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6-30 12:0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海峡两岸的交往》。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大家做具体阐述。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查阅资料,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海峡两岸的密切交往,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为国家、民族统一而努力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汇报交流,整合信息-质疑释疑,分析探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温家宝总理说: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国殇,浅浅的海峡是中华民族最深的乡愁。所以,课堂导入时,我播放余光中的《乡愁》这篇配乐诗朗诵。以思乡之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我先用课件出示自学题目,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整理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汇报交流,整合信息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汇报自学成果,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合信息,合作学习。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接着通过展现动态的台湾风情,与学生共同体味“祖国的宝岛”一词的含义,通过史实和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台湾不仅自始至终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且是祖国的一片宝地,是祖国二十一世纪的生命线。在这部分的最后会提及“台湾问题”,也就进入到探究现实部分的学习。
这部分是突破教学重点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1)利用表格,展示出在不同的阶段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是什么。在政策的指导之下,台湾和大陆也开始打破僵局了,学生看书回答,打破僵局的历史事件有哪些。(调整“三不”政策、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2)僵局打破后,台湾和大陆开始密切的交往。这种“密切”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学生通过书本和自己的社会观察用事实举例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地概括。即(政治会谈、民间交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四个方面)同时教师也会展示讲解一些与之相关的时政图片,把书本和时政相结合,学生对这种交往有更加形象的了解。教学重点得以攻破。
(四)质疑释疑,分析探究
这部分是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学生分小组讨论: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来体会体会“和平”的伟大之处,同时也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制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良苦用心,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2)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会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目前解决台湾问题存在哪些障碍?我们应如何应对。学生回答后,我利用CHINA这个单词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对于偌大的中国来说,台湾算不得什么,但是少了这一小点儿,中国就不完整了,形象的突出了台湾的重要性。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都认识到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台湾必定回归,我有精心设计了一个激情创作环节: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我自己也把我的心声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在张明敏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学生仔细感受歌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