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例1】 “全国低碳日”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低碳”理念的是( )
A.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
妙解:A、双面使用纸张,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选项A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B、树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并且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能源,所以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不合理,
选项B不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C、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的,太阳能是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其节能无污染,选项C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D、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D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答案:B.
方法总结:低碳生活和低碳技术的核心是节能减排,“低碳”指的是生产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其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
变式训练
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多用一次性筷子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例2】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妙解:①、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聚集在底部造成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故对
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错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
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
答案:C.
方法总结:本题应从二氧化碳的密度: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及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性质对本题进行分析来解决此题.
变式训练
2.
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____。
【例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
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③④⑤
妙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②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不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③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故选项说法错误.④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选项说法正确.故④⑤⑥说法正确.
答案:C.
方法总结: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一氧化碳的毒性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变式训练
3.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A 、红色 B 、紫色
C 、无色 D 、蓝色
【例4】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Ⅰ号”送上月球轨道,该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
高氯酸铵 氮气+氯气+水+氧气
.请判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妙解: 根据反应方程式为高氯酸铵 氮气+氯气+水+氧气,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反应形式.此反应为分解反应.
答案:A
方法总结: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反应形式为:A→B+C;根据此即可解此题。
变式训练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B.氢气+氧气水
C.碳 + 氧气二氧化碳。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例5】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妙解:A、图示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中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A不正确;
B、图示为使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进气导管未伸入浓硫酸中,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通过浓硫酸,未达到干燥的目的;故B不正确;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答案:D
方法总结:根据制取气体反应所使用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变式训练
5.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C 、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
D 、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例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稀有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妙解:A、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选项正确.
答案:D.
方法总结: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不要提高海平面”.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内容的是( )
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7.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理论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
B. 使用一次性筷子
C. 污水随意排放
D. 雾霾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无关
8.现有两瓶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方法中不正确的 ( )
A.分别观察颜色
B.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C. 分别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D.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
9.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发生装置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试管 B.酒精灯
C.导管 D.带孔橡皮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