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29 15: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结果:签署《双十协定》
爆发时间:1946年6月
内战爆发
时间:1945年8月-10月
重庆谈判
全面内战
解放区自卫反击战
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双方:蒋介石、毛泽东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温故知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目录
1. 194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__________。
2. 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____________,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_____________的积极性。
自主预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耕者有其田
《中国土地法大纲》
革命和生产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947年10月)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947年10月)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耕者有其田政策
减租减息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
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总路线: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耕者有其田政策
减租减息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各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 ______年夏,刘伯承,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_______。
2. 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_______指挥___________解放军,首先攻克__________,后又攻占长春、沈阳。
3.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______野战军在刘伯承、_____、邓小平,____,谭震林等指挥下,以_____为中心。1949年1月,战役结束,解放了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地区。
4. 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与________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攻占张家口、天津; 1949年,______和平解放。结果:使__________基本解放。
5.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多万人。
6. 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_____,结束了国民党对中国22年的统治。
自主预习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7
大别山
罗荣桓
东北人民
辽宁锦州
华东
陈毅
粟裕
徐州
长江中下游
聂荣臻
北平
华北全境
150
南京
邓小平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战略进攻阶段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大别山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
战略进攻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战略进攻阶段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三大战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参战部队
指挥者
解放地区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1948.9 -
1949.11
东北
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林 彪
罗荣桓
刘伯承、
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东北
全境
华北
全境
长江
中下游
林彪
罗荣桓等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战略进攻阶段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4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南京
台湾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解放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战略进攻阶段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4
南京解放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912
1949
1927
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国近代史
(1840—1912)
(1912—1949)
晚清统治时期
(1840—1949)
中华民国
课堂小结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渡江战役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南京解放
时间:1949年4月23日
1.在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 三大战役 
C 渡江战役  D 百团大战
A
课堂检测
D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A 北伐战争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3.有人说:“1949年,台湾又一次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其原因是
A 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  
B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插手台湾事务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
A
课堂笔记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渡江战役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南京解放
时间:194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