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分章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分章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6-30 22: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1年中考科学分类汇编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
(义乌卷)35.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
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I. 只含 ▲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2三种。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A B C D
【获取事实】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 。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 A(试管+粉末) B C
反应前 42.0克 75.0克 140.0克
反应后 37.0克 79.5克 140.0克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 ▲
A.3CuSO43CuO+SO3↑+2SO2↑+O2 ↑ B. 4CuSO44CuO+2SO3↑+2SO2↑+O2↑
C.5CuSO45CuO+SO3↑+4SO2↑+2O2 ↑ D. 6CuSO46CuO+4SO3↑+2SO2↑+O2↑
35. SO3
(1)氧气(O2)
(2)A
(衢州卷)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蔗糖溶于水 B.铁生锈 C.冰熔化 D.气球充气变大
B
(温州卷)25.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2011年4月,我国21个省市空气中都监测到微量的人工放射性元素铯(CS)。小明对铯元素产生好奇,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1)铯单质色白质软、熔点低,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生成氧化铯,铯不与氮气反应,但在高澄下能与氢气反应。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铯单质的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25.(1)铯能与氧气反应;铯不与氮气反应;铯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写出一点即可)
第二节 探索酸的性质
(杭州卷)15.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D
(宁波卷)31.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 (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人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31.(1)硫酸锌(ZnSO4) (2)③
(衢州卷)36.2011年3月10日,我市某化工企业发生了氢氟酸泄漏事件,经过消防官兵现场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剧毒性和腐蚀性,当氢氟酸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处理。氢氟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与熟石灰 [Ca(OH)2]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氟化钙(CaF2)和水。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⑴氢氟酸的pH ▲ 7(选填“>”、“=”或“<”);
⑵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 ▲ 性质;
⑶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氟酸溶液4千克,需要多少千克熟石灰刚好能完全反应?
(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36.(9分)
(1)< (2)化学 (3)解:设需要X千克熟石灰
2HF + Ca(OH)2 = CaF2+2H2O
40 74
4千克×35% X千克
40∶74=4千克×35%∶X千克
X=2.59
答:需要2.59千克熟石灰。
(温州卷)19.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镁条 B.铜丝 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B
(台州卷)27.小明打扫卫生时发现地砖上的铁锈(主要成分Fe20:)用水很难清洗,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难题,他进行了如下活动:
①通过测试pH,寻找除锈剂,结果如下表:
物品 食用醋 洗洁精 油污净 洁厕灵
pH 3 10 13 1
②将少量洁厕灵倒在地砖的锈斑上,进行擦拭冲洗,铁锈很快被清除;
③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主要成分是一些酸和多种其它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铁锈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填“易溶”、“可溶”或“难溶”);
(2)上述物品中,酸性最强的是 ▲ ;
(3)如果洁厕灵中某酸的化学式为HR,该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7.(1)难溶 (2)洁厕灵
(3)6HR+Fe2O3=2FeR3+3H2O(化学式写错不得分,未配平扣1分)
(台州卷)32.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度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   ▲   ;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气体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 A B C D E F
CuSO4溶液/毫升 0 0.5 1 1.5 2 4
水/毫升 4 3.5 3 V1 V2 0
收集H2所用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①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积V1=    ▲    毫升;
②由上表可得出,CuSO4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  。
32.(1)对照 有暗红色固体生成(有红色固体生成也可)
(2)①2.5
②随CuSO4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少(分段描述也可得分,若分段不完整得1分)
(金丽卷)3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得到的固体粉末为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中单质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三组同学各取10克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不同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对烧杯中剩余固体进行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组别编号 样品质量(克) 加入稀硫酸质量(克) 剩余固体质量(克)
1 10 20 8.4
2 10 30 8
3 10 40 8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是 ▲ 。(写出物质名称或符号)
(2)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 ▲ 。
(3)加入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7.(1)铜(或“Cu”)(2分) (2)80% (或“0.8”)(2分)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20克稀硫酸反应的CuO质量为
m(CuO) = 10克– 8.4克 = 1.6克 (1分)
CuO + H2SO4 = CuSO4 + H2O (1分)
80 98
1.6 克 m(H2SO4)
80∶98 =1.6 克∶m(H2SO4)
m(H2SO4) = = 1.96 克 (1分)
H2SO4%= ×100% =9.8%(0.098) (1分)
第三节 探索碱的性质
(杭州卷)2.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的是
A.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B.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能和CO2反应 D.能和硫酸反应
A
(义乌卷)27.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生成碳酸钠。
(1)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原因是 ▲ 。
(2)取少量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可观察到▲ 。
27. (1)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NaOH+CO2=Na2CO3+H2O 反应物、生成物写对但配平错误给1分)
(2)有气泡生成
(3)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沉淀符号漏写不扣分,反应物、生成物写对但配平错误给1分)
(温州卷)31.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惑: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 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A B C D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干扰
(2)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可以收集气体;防止外界的气体从右侧进入C装置等(答出一点即可)
(温州卷)35.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毒.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__________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化学方程式为:NaOH+HCI=NaCl+H2O)
35.(1)125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上升;反应停止后,温度下降。
(3)解:HCl的质量=20毫升×1克/毫升×0.73%=0.146克
设NaOH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0
40 36.5
x 0.146克
40/x=36.5/0.146克
解得x=0.16克
答: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16克。
(湖州卷)26.往装有100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1克熟石灰,充分搅拌,底部仍留有较多熟石灰。实验后同学们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为室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
结论二:在室温下,熟石灰的溶解度小于1克;
(2)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中,能观察到 ▲ 。
26.(2)溶液变红色
(嘉舟卷)15.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C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盐
(杭州卷)30. (8分)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 (SO2+H2O=H2SO3 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
Ⅱ、.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
4NaC1+O2十2H2SO3 ==2Na2SO4+4HC1
III.再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1)、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
(2)、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 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3)、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
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 、加入足量的 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
30.(1)如图(2)氢氧根(OH-)(3)被测海水质量(或体积) BaCl2或Ba(NO3)2或Ba(OH)2
(宁波卷)11.2011年5月8日,重庆警方查获了近千只被增重的活鸡,每只鸡内都灌注了270g左右的重晶石粉。重晶石粉主要成分是硫酸钡(BaSO4),密度约为4.5g/cm3。则( ▲ )
A.硫酸钡是一种氧化物 B.硫酸钡易溶于水
C.每只鸡灌注了约60cm3重晶石粉 D.硫酸钡被人误食后,能与胃中盐酸反应
C
(嘉舟卷)30.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请完成下列有关探究技能的问题。
(1)找证据:收集、分析各种证据是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如汗液有咸味,因此有同学认为汗液中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收集了一定量的汗液,然后向其中滴加一种化学试剂,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这种化学试剂是 ▲ 。
次 数 1 2 3 4 5
坩埚和硫酸铜晶体总质量(g) 10.7 10.1 9.8 9.8 9.8
(2)推理:食盐和工业用盐(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都有咸味,但亚硝酸钠对人体是有剧毒的。比较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可推断亚硝酸钠组成成分中的 ▲ 是有剧毒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3)处理数据:在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质量分数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
(已知坩埚质量为8.7克)
则该实验测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 。
30.(1)硝酸银溶液   (2)NO2-     (3)45%
(台州卷)14.某品牌爽肤水为蓝色溶液.小明怀疑其含有硫酸铜,欲通过检测硫酸根离子进行初步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
A .BaCl2溶液和稀HNO3 B.紫色石蕊试液
D.NaOH溶液 D.NaCl溶液和稀HNO3
A
第五节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绍兴卷)12.下列实验方案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将铁丝、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B.将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C.将铁、铜、银三种金属丝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D.先将铁、铜、银三种金属丝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再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12.D
第六节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本章综合
(金丽卷)15.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C
(金丽卷)30.某溶液可能由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中的几种混合而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小于7;
②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③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⑤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无现象,随后产生蓝色沉淀。
(1)写出实验④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 ▲ 。
(2)该同学最终确定上述溶液由稀盐酸和氯化铜溶液混合而成。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 。(填实验编号)
30.(1)AgCl (2)③⑤ (全对才给分)
(绍兴卷)32.某兴趣小组对4瓶无色溶液Na2CO3溶液、Na0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进行鉴别。
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液进行鉴别。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
①用4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不同溶液,各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1支试管中出现红色,则原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用3支试管,分别取少量未确定的溶 液,各滴加步骤①检验出的溶液。 1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则原溶液是Na2C03溶液。
③另用2支试管,分别取少量未确定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Ca(OH)2溶液。1支试管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NaOH溶液。
乙组同学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同学 实验操作 现 象 结 论
小敏 用3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不同的溶液,各滴加剩余的另一种溶液。 1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余2支试管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小红 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2支试管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小刚 …… ……
乙组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根据小红与小敏的实验现象,________的结论是错误的。如果小刚所滴加的是NaOH溶液,则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稀盐酸 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小红 3支试管中均无现象
(绍兴卷)35.下列五种溶液:①NaOH溶液、②Ba(OH)2溶液、③Na2SO4溶液、④稀硝酸、⑤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 溶液。
(1)指出其中属于碱溶液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2)若将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产生沉淀质量是116.5克,需要20%的硫酸钠溶液多少克?
(3)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35.(1)①②
(2)设需要硫酸钠质量为X,则
Ba(OH)2+Na2SO4=BaSO4↓+2NaOH
142 233
X 116.5克
142∶233=X∶116.5克
X=71克
71克/20%=355克
答:需要20%的硫酸钠溶液355克。
(3)C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衢州卷)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作灭火剂
C.天然气用来作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
A
(温州卷)4.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款微型无人侦察机——“蜂鸟”。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A.硬度高 8.熔点低 C.密度小 D.导热性好
C
(嘉舟卷)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对下列纯净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葡萄糖均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臭氧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
C
第二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杭州卷)31. (8分)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 后 ,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
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 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31.(1)还原(2)移去酒精灯 停止通氢气(3)铁(Fe)(4)C+6Fe2O34Fe3O4+CO2↑
(义乌卷)10.下表中1、2、3各项之间能构成右图包含关系的是
D
(义乌卷)1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B
(宁波卷)29.A~E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棒变黑。它们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金属单质B的化学式是 ▲ ;
(2)金属铁与蓝色溶液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9.(1)Cu (2)Fe+CuS04=FeS04+Cu
(衢州卷)23.如图所示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
⑴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选填“A”或“B”) ;
A.先加热,再通氢气   B.先通氢气,再加热
⑵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 ▲ 性。
23.(1)B (2)还原
(湖州卷)18.下列表中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的是
A
(金丽卷)33.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
(第33题图)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 。
(4)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
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
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
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
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写出
其实验操作过程(写出操作步骤,
不需要写出现象和结论) ▲ 。 (第33题图)
33.(1)Ca(OH)2 + CO2 =CaCO3↓+H2O (化学式错不给分,下同)
(2)CuO+CCu+CO↑
(3)CO2、CO(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全对才给分)
(4)(4)点燃酒精灯给CuO加热,(1分)观察黑色粉末CuO是否变红(1分)(确定CO是否存在)(其它描述合理可给分)
(绍兴卷)17.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17.D
第三节 常见的材料
第四节 材料的发展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一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
(温州卷)24.某晶牌变色眼镜的镜片在强光下会变成暗棕色,当光线变暗时,镜片几乎变成无色透明。原来,变色眼镜是在普通镜片中加入了适量的溴化银和氧化铜的微晶粒。
(1)当强光照射时,溴化银分解为银和溴,使镜片呈现暗棕色。此过程中,光能转化成________能。
24.(1)化学
第二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
(义乌卷)37.为了参加义乌市中学生承重塔制作比赛,某校进行了选拔。丁丁同学用横截面积为0.06厘米2的均匀竹签等材料制成了一个质量为60克、高为50厘米的三棱柱形承重塔。,(总共只有3根竹签与地面接触,g取10牛/千克)
求:
(1)把放在地面上的3千克物体放到承重塔上时
至少需要做多少功?
37.解:(1)W=FS(G=mg) …………………………………………………1分
=Gh=3千克×10牛/千克×0.5米=15焦………………………1分
(宁波卷)25.2011年5月15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栏比赛中,刘翔首次采用七步上栏技术,并以13.07s获得冠军,创造了该项目今年世界最好成绩!
(2)若体重为87kg的刘翔在跨栏时重心上升了0.32m,则他每跨过一个栏需要克服重力做功 ▲ J。(g取10N/kg)
25 (2)278.4
(嘉舟卷)36.5月19日上午,装载着两台大型桥吊的“振华23号”轮在舟山大浦口码头靠岸。这两台桥吊将是舟山港起吊速度最快、起重量最大、外伸距最长的集装箱桥吊,将大大提高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g=10N/kg)
(1)桥吊一次最多能起吊65吨的货物,65吨货物的重力为多大?
(2)若将65吨的货物竖直吊起20米,用时20秒,则桥吊对货物做了多少功?功率有多大?
36.(1)G=mg=65×1000千克×10牛顿/千克=6.5×105牛………………………………(2分)
(2)W=Gh=6.5×105牛×20米=1.3×107焦 ………………………………………………(2分)
P=W/t=1.3×107焦/200秒=6.5×l04瓦 ……………………………………………(2分)
答:(1)重力为6.5×105牛 (2)所做功为1.3×107焦,功率为6.5×l04瓦。
(绍兴卷)29.学校新近买了30套总质量为300千克的实验器材,每套一箱。实验员需要把这批实验器材搬运到15米高的实验室。
(1)该实验员在搬运中,对实验器材总共做功__________焦;
(2)假设他身体可以向外提供的功率P与所搬运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每次他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时间t与所搬运物体的质量m关系如表所示,那么他搬完全部箱子,且回到开始搬运处,所用最短时间为__________秒(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搬运质量m/kg 10 20 30
时间t/s 40 60 70
29.(1)4.5×104 (2)1518.2
第三节 认识简单机械
(杭州卷)16.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举起60千克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B
(杭州卷)27. (5分)如图所示,小王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摩擦不计),分别将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l > G2,则所用的拉力F1 F2(选填“>”、“<”或“=”),其机械教率η1 η2填“>”、“<”或“=’)
27. >、>
(义乌卷)19.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F甲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C
(宁波卷)5.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 )
A.动滑轮 B.订书机 C.羊角锤 D.镊子
D
(衢州卷)29.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完成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
⑵钓鱼竿属于 ▲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29.(1)(见右图所示) (2)费力
(温州卷)18.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D
(台州卷)9.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C
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
(义乌卷)26.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人的机械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减小
(衢州卷)31.科学中不易直接测量的变量可以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进行研究。请分析回答:
⑵在“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将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通过比较同一木块被小钢球推动后 ▲ ,可判断出小钢球刚滚到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31. (2)运动的距离大小(或运动的远近)
(嘉舟卷)23.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形式的问题。
(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 ▲ 有关。
(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 ▲ 能。
23.(1)速度 (2)势(弹性势)
(金丽卷)32.小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甲 乙
(第32题图)
(第32题图)
实验甲: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实验乙: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 ▲ 图。(填“甲”、“乙”)
(2)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这个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 ▲ 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 ▲ 。(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用酚酞试液滴入溶液变红色来判断溶液呈碱性
32.(1)甲
(2)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1分)
动能越大;当物体的速度相同时,(1分)
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答成“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不给分)
(3)距离长短(或“距离”) ②③(只答一个正确的给1分,有错不给分)
第五节 物体的内能
(杭州卷)36. (8分)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克。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秒,弓长为s=0. 25米,人拉弓的力为16牛顿,木头比热C=2× 103焦/(千克·℃),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3)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36. (1)W=2Fs=2×16N×0.25m=8J
(2)∵Q=cm△t,即25%W= cm△t

(3)
第六节电能的利用
(杭州卷)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特,电阻R的阻值为5欧姆, 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当滑片由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A.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断变大
B.电阻R的功率不断变小
C.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断变小
D.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不断变大
B
(义乌卷)2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欧,电流在0.1安~0.4安之间时电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元件工作时,电阻保持不变
B.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3.6瓦
C.当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为1:1
D.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12.5欧~70欧
D
(义乌卷)3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标有“6V,3W”字样,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4欧。
(1)小灯泡正常工作10分钟将消耗多少电能?
(2)当滑片P在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为多少伏?
38. (1) W=Pt=3瓦×10×60秒=1800焦……………………………2分
(2)…………………………………… 1分
U滑=IR滑=0.5安×12欧=6伏
U=U滑+UL=6伏+6伏=12伏……………………………………1分
(宁波卷)13.小科做作业时,电灯突然变暗,其原因可能是 ( ▲ )
A.电灯的实际电压变大 B.电灯的额定电压变小
C.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 D.电灯的额定功率变小
C
(宁波卷)28.2011年3月,媒体上一则《家里90天没住人电表自走了300千瓦时》的报道引起了我市市民的关注,原来在这段时间内这户人家的总开关没有断开,空调、消毒柜和抽油烟机等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1)若上述耗电都是因用电器的待机而产生,则这些用电器待机消耗的总电功率约为 ▲ W; (保留一位小数)
(2)结合上述报道,请你提出一种节约电能的具体做法: ▲ 。
28.(1)138.9 (2)较长时间不使用电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宁波卷)33.做“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时,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断开,防止因电路 ▲ (填“短路”或“开路”)而损坏仪器;
(2)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不改变原有连接情况下,请你把图乙电路连接完整;
(3)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 W。
33.(1)短路 (2)如图所示
(3)0.7
(温州卷)29.小明设计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来测定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的电功率。各元件都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小明将各元件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请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2)电路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表明小灯泡正常发光,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3)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实际电功率的关系,小明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并记录数据如右表,发现第2次实验小灯泡最亮,此时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为_______瓦。
29.(1)电流表没有与小灯泡串联,电压表没有与小灯泡并联
(2)电压表示数为2.5伏
(3)0.98
(湖州卷)38.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陆续投入使用电动汽车充电桩,表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下图是充电桩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情景(图甲)及直流充电桩的主要技术参数(图乙)。 
(1)请写出电动汽车具有的一项优点 ▲ 。
(2)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 ▲ 能贮存在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内。
(3)车主可以选择不同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对汽车充电,根据该直流充电桩的技术参数,计算该充电桩充电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38.(1)可减少空气污染(减少尾气排放,噪声低) (回答合理即可)(2分)
(2)化学(2分)
(3)最大输出功率为
P=UI=650V×150A=9.75×104 w(2分)
答:该充电桩充电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为9.75×104w。
(金丽卷)34.小金、小丽在进行“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时,电源电压为3伏恒定不变,他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小金实验时使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
较暗,移动滑动变阻器金属滑片,小灯泡亮度不变。
如果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如图乙所示,你认为 甲 乙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 ▲ (第34题图)
(用字母表示)两接线柱连入到电路所引起的。
②正确连接后,小金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并回答: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伏 0.5 1.0 1.5 2.0 2.5 2.8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安 0.08 0.10 0.14 0.18 0.20 0.22
小灯泡的发光亮度 不发光 很暗 较暗 较亮 正常发光 很亮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瓦;小灯泡实际功率与其发光亮度之间的关系是 ▲ 。
(2)小丽使用的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0伏。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小灯泡灯丝突然烧断了,她立即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其示数分别为: ▲ 。
34.(1)①A、B
②0.5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亮度越亮(或“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小亮度越暗”)
(2)3伏(1分), 0安(1分)(或“无示数”“无读数”)
(金丽卷)36.如图是一种多功能蒸汽电熨斗,其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第36题图)
请认真阅读后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安全用电,该电熨斗的电源线插头应选图中的 ▲ (填“A”、“B”);
(2)该电熨斗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安
(3)该电熨斗正常工作10分钟消耗多少电能?
36.(1)A (2分)
(2)解:根据I=P/U (1分)
=880瓦/220伏
=4安 (2分)
(3) W=Pt (1分)
=880瓦×600秒
=5.28×105焦耳 (2分)
第七节电热器
(杭州卷)34.(7分)在计算电动机工作时所消耗的电功率时,小杰和小施产生了不同意见。小杰利用公式P=IU计算电动机所消耗的电功率,小施利用P=I2R来计算电动机所消耗的电功率。(已知: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电动机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为I)
(1)请你判断这两位同学计算电动机所消耗的电功率的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求这台电动机在时间t内,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
(3)求电动机在时间t内所做的机械功。
34.(1)小杰正确,小施不正确,因为P=I2R是线圈的发热功率,而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内能,所以利用P=I2R来计算电动机所消耗的电功率是不正确的
(2)Q=I2Rt
(3)W机=W电-Q=UIt- I2Rt
第八节核能的利用
(义乌卷)21.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引起人们的恐慌。这是因为核材料中有一些 ▲ 性物质,这些物质产生的放射线大量作用于人畜时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21. 放射(辐射)
(湖州卷)2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近海发生9级地震,引起福岛核电站部分机组相继爆炸。经专家判断,爆炸是由于氢气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引起。
(1)当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 ▲ (选填“轻核聚变”或“重核裂变”)。
23.(1)重核裂变
第九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
(嘉舟卷)12.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活动示意图。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宁波卷)21.(1)在肉类、鱼类、乳类、蛋类和豆制品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 ,它能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 。
21.(1)蛋白质
(温州卷)23.小明在妈妈生日那天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了蛋糕,点起蜡烛,送上祝福。
(3)蛋糕中的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系统后,主要在________内被消化和吸收。(填写一种消化器官)
23. (3)小肠
(温州卷)30.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l~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左下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l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酌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l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哪几号进行对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滤纸编号)
(3)实验结果表明,—垒一(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30.(1)因为l~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
(2)1和4
(3)弱碱性
(绍兴卷)15.小敏进行了认识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实验过程 1号 2号 3号 4号
①注入物质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②水温处理 37℃ 10℃ 60℃ 37℃
③加入物质振荡 1ml蒸馏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④滴入碘液并观察现象 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这个实验能说明唾液淀粉酶( )
A.催化作用受pH影响 B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15.B
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杭州卷)24. (6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血液流经 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填字母标号)。
24.(1)主动脉(2)肺(答肺泡、肺部毛细血管均可)
(温州卷)13.下列人体血液的成分中,能运输氧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糖
A
(湖州卷)6.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的“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
B
(金丽卷)3.正常的人体血液成分中不含有的是
A.红细胞 B.卵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B
第四节 能量的获得
(杭州卷)37(6分)人体注射葡萄糖溶液可以补充能量,葡萄糖(C6 H12O6)在体内经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若1000克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葡萄糖完全氧化,
计算:(1)、理论上至少消耗O2多少克?
(2)、多少升空气中含有这些质量的氧气?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O2密度按1.43克/升计,计算结果取整数)
解(1)设理论上至少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C6 H12O6+6 O2=6CO2+6H2O
180 192
1000g×5% x
(2)空气体积:53g÷1.43g/L÷21%=176L或53g÷1.43g/L÷20%=186L(结果在176~186之间)
(嘉舟卷)29.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绿茶和红茶的颜色、味道差异很大,但都取自茶树。在茶树的叶子里含有大量的儿茶素和咖啡因。采摘后的茶叶经揉捻、切碎后,通过 “发酵”使儿茶素变成茶黄素或茶红素,即为红茶;采摘后马上加以高温翻炒,没有经过“发酵”,即为绿茶。
(1)茶的“发酵”其实是指儿茶素在氧化酶作用下的一种氧化过程,而真正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的 ▲ 。
(2)泡茶时,水温不同,茶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情况也不同,其中的儿茶素(带有苦味)、咖啡因、氨基酸(带有甜味)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因此要使茶水显得甘甜,应用 ▲ (填“低于”或“高于”)60℃的水冲泡。
 29.(1)无氧呼吸(答呼吸、呼吸作用给2分,有氧呼吸不给分) (2)低于
第五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衢州卷)17.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
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温州卷)7.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逐渐成熟,目前能开展肝脏、皮肤、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移植手术。上述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A.肝脏
B.皮肤
C.肾脏
D.心脏
C
(湖州卷)3.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
A.水 B.尿素 C.葡萄糖 D.无机盐
C
第六节 代谢的多样性
(义乌卷)8. 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烧的病人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减弱了消化酶的活性
B.大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
C.静脉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A
(义乌卷)22.淀粉消化成葡萄糖后被小肠吸收,用于合成身体新的组成成分,并贮存了能量,这个过程属于 ▲ 。(选填“同化作用”或“异化作用”)
22. 同化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
碱石灰
98×1.6 克
80
1.96 克
20克
Cl-
Cl-
H+
H+
OH-
OH-
Na+
Na+
H2O
H2O
Cl-
Cl-
Na+
Na+
编号选项 1 2 3
A 金属 水银 合金
B 单质 化合物 纯净物
C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
D 水 氧化物 化合物
1
3
2
2
第10题图
BaSO4
BaCl2
KCl
D.
CO2
H2O
H2CO3
B.
A.
Cu
稀H2SO4
CuSO4
稀HCl
Fe2O3
FeCl2
C.
第23题图
CuO
H2
A B C D
X Na2SO4 BaCl2 Cu CaO
Y NaCl Ba(NO3)2 CuO CaCl2
Z NaNO3 BaCO3 CuSO4 CaCO3
选项
物质
X
Z
Y
第18题图
CuO
气体产物→
澄清石灰水 NaOH溶液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A B C D E
CuO
气体产物→
澄清石灰水
D E
(第36题图)
F甲
F乙
第19题图
(第23题图)
B
A
A
A

电子元件

电压/V
电流 /A
0
0.1
0.2
0.3
0.4
0.5
1
2
5
3
4
“6V,3W”
第38题图
P
a b
“6V,3W”
甲 乙 丙
(第33题图)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表示数/伏 2.5 2.8 2.0
电流表示数/安 0.32 0.35 0.27
第38题图


直流充电桩技术参数
输出电压选择范围
直流1 ~ 150A
交流380V±15% 50Hz±10%
直流48 ~ 650V
输入电压
输出电流选择范围
A B
技术参数:
自身质量:1.6 kg 熨烫温度:90±15℃~200±20℃
额定功率:880 W 额定电压:220 V
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能达到的最大喷气量:15 g/min
使用注意:
本产品是Ⅰ类电器,请确认您使用的电源接地良好;
请勿在同一线路上使用大功率电器。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碳酸钠溶液
100
50
0
40
60
80
水温(℃)
茶中成分溶于水的比例(%)
咖啡因
氨基酸
儿茶素
提取时间:2分钟后
(第29题图)
尿液



动脉血
静脉血
第17题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