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提优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提优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9 21:0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提优测试卷
(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019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B.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农业生产中提倡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2.(余姚校级测试)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圆柱体从水面缓慢浸人水中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圆柱体的高度是10厘米
B.当h为4厘米时,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为3.4牛
C.浸没后,h继续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仍为3牛
D.圆柱体未浸没之前,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3.(
杭州萧山校级测试)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4.(嵊州校级测试)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你认为鸡蛋所受的浮力和方向应是
(
)
A.F1
B.F2
C.F3
D.F4
5.(
杭州萧山校级测试)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C.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德清校级测试)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7.(嘉兴秀洲区校级测试)一长方体铁块按图甲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处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液体浮力F浮的大小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
(
)
8.(瑞安校级考题)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
B.蔗糖
C.食盐
D
.色拉油
9.(温州龙湾校级测试)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a试管中的液面下降得快
B.
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a、b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0.(温州泰顺校级考题)在实验室准备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其中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④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11.(浙江省德清县第二中学考题)将一个空塑料瓶的瓶盖旋紧,先静止浮在水面上,然后把它压入水中,如图所示。则下列对其浮力大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瓶子静止浮在水面上时,浮力大于瓶子的重力
B.瓶子静止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C.瓶子被压入水中的过程中,浮力的大小没有改变
D.瓶子被压入水中的过程中,浮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12.(浙江台州市校级考题)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D.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13.(杭州市校级测试)小明去阿姨家玩,中午就餐时阿姨家有四种饮料供小明选择,这四种饮料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豆浆
C.牛奶
D.矿泉水
14.(瑞安玉海校级考题)如图是动漫片中利用氢气球帮助遇险人员脱离险境的情景,能正确表示氢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方向的是(

15.(丽水市青田县校级测试)常温下,在两个各盛有100mL水的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实验中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A.溶剂的种类
B.溶剂的体积
C.溶质的种类
D.溶质的质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象山校级测试)回答下列问题:
(1)把少量的下列物质:①味精、②粉笔灰、③汽油,分别加如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的是
(填序号);
(2)若将一定量蔗糖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固体剩余,则该溶液一定属于
溶液。
17.(嵊州校级测试)如图所示,在水中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a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b管中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18.(浙江省温岭校级测试)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物体C与A、B体积相等,将它们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若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A、FB、FC,则FA
FB,FB
FC(填“≥“或”<“或“=”)。
19.(浙江省德清县第二中学考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操作⑥的错误之处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序号)。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
5%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0.(浙江省乐清市实验中学考题等七校考题)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废为
克。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30克碳酸钠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溶液是

21.(浙江省余姚市子陵中学考题)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平苍引水工程将飞云江干流的水引人鳌江平原,有效缓解鳌江、龙港、萧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该工程是对如图水循环途径中的
(填数字)施加影响。
(2)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22.(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中学考题)如图是用家庭中的物品制成的电解水装置,请回答:
(1)水电解过程中,可以作为燃料的是
(填“阳极”或“阴极”)上产生的气体,这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2)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以下说法支持水作为最常用溶剂原因的是

A.比热容大
B.无色无味
C.最容易获取
D.化学性质很稳定
E.很多溶质可溶于水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3.(浙江省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考题)小科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科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
(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
牛。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科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10N。继续往B盆加30牛水,B盆仍漂浮。小科此实验的目的是

24.(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中学考题)“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是初中学生科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请仔细阅读并结合平时实验的实际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上图,初中科学常用的一些实验仪器,其中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
(填仪器名称)。
(2)若要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上述仪器组合有
(填字母编号)。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3)配制(2)中食盐溶液需要进行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①通过计算,配制上述食盐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3g,水47g(或47mL);
②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把固体氯化钠直接放在左盘上称量,然后倒入烧杯中;
③用量筒量取47mL水,倒人盛有氧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会使其全部溶解;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好标。
在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操作失误的步骤是
(填序号)。
25.(浙江省乐清市实验中学等七校考题)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了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配制一大杯盐水:
(3)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26题,27题5分,28,29题7分,30题8分,共32分)
26.(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新城学校初中部考题)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甲图方法进行粗盐提纯时,操作②对应乙图中的
(填字母);
(2)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2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若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7.(浙江省嘉兴市实验中学考题)2016年10月15日,全国大学生皮划艇锦标赛在丽水拉开帷幕。在双人划艇项目中,双人皮划艇(没有载人)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015m两名运动员的质量总和为135千克。
(1)皮划艇快速滑行时所受浮力的方向

(2)如图所示,两名运动员坐在皮划艇上静止时,皮划艇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28.(浙江省桐乡市实验中学考题)在一“抗洪救险”中,一名受灾群众找到一张总体积为0.3m3的长方体塑料泡沫床垫来自救。将其放人水中时,床垫有1/5体积浸没在水中(g取10N/kg),求:
(1)此时床垫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此塑料泡沫床垫的密度是多少?
29.(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考题)我国汉代曾发明过一种用做军事信号的“孔明灯”,它其实就是一种灯笼。先用很轻的竹篾扎成框架,再用纸糊严,并在下面留口。在灯笼的下面固定一个小碟,在碟内放入燃料。点燃后,当灯笼内的空气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灯笼就能腾空而起。灯笼受到的空气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F浮=ρ空气gV。温度为20℃时,空气密度为1.2kg/m3,下表给出了一些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对应关系。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空气密度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如图所示的孔明灯体积大约为0.02m3,环境气温为20℃,请计算该孔明灯受到的空气浮力为多少牛。
(3)上题中孔明灯制作材料和燃料总质量为6.4g,请计算灯内空气的温度要达到多少℃,孔明灯才能起飞(忽略燃料质量的变化)。
30.(浙江省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考题)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创新实验能力展示交流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取g=10N/kg):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ρ。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1.2N,G4=0.5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
N,小石块的体积是
m3;
(3)小石块的重力是
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kg/
m3。
答案
1.【答案】B
【解析】A.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能防止水污染,措施正确;B.严禁使用农药、化肥,不符合生产实际.措施不正确;C.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能防止水污染,措施正确;D.提倡使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水,措施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虑的是浮力,
F浮=ρgV,
F=G-F浮。A、由图知,从圆柱体刚开始浸入到全浸入,浸入的深度变化△h=6cm,即圆柱体的高度为6cm,故A错;B、由图知,当浸入深度h=0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2N,即圆柱体的重力G=4.2N;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3.4N,圆柱体所受的浮力F浮=G-F示=4.2N-3.4N=0.8N,故B错;C、浸没后,h继续增大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由F示=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仍为3N,故C正确;D、圆柱体浸没之前,h增大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由F示=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故D错.故选C.
3.【答案】D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4.【答案】C
【解析】浮力方向垂直向上。
5.【答案】B
【解析】水分子是由氢、氧原子组成,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6.【答案】D
【解析】A、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bg;在t1℃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A和bgB,并充分搅拌,得到A的不饱和溶液和B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B、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bg;在t1℃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A和bgB,并充分搅拌,得到A的不饱和溶液和B的饱和溶液,故B均错误.C、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由于A溶液中的溶质仍为ag,故得到A的不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加热到t2℃,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B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由于A溶液中的溶质仍为ag,故得到A的不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加热到t2℃,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B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
7.【答案】B
【解析】浮力随着浸入液体的深度而增加,当完全浸没后浮力不再改变。
8.【答案】D
【解析】色拉油加入水中是乳浊液。
9.【答案】A
【解析】a试管中的气体是氢气,液面下降快,氢气可以燃烧,a
b试管中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该实验不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气和和氧气组成的。
10.【答案】A
【解析】过滤的过程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酒精灯,过滤不需要用量筒量取。
11.【答案】B
【解析】瓶子静止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瓶子重力,在压入水中的过程中,浮力先增大,在完全入水后浮力不变。A和B、瓶子静止浮在水面上时,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浮力与瓶子的重力相等,故A错误,B正确;C和D、瓶子被压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所受浮力变大;由于瓶子的重力不变,则浮力大于小瓶所受重力,故CD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C、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故说法正确;D、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说法正确;故选B.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是溶液的概念: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4.【答案】D
【解析】空气对物体产生的浮力也竖直向上。
15.【答案】C
【解析】加入的溶质不同。
16.【答案】(1)②
(2)饱和
【解析】味精为溶液,汽油为乳浊液,充分搅拌仍有固体剩余成为饱和溶液。
17.【答案】氧气
氢原子和氧原子
【解析】电解水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18.【答案】=
<
【解析】AB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C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比B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根据公式F浮=ρgV可知,
C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B物体所受的浮力。
19.【答案】实验一:(1)加速溶解
(2)未用玻璃棒引流
(3)①⑤
②③⑥④
(4)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
实验二:①②③
【解析】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停止加热,靠余热把液体蒸干。本题中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通过①去除粗盐,在通过⑤进行称量,再通过②进行溶解,再通过③搅拌,加快溶解,再通过⑥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最后通过④蒸发得到精盐。实验二中,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因为提纯得到的精盐中还有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时,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分数偏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会导致配置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
20.【答案】(1)36.6
(2)增大
饱和溶液23.1%
(3)饱和碳酸钠溶液
【解析】①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
②由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在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只能溶解21.8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1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5.8g、12.2g,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碳酸钠。
21.【答案】(1)⑤
(2)BC
【解析】平苍引水工程主要是地表径流。
22.【答案】(1)阴极
(2)
CDE
【解析】阴极产生氢气,
氢气可作为燃料。水的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获取,能溶解多种物质是其作为常用溶剂的原因。
23.【答案】(1)将水注入烧杯中
2.5
(2)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解析】将水注入烧杯中,水的含量增加来测浮力。B盆内的体积小于B盆排水的体积。
(1)欲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时,应该让水的多少发生改变,看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随之也改变,如果也改变,则证明有关,如果不改变,则证明没关;题中先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发现木块处于漂浮状态,这时应该再往杯内加一些水或都只去掉一些水,通过改变水的多少,看浮力的大小是否改变;发现木块仍漂浮,即浮力仍等于木块的重力,故木块的浮力不变,说明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2)由于原来两盆中所加的水量是相等的,后来让浮起的物体的重力增加,即用重力较小的水也可以产生较大的浮力。
24.【答案】(1)⑥胶头滴管
(2)B
(3)②
【解析】(1)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2)要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时需要使用天平,量取水时需要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需要使用烧杯和玻璃棒;故应选用B①③⑤⑥;(3)在使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置于托盘上进行称量,需要在两边垫有相同的纸片;故操作②存在明显操作失误。
25.【答案】(1)盐水密度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3)错误;由表中数据分析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沉后马铃薯的质量变小,故猜想2错误;质量减小的同时,体积也变小,以A为例计算知,下沉前密度ρ1=m1/V1=44.8g/40cm3=1.12g/cm3,而下沉后密度
ρ2=m2/V2=39.2g/33cm3=1.19g/cm3,即下沉后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26.【答案】(1)A
(2)2.5kg
【解析】(1)图中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是过滤;
(2)设需加水质量为x,10kg×25%=(10kg+x)×20%,解得x=25kg。
27.【答案】(1)竖直向上
(2)1500N
【解析】F浮空=ρgV=1.0×103kg/m3×10N/kg×0.015m3=150N,F浮总=F浮空+G=150N+135kg×10N/kg=1500N。
28.【答案】(1)F浮=ρgV=1×103kg/m3×0.06m3×10N/kg=600N
(2)G物=F浮=ρ物gV物,得ρ物=G物/(gV物)==600N/(0.3m3×10N/kg)=0.2×103kg/m3.
29.【答案】(1)如图所示
(2)0.24N
(3)
120℃
【解析】(2)孔明灯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ρ空气gV=1.2kg/m3×10N/kg×0.02m3=0.24N
(3)当孔明灯浮起时,说明受到的空气浮力等于灯与灯内热空气重力之和,即F浮=G灯+G气,得
G气=F浮-G灯=0.24N-0.0064kg×10N/kg=0.176N;ρ气=G气/(V气g)=0.176N/(0.02m3×10N/kg)=0.88kg/m3.由于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对应关系知,此时要达到120℃才能起飞。
30.【答案】(2)0.1
l×10-5
(3)36g
(4)3.6×103kg/m3
【解析】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G4-G2=0.5N-0.4N=0.1N。小石块的体积V石=G排/(ρ水g)=0.1N/(1.0×103kg/m3×10N/kg)=1×10-5m3。
小石块的重力G石=G3+(G4-G2)-G1=1.2N+(0.5N-0.4N)-0.94N=0.36N,ρ石=m石/V石=G石/(gV石)=0.36N/(10N/kg×1×10-5m3)=3.6×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