∩Φ=Φ
例1:求下列每一组中两个集合的交集:
(1)A={x|x是不大于10的正奇数},
B={x|x是12的正因数};
(2)C={x|x是等腰三角形},
D={x|x是直角三角形}.
下列个集合,你能说出:
集合C与集合A,B的关系?
集合F与集合D,E的关系?


1.设集合A={x|x-2=0},B={x|x+2=0},
C={x|(x-2)(x+2)=0},
2.设集合D={x|-1≤x≤2},E={x|x>0},F={x|x≥-1}
并集
集合A,B间重点关系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U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可用Venn图(如图1-9)表示.
AUB=BUA
,A?AUB,B?AUB,AUA=A,AUΦ=A.
例2:已知集合A={x|-1≤x<2},B={x|0≤x≤3},
求A∩B,AUB.
全集,补集
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给定的集合叫作全集,常用符号U表示.
设U是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即A?U),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U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uA,即
CuA={x|x∈U且x
A}
例3:设全集U={x|x是小于10的正整数},A={2,4,6,8},B={2,3,5,7},求CuA,CuB.
知识探讨
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1)(A∩B)∩C=A∩(B∩C)
(2)(A∪B∪C=A∪(B∪C))
(3)Cu(A∩B)=(CuA)∪(CuB)
(4)Cu(A∪B)=(CuA)∩(CuB)
重点题型讲解
例1:
经统计知,某村有电话的家庭有35家,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65家,既有电话又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20家,则电话和农用三轮车至少有一种的家庭数为  .
例2:
已知集合A={x|a﹣4<x<a+4},
B={x|x>5或x<﹣1}.
(1)若a=1,求A∩B;
(2)若A∪B=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1】:某学校先后举办了多个学科的课余活动。已知高一(1)班有50名同学,其中30名同学参加了数学活
动,26名同学参加了物理活动,15名同学同时参加了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活动,则这个班有多少名
同学既没有参加数学活动,也没有参加物理活动?
【课后练习2】:已知集合A={x|a﹣1≤x≤a+2},B={x|3<x<5},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本节小结

谢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集合间交并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引入全集,补集等概念.本节内容重点体现了知识间的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以及如何利用图形(Venn图)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直观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并集与交集.
2.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间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求某集合补集的方法.
【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
2.逻辑推理:本节内容依照集合前两节的内容,引出本节知识点,不仅体现的数学知识点的连贯性,也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
3.数学运算:会求两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
4.直观想象:在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了解类比方法;通过利用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5.数学建模:在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类比思想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补集以及利用韦恩图与数轴进行交并的运算.
教学难点:弄清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关于交集的理解
实例分析:
1.设集合,,,则集合是由集合与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
2.设集合,,,则集合F是由集合D与集合E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如图1-7).
图1-7
交集的概念:
一般地,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与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
可用Venn图(如图1-8)表示.
根据交集的定义,对于任何集合A,B,有
,,,,
例1求下列每一组中两个集合的交集:
(1),;
(2),D={x|x是直角三角形}.
解:(1)因为是不大于10的正奇数,是12的正因数,所以;
(2)依题意知是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关于并集的理解
实例分析
1.设集合,,,则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2.设集合,,,则集合F是由所有属于集合D或属于集合E的元素组成的.
并集的概念: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
可用Venn图(如图1-9)表示.
根据并集的定义,对于任何集合A,B,有,,,,.
例2已知集合,,求,.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如图1-10),则
全集与补集概念
在研究某些集合的时候,它们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给定的集合叫作全集,常用符号U表示.全集包含所要研究的这些集合.
设U是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即),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U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可用Venn图(如图1-11)表示.
图1-11
例如,设全(U为R,则无理数集是有理数(Q的补集,可以表示为.
由补集的定义,对任何集合A,有,,.
例3设全集,,,求,.

依题意知,因为,,所以,.
例4设全,,求:
(1);(2);
(3);(4).
解:(1)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如图1-12),则,所以
(2)由图1-12可知,所以,
(3)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CrA,CrB(如图1-13),即,,所以
3.知识探讨: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1)
(2)
(3)
(4)
4.集合基本运算综合题型
(1)集合基本运算的实际应用
例:经统计知,某村有电话的家庭有35家,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65家,既有电话又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20家,则电话和农用三轮车至少有一种的家庭数为 80 .
解析:解:根据某村有电话的家庭有35家,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65家,既有电话又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20家,画出韦恩图,
结合图形知,电话和农用三轮车至少有一种的家庭数为.
故答案为:80.
总结:本小题主要考查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础题.
课堂练习:某学校先后举办了多个学科的课余活动.已知高一(1)班有50名同学,其中30名同学参加了数学活动,26名同学参加了物理活动,15名同学同时参加了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活动,则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既没有参加数学活动,也没有参加物理活动?
(2)利用集合基本运算求解集合中的参数问题
例:已知集合,.
(1)若,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解:(1)时,;

(2);

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课堂练习: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知识讲解中,主要依照集合前两节的内容,引出本节知识点,在教学知识讲解中,不仅体现的数学知识点的连贯性,也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在整节内容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和图像法(Venn图),抽象的概括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