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7 08:0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史实;
2.知道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意;
4、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南昌起义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时间
地点
领导
经过
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
秋收起义与
井冈山会师
“八七会议”的召开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古田会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示标导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工农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重走长征路,体验前辈们不放弃的革命精神,勇往直前,团结一致,合作奋斗的感觉令后辈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导学施教: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李德
博古
拓展延伸: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交给李德。“短促突击”、“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国门之外”。
导学施教:
1、长征的原因: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
导学施教:
时间:
目的:
开始地点:
2、长征开始
1934.10
进行战略转移,
保存革命力量
江西瑞金
(中央革命根据地)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开始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导学施教:
3、遵义会议——长征的生死攸关转折点
时间:
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
组织上“左”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导学施教:
3、遵义会议——长征的生死攸关转折点
意义: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思考: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
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转折点
14年
幼年
成熟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提示:从遵义会议前后中共在军事路线、领导集体及长征形势的变化等角度思考。)
导学施教:
长征路线
二、过雪山草地
长征路线:江西瑞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吴起镇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路线:江西瑞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吴起镇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血战湘江
红一方面军
四渡赤水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会宁
遵义会议
瑞金 1934·10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十送红军》
《血战湘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攻克腊子口》
《会宁会师》
导学施教:
三、红军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标志)
长征胜利结束
(1)陕北吴起镇会师:
(2)甘肃会宁会师:
导学施教:
三、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胜利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宣言书—
宣传队—
播种机—
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向全世界宣告了长征的胜利
拓展延伸: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组织“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精神”的系列活动,为什么?你认为新时代有没有必要重走长征路?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方面是缅怀和回忆,一方面是对现在要更好地继承长征精神的一种呼唤. 总的讲,不论出于哪一种目的重走长征路,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长征和长征精神,并向世人宣传它,以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
战略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原因
开始
长征路线: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江西瑞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吴起镇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红军胜利会师:
吴起镇:
会宁:
意义:
练测促学: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5.“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练测促学:
C
D
6. 毛泽东于1936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B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