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说明:封建专制思想仍根深蒂固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 陈独秀
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目录
1. 1915年,_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___________》一文。
2. 代表人物:陈独秀、_________、李大钊、__________等。
3. 主要阵地:《_________》和北京大学。
自主预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敬告青年
胡适
鲁迅
新青年
1.背景
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实现独裁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旧思潮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
标志:
地点: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创办人:
1915年
《青年杂志》
上海(后迁往北京)
陈独秀
(新青年)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
标志:
地点: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创办人:
1915年
《青年杂志》
上海(后迁往北京)
陈独秀
(新青年)
3.代表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重要阵地
《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辩驳,迸发出激烈的思想火花!
北大群贤图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辩驳,迸发出激烈的思想火花!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大群贤图
自主预习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 口号:______与科学。
2. 内容:
抨击_______和旧文化:鲁迅发表白话小说《___________》。
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并称其为“_________”和“赛先生”。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_》。
评价: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运动。
民主
旧道德
狂人日记
德先生
文学改良刍议
思想解放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即提倡人权、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
束缚个性
压制人权
鲁迅小说《药》故事情节:
华老栓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华老栓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
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华老栓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最后华小栓还是死于痨病……
民国已建立,为什么当时还要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说明:旧社会老百姓普遍愚昧、迷信
民国初年,某女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
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说明:旧道德害人不浅
民国已建立,为什么当时还要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
《狂人日记》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要求以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
提倡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反对愚昧和迷信。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提倡民主与科学
(3)提倡文学革命,普及白话文
思想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陈独秀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1913年
(新文化运动之前)
1924年
(新文化运动之后)
2.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 陈独秀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
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封建礼教,反对独裁,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具有进步意义。
但完全否定儒学思想是片面的,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代化的探索
思想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先进知识分子
技术
制度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文学革命:普及白话文
思想革命
课堂小结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时间:1915年 标志:《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B
课堂检测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 陈独秀 ② 李大钊??③ 鲁迅??? ④ 胡适???⑤ 毛泽东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C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B.《中外纪闻》 C.《民报》??D.《申报》
A
4.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A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标志:《新青年》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文学革命:普及白话文
思想革命
课堂笔记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