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16.4角的平分线课件+练习+教案(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数学上册 16.4角的平分线课件+练习+教案(沪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7-21 11:32:55

文档简介

课题:16.4
角的平分线(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度量法作法;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线的概念及用三角尺作垂线的方法;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知识后进行的。它首先探索了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并在此基础上接着学习了过一点作已知直线垂线的尺规作法。它们是几何的基本作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
研究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并会证明它的正确性。2.掌握过一点作已知直线垂线的尺规作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
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作垂线的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探究问题的信心;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及垂线的尺规作法
教学难点
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设想
1.本节课在设计时我曾想通过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来设计,但考虑到学生对这一性质掌握不够,于是就按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设计。2.在探索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时,原考虑利用教材第110页B组复习题的第1题改编做一个简易的平分角的仪器来解决这一重、难点,但考虑到时间不够,也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就降低了难度,利用折纸做的角来突破难点。3.本节课的两个练习较难,且课后习题没有关于本节课的题目,所以利用练习的第2题,另补充了一道题作为课后作业,同时鼓励学生做好预习,为下一节课打下了伏笔。4.教学方法设计为引导——发现法


三角板,圆规,纸做的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什么是角平分线?2.如图,已知∠AOB,如何作∠AOB的角平分线呢?
3.度量法:用量角器作∠AOB的角平分线。4.说明: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5.设问: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能作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6.板书课题:角的平分线
回忆思考回答
启发诱导探究新知
【活动1】1.出示一个纸质的角,提问:你能作出这个角的平分线吗?2.根据学生回答,折叠法,折痕所在的射线就是角平分线。3.用剪刀对折叠后的角进行修剪。4.让学生观察修剪后的角,提问:能从中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提示:边相等。加上字母O、A、B、D、E、P,
即OD=OE,DP=EP。5.问题:已知∠AOB,求作:∠AOB的角平分线。6.点题:前面我们所讲的是度量法及折叠法,今天将探索运用直尺和圆规来作角平分线。7.怎样用直尺和圆规来作角平分线?提示学生能否从折纸角中得到启示8.如何在∠AOB的内部找到P点呢?9.归纳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并板书作法。10.证明作法的正确性。11.任作一个角,用直尺和圆规作出它的角平分线。
思考观察交流回答归纳回答作图
承前启后深入探究
【活动2】1.问题:你能作一个平角的角平分线吗?2.问题:这个作图可以看着是什么?如何写已知,求作?3.刚才作的是点在直线上的,你能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吗?4.提示学生:刚才我们是利用全等来操作的,这个题也可以利用全等来操作。5.板书作法并作图。6.点题:你能否用全等来证明作法的正确性。7.任作一条直线,任取一个点,过这个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作图思考交流回答作图
应用反思注重参与
【活动3】做第135页练习第1题
交流作图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两种基本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作垂线。)2.通过进一步的探索你有何收获?
交流回答


1.第135页练习第2题2.(补充)如图,已知△ABC,求作⑴∠BAC的角平分线
⑵BC边上的高3今天我们学习了角平分线的作法,那么角平分线还有什么奥秘呢?请同学们预习第135-136页内容。
板书设计
16.4角平分线作法
作法
作法(共7张PPT)
16.4
角的平分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能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证明角或线段相等。
3.渗透点的集合的数学思想。从事物特殊性入手,总结归纳事物的一般性。体现在研究问题时注意纯粹性与完备性,准确、全面地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2)点到角的边的距离要强调垂直关系。
2.难点:(1)分清文字命题中的题设(已知)和结论,掌握证明题格式。(2)把角平分线看作点的集合。
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归纳结论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教具(等腰三角形纸片)使教学反馈速度快、直观。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区别和联系。
2.点到直线(或射线)距离的意义。
(二)引入新课
第一册已经介绍过角的平分线的概念,那么它有什么重要性质呢?怎样找到这个角的平分线?同学们首先看(教具)。
(1)有一张剪好的纸片,怎样找这个角的平分线?(引导学生回答)。
(2)大家知道,只要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纸片展开后的折痕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3-48。如果我们把对折的纸片继续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就会出现两条折痕,如图3-49中的PM和PN,不难发现,这两条折痕的长相等,而且这种等长的折痕我们可以找出无数对。由此可见,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它的性质,这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讲解新课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要向学生讲明,证明这个定理,首先要分清题设和结论,既为写已知、求证做准备,又为引入逆命题及讨论原、逆命题的关系打基础,然后把条件和结论具体化,符号化,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
题设: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
结论:它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如图3-50)
求证:PD=PE。
证明:∵PD⊥OA,PE⊥OB(已知),
∴∠PDO=∠PEO=90°(垂直的定义)。
在△PDO和△PEO中,
∠PDO=∠PEO(已知),
∠AOC=∠BOC(已知),
OP=OP(公共边),
∴△PDO≌△PEO(AAS)。
∴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定理应用所具备的条件和定理的作用:条件有三个,角的平分线,点在该平分线上,垂直距离。作用是证明线段相等。
如图3-51,填写使BC=BD成立所需的条件:

BC=BD。
猜想图3-51中,由BC⊥AC于点C,BD⊥AD于点D,BC=BD,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用文字语言概括上述猜想,并说明这个命题与定理1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
已知: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PE,如图3-52。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证明:经过点P作射线OC。
∵PD⊥OA,PE⊥OB(已知),
∴∠PDO=∠PEO=90°(垂直定义)。
在Rt△PDO和Rt△PEO中,
OP=OP(公共边),
PD=PE(已知),
∴Rt△PDO≌Rt△PEO(HL)。
∴∠AOC=∠BO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OC是∠AOB
的平分线。
想一想:
在一个角的内部,除角平分线上的点以外,还能找到“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吗?为什么?
在角平分线上,是否有“到角的两边距离不相等的点”呢?为什么?
由定理1、2可知,在一个角内,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反过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于是得到下面的结论: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此结论为以后研究轨迹打下基础。
例:已知:如图3-53,四边形ABCD中,AB⊥BC,AD⊥DC,B、D为垂足,线段AC平分∠C,求证:BC=DC。
分析:要证BC=DC,须证点C在∠A平分线上,
须证∠1=∠2,即证90°-∠3=90°-∠4,这由已知条件线段AC平分∠C便可得证(利用投影仪)。
小结:
(1)定理1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只要证出一射线是某角的平分线,就可知道它上面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利用它可以证明线段相等;定理2是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只要证出一个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就可以判定该点与顶点联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利用它可以证明角相等。
(2)用这两个定理,一定具备两个垂直距离(即点到直线的距离)。证明过程中要直接应用这两个定理,而不要去寻找全等三角形(这样作实际是重新证了一次定理)。
(四)作业16.4角的平分线水平测试
A卷
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如图1,OP平分∠AOB,PC⊥OA于C,PD⊥OB于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PC=PD
B.OC=OD
C.∠CPO=∠DPO
D.OC=PC
如图2,△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AD上任意一点到点C、D的距离相等;(2)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3)AD⊥BC且BD=CD;(4)∠BDE=∠CDF,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B.
二处
C.
三处
D.四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任意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个角的平分线上
与相交两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

一条直线上
一条射线上
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上
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上
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如图4,已知AB∥CD,OA平分∠BAC,OC平分∠AOD,OE⊥AC于点E,且OE=2,则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
如图5,在△ABC中,∠C=,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20,BD︰CD=5︰3,则D到AB的距离DE是
如图6,△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D是角平分线,DE⊥BC,若BC=10,则△DEC的周长为
如图7,已知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A=,则∠BOC=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
的距离相等.
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已知: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C于点E,DF⊥AB于点F,EF交AD于M.求证:AM⊥EF
如图,CF⊥AB于点F,BE⊥AC于点E,且CF、DE交于点D,BD=CD.
求证:AD平分∠BAC
已知: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且BD=CD.
求证:BE=CF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P平分∠DAB,BP平分∠ABC,点P恰在DC上.
求证:AP⊥BP;
若∠D=,猜想AB、AD、B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已知△ABC中,∠C=2∠B,AD是角平分线.
求证:AB=AC+CD
《角的平分线》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如图1所示,△ABC中,∠C=,BE平分∠ABC,ED⊥AB于D,若AC=3cm,则AE+DE等于(

A.2cm
B.3cm
C.4cm
D.5cm
2.如图2所示,△ABC中,∠C=,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若AB=6cm,则△DEB
的周长为(

A.5cm
B.6cm
C.7cm
D.8cm
3.如图3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DE=DF
B.AD上任意一点到E、F点的距离相等
C.AE=AF
D.BD=DC
4.如图4所示,MP⊥NP,MQ为△MNP的角平分线,MT=MP,连接TQ,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TQ=PQ
B.∠MQT=∠MQP
C.
∠QTN
=
D.
∠NQT=∠MQT
5.如图5所示,四边形ABCD中,AD∥BC,若∠DAB的角平分线AE交CD于E,连接BE,且BE恰好平分∠ABC,则AB的长与AD+BC的长的大小关系是(

A.AB>AD+BC
B.AB=AD+BC
C.AB<AD+BC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
2.△ABC内有一点P,点P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则点P的作法是
3.已知:如图6,△ABC的外角∠CBD和∠BCE
的平分线BF、CF相交于点F,连接AF,则∠1和∠2的大小关系是
4.如图7,OP平分∠AOB,PC⊥OA于C,PD⊥OB于D,M为OP上任一点,连接CM、DM,则有CM和DM的大小关系是
5.如图8,BP、CP分别是△ABC的外角∠CBD、∠ECB的平分线.小明经过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②BP=CP;③点P到AD、AE、BC的距离相等.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图,在△ABC中,AC=BC,∠ACB=,D是AC上一点,且AE垂直BD的延长线于E,又AE=BD.求证:BD平分∠ABC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
求证:∠A+∠C=
如图,AB=AC,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DC、BE相交于F.
求证:AF平分∠BAC
如图,在△ABC中,∠C的平分线交AB于E,自E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F,交∠C的外角平分线于点G.
求证:EF=FG
5.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在DB上取点M,使MD=DC,作MN∥AB,交AD于点N,MN与AC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角的平分线》单元测试
附加题
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求证:DE=BD+CE.
如图②所示,若F是∠B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其他条件不变.
求证:DE=BD-CE
若F是∠B和∠C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其他条件不变.
求证:DE=BD+CE
答案与提示
A卷
一.选择题1.D
2.C
3.
D
4.
B
5.C
二.填空题1.4
2.
3.
10
4.
5.三角形三边
三.解答题
1.先证△AFD≌△AED,得AF=AE,再证△AFM≌△AEM得∠AMF=∠AME.又因为∠AMF+∠AME=,所以∠AMF=∠AME=.
2.先证△ECD≌△FBD,得ED=FD,又由FC⊥AB,BE⊥AC可得结论.
3.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F,再证△BDE≌△CDF.
4.(1)略(2)AB=AD+BC,提示:过点P
作AB的垂线.
5.在AB上截取AE=AC,过点E作EF⊥BD,垂足为F.先证△AED≌△ACD再证△EBF≌△EDF.
B卷
一.选择题
1.B
2.B
3.D
4.D
5.B
二.填空题
1.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2.作两内角平分线,交点即为所求
3.∠1=∠2
4.MC=MD
5.①、③
三.解答题
1.提示:延长AE、BC相交于点F,可证△ACF≌△BCD,得AF=BD、AE=EF.
2.提示:在BC上截取BE,使BE=AB,连接DE.证△ABD≌△EBD
3.提示:证△DAC≌△EAB

△FAD≌△FAE
4.提示:分别证EF=FC;FC=FG得EF=FG
5.
MN=AC;提示:过点C作CE∥MN,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证:△MDN≌△CDE
附加题
提示:利用平行线和角平分线证DF=BD,EF=CE得DE=DF+EF=BD+CE;
(1)(2)类似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