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中考科学分类汇编
七年级下册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三节耳和听觉
第四节光和颜色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义乌卷)5.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这是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B
(嘉舟卷)9.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D
(嘉舟卷)25.乌镇的许多民居都依水而建,游客乘船游览别有情趣。爱动脑的小华观察右图景色后写出下面两条科学知识,请你帮助填写完整。
(2)房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 而成的像。
25. (2)反射
(台州卷)19.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D
(绍兴卷)4.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4.C
第六节眼和视觉
(杭州卷)13.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C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本章综合
(宁波卷)22.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遥控器发出的信号被电视机接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被人听到,这两个过程中,能量分别是以光波和 ▲ 的形式传播。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电视画面在观众的视网膜上成一个 ▲ (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
22.声波 倒立
(宁波卷)26.学习光学知识后,小科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 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 (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
(3)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cm。
26.(1)透光 (3)10
(衢州卷)4.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
(温州卷)10.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
A
(台州卷)26.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 ▲ 传播;
(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 。
26.(1)直线 (2)A
(金丽卷)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第6题图)
A
第2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二节 机械运动
(义乌卷)23. 今年4月21日,义乌原老铁路改造暨快速通道建设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省内迄今为止建设标准最高、投资规模最大的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工程。一期工程主要在城区,城区路段全长16千米,设计速度80千米/时。根据设计速度驾车横穿城区需 ▲ 分钟。
23. 12(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义乌卷)26.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是以 ▲ 为参照物的。
26. 电梯(自己、电梯内的人等)
(宁波卷)25.2011年5月15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栏比赛中,刘翔首次采用七步上栏技术,并以13.07s获得冠军,创造了该项目今年世界最好成绩!
(1)在这次比赛中,刘翔跑完110m的平均速度是 ▲ m/s;(保留两位小数)
25(1)8.42
(湖州卷)15.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对此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D
第三节 力的存在
(宁波卷)20.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 )
D
(温州卷)25.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2011年4月,我国21个省市空气中都监测到微量的人工放射性元素铯(CS)。小明对铯元素产生好奇,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3)未来的新型航天工具——“铯离子火箭”的原理是:铯蒸气在火箭中被“加工”成铯离子,经磁场加速,从喷管向尾部喷射出去,由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从而使火箭获得前进的动力。
25.(3)相互
(嘉舟卷)32.如图,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
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
容积:2000ml的可乐瓶
发射角度 20度
装水量(ml) 300 400 500 600 700
第一次距离(m) 18.28 19.6 20.95 19.95 16.98
第二次距离(m) 17.42 20.3 24.36 23.36 14.36
第三次距离(m) 22.33 19.58 21.32 21.34 19.34
平均距离(m) 19.34 19.83 22.21 21.55 16.89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发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 ▲ 。
(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就向前飞出,这一现象说明了 ▲ 。
32.(1)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有什么关系 )
(2)装水量为5 O O毫升时,水火箭飞行距离最远(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有关给1分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台州卷)31.如图甲是一枚简单的液体燃料火箭结构图,小明所在的班级以“火箭中的科学奥秘”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1)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三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活动,其中现象产生的原理与火箭升空相同的有 ▲ ,
(2)验证火箭顶部圆锥形能减少摩擦:某同学利用不吸水、硬质的纸张,制成等质量、密封的圆锥体和长方体,在同一高度让两者同时自由下落,如图乙所示。
①为比较两者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他们需观察 ▲
②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有 ▲
A.在更高处让两物体自由下落
B用木头替代纸张进行实验
C.让两物体在水中自由上浮
3l.(1)A、B(写对一项得1分,有错答不得分)
(2)①两物体着地的先后(填比较者地时间等类似答案均给分)
②A、C(写对一项得1分,有错答不得分)
第四节 力的图示
第五节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温州卷)21.2011年5月,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和海王基“六星连珠”天文奇观。仰望星空,这六大行星大致处在一条线上。
(2)分析下表数据,1千克物体在“六星”表面所受的重力比地球上的重力大的行星有哪些 ____________。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海主星
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牛 3.6 8.5 3.76 22.9 8.3 11.0
21. (2)木星和海王星
(湖州卷)31.同学们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 (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承受最大压力的是 ▲ 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 四棱柱 圆柱 三棱柱
塑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392 400 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 牛。
31.(1)从小到大(2分) (2)丙同学(2分)(3)4(2分)
第六节 摩擦的利和弊
(杭州卷)28. (6分)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28.(1)A(2)C(3)B
(衢州卷)31.科学中不易直接测量的变量可以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进行研究。请分析回答:
⑴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 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1.(1)匀速直线
(温州卷)22.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
(2)人手掌上也有许多象指纹那样的纹线,在抓物体时能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有利于增大_________。
22.(2)摩擦
第七节 牛顿第一定律
(杭州卷)5.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
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 D.朝各个方向跳的都一样远
D
(义乌卷)11.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
有相同的速度
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
(台州卷)22.在行驶的汽车里,以 ▲ 为参照物,车内乘客会觉得路边树木快速后退;小明在汽车上玩如图所示的陀螺,发现在车加速时,陀螺会后退,减速时却会前进,这是因为陀螺具有 ▲ 。
22.汽车(填“车内人、物”等类似答案均给分) 惯性
(绍兴卷)11.如图,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
B.木块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将向右倾倒
11.A
第八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宁波卷)16.如图所示“悬空的磁环”活动中,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中间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磁环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F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F2的大小关系是( ▲ )
A.F1小于F2 B.F1等于F2
C.F1大于F2 D.无法比较
A
(温州卷)5.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D
本章综合
(衢州卷)1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C
(湖州卷)28.魔术师表演了魔术——“神奇的戒指”(如图),魔术的奥秘是:双手拉长穿过戒指的橡皮筋,低处的手中留下一段橡皮筋;保持双手位置不变,低处的手慢慢地放出这段橡皮筋,橡皮筋在收缩过程中,戒指就从低处慢慢上升,给观众留下了戒指会自动上升的假象。该魔术表演中:用力拉长橡皮筋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 ▲ ;戒指在橡皮筋上不会下滑是因为受到了 ▲ 力的作用。
28.(1)形变 摩擦
第3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 新生命的诞生
(绍兴卷)21.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兹因开创体外受精技术方面作出的成就,被授予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管婴儿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内完成_____________;
(2)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生殖。
21.(1)受精 (2)有性
第三节 走向成熟
第四节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五节 植物的一生
(杭州卷)3.为了进一步认识樱桃花的结构,小明结合课本插图(如图所示)对樱桃花实物进行认真观察,下列不可行的是( )
A.数清花瓣、花萼的数量
B.准确描述樱桃花各结构的颜色
C.利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D.利用高倍显微镜直接对樱桃花做整体观察
D
(温州卷)12.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属于雌蕊的组成部分是
A.花瓣
B.花药
C.子房
D.萼片
C
(湖州卷)14.早春播种以后,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B.防止风沙
C.保湿、保温有利种子萌发 D.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C
(台州卷)11.我国在泥炭层中发掘出已有千年之久的古莲子,1951年对其进行育苗试验,1953年夏首次开花。古莲子在泥炭层中未萌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缺乏充足的氧气 B.缺乏适宜的温度
C.缺乏充足的水分 D缺乏充足的光照
D
(金丽卷)17.小明的爷爷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称取1公斤水稻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再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并盖上纱巾,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用温水浇一次。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
B.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是因为种子只有光照才能萌发
C.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
D.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并用温水浇一次,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B
(绍兴卷)31.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萌发率 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2)起对比作用
第六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杭州卷)11.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起的是
A.月相变化 B.四季更替 C .地震的发生 D.昼夜交替
D
第二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湖州卷)2.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湖州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B
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
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义乌卷)21.板块的碰撞和 ▲ 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21. 张裂
(宁波卷)9.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5月12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D
(湖州卷)2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近海发生9级地震,引起福岛核电站部分机组相继爆炸。经专家判断,爆炸是由于氢气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引起。
(3)日本多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日本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23.(3) B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衢州卷)8.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B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温州卷)8.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B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透过树林的阳光 镜中的人像 倒映在湖中的桥 看见海面下的冰山
A B C D
陶罐在镜中成像
D
铅笔好像在
水面断了
C
树荫下形成
圆形光斑
A
竹在水中
的倒影
B
8:20
20
40
60
80
100
速度/
千米/时
8:22
8:24
8:26
8:28
8:30
时间
0
第15题图
A B C D
(第32题图)
图a
图b
第31题图
图c
第31题图
图甲
第11题图
第28题图
北
南
太阳光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第2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