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十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十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6-30 11: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说课:
一、学习目标
众所周知,明清是我国古代史的晚期,也是封建社会的晚期,而与此同时,西方正发生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清朝统治在政治上采取“闭关锁国”。为什么呢?对此,课标明确提出,要能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和分析其历史影响。学习历史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中国近现史上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本课的地位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些历史知识的积累,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都很高,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愿望也很强。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是学生知识点和兴趣的“盲区”,因此应重点讲清“闭关锁国”的有关知识。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有突出的进步,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经济上已走向衰落,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本课具有批判地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因此本课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值得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清朝的 “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闭关锁国”政策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能解决重点,我将“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安放在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主客观的分析、讨论它的成因和后果。“闭关锁国”弊大于利,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从时间、空间来看,它都小,所以是萌芽。而具体是通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复习提问法:既巩固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又可导入新课,还可以满足初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良好愿望,加强师生互动。
材料辅助法:将书中的相关史料和图片用多媒体、投影等形式预先处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重点讲解法: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学生较陌生,教师需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
(二)学法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明清经济的发展,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图文归纳的能力;②、树立第一对矛盾,明清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清朝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也是重点。③、创设第二对矛盾“闭关锁国”与“改革开放”和第三对矛盾“改革开放”与现在的金融危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处理,形成这样的认识:开放有挑战也有机遇;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从思想上加强学生拥护改革开放的自觉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粟(学生回答),商朝时有了五谷(稻、黍、粟、麦、豆)(学生回答),汉朝时中原和西域互通有无,传入了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学生回答),北宋时我们又从国外引进了高产的水稻占城稻(学生回答)。
到了明朝时期我们又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是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环节一、明清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
步骤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设置问题: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相关史料进行说明。师生共同完成“明清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学生观点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图观察能力和归纳材料的能力。
步骤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设置问题:“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与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租佃关系相比,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而达到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一定的认识,在比较中使难点得到解决,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比较能力。
老师小结:明清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里产生了,这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中国人民的努力,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严重地冲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统治根深蒂固,面对资本主义萌芽,统治者没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最终在政治上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两者是矛盾的,我们先来分析讨论一下“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和前因后果。
环节二、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
步骤一、分组讨论“闭关锁国”的成因、表现和后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史出能力。
步骤二、创设统治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情境,即改革开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重写中国的近现代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步骤三、联系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目前面对的金融危机,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怎样看待对外开放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开放意味着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面对,否则只能落后挨打,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了,从而在思想上加强学生拥护改革开放的自觉性。
闭关锁国的影响与反思: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尽管当时对外国侵略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滞和倒退。19世纪末,当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却仍处在工场手工业的时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闭关锁国”,这是中国近现史上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不能及时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历史证明,“闭关锁国”只会挨打,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正是基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毫无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
课堂小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但类似于闭关锁国这种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国策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六、板书设计: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二、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
1.实行原因
2.具体表现
3、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一目了然。
轻松闯关:
1、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棒、甘薯最早应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假如你是明清时期一位精明的商人,那时你最有可能去经商的城市是( )
(1)苏州(2)北京 (3)松江 (4)南京
A、(1)(3) B、(2)(3) C、(2)(4) D、(3)(4)
3、促使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水平超过前代
C、明初经济兴盛 D、苏州丝织业发达,许多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麽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麽?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麽危害?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我们什麽启示?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课下作业:
用史实说明清明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请同学们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