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5:原子世界探秘 章末复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大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5:原子世界探秘 章末复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9 22: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世界探秘
1.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的光子而被激发
B.用能量为的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一定不能使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C.用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照射金属,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
D.一群处于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4种谱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所形成的
B.大量氢原子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C.紫外线照射锌板表面发生光电效应,则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D.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增大,氢原子总能量减少
4.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增大 B.电子的动能减少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氢原子的能级减小
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1.90 ev 的金属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4跃迁到n=3所发出的光波长最长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4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金属铯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2.75 ev
D.金属铯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0.19 ev
6.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出A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吸收光的波长小于A光波长
B.只要用波长小于A光波长的光照射,都能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
C.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在相同介质中的全反射临界角比A光大
D.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A光大
7.已知氢原子处于激发态的能量En=,式中E1为基态的能量E1=-13.6 eV.对于处于n=4激发态的一群氢原子来说,可能发生的辐射是 (  ).
A.能够发出五种能量不同的光子
B.能够发出六种能量不同的光子
C.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12.75 eV,最小能量是0.66 eV
D.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13.6 eV,最小能量是0.85 eV
8.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则(  )
A.6种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n=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
B.在6种光子中,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释放的光子康普顿效应最明显
C.使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0.85 eV的能量
D.若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也一定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
9.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
A.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D.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
10.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只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两种光子频率为v1、v2,且vlA.该单色光的能量可能为hv2
B.该单色光的能量可能为h(v2-vl)
C.第三种光子的频率可能为v1+v2
D.第三种光子的频率一定为v1-v2
11.北斗二期导航系统的“心脏”是上海天文台自主研发的星载氢原子钟,它是利用氢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去控制校准石英钟.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则( )
A.13eV的光子可以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跃迁
B.13eV的电子可以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跃迁
C.氢原子从n=4能能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紫外线
D.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12.普朗克在1900年将“能量子”引入物理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们在解释下列哪组实验现象时,利用了“量子化”的观点的是( )
A.光电效应现象 B.α粒子散射实验
C.氢原子光谱实验 D.黑体辐射现象
13.卢瑟福通过_________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的四条线表示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粒子的运动轨迹(_______)
14.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能很好地解释粒子散射实验,当粒子在离核较远处穿过原子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们几乎不发生偏转;而当粒子在离核较近处穿过原子且核很小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们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如果粒子碰到电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几乎不影响粒子的运动轨迹.
15.原子半径约________m,从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_________.
16.在再现汤姆孙测阴极射线比荷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从出来的阴极射线经过、间的电场加速后,水平射入长度为的、平行板间,接着在荧光屏中心出现荧光斑.若在、间加上方向向下、场强为的匀强电场,阴极射线将向下偏转;如果再利用通电线圈在、电场区加上一垂直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荧光斑恰好回到荧光屏中心,接着再去掉电场,阴极射线向上偏转,偏转角为,试解决下列问题:
(1)说明阴极射线的电性.
(2)说明图中磁场沿什么方向.
(3)根据、、和,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
17.粒子与金核发生正碰时,如果粒子能接近金核的最小距离为,求金核的密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A错误;
B.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象,B错误;
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正确;
D.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13.6eV)+(12.1eV)=1.50eV不等于任何能级差,则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 12.1eV 的光子不能被激发,选项A错误;12.5eV大于1、2和1、3之间的能级差,则用能量为 12.5eV 的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使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选项B错误;从 n=4能级跃迁到 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85eV)-(-13.6eV)=12.75eV,则用它照射金属,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 12.75eV-6.44eV=6.31eV,选项C正确;一群处于 n=4 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种谱线,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要知道原子吸收光子时,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个能级的能级差,否则不能吸收;而当电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个能级的能级差时都能被吸收.
3.D
【解析】
A、发生β衰变的过程是: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并非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故A错误;
B、大量氢原子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种不同频率的光,故B错误;
C、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而光电子数目可能增加,故C错误;
D、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小,根据?知核外电子动能增大,氢原子总能量减少,故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轨道半径减小,电子动能增大,此过程中库仑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D对;ABC错;
故选D
5.AB
【解析】
A、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从n=4跃迁到n=3间的能级差最小,所以从n=4跃迁到n=3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A正确。
B、因为n=4和n=1间能级差最大,所以从n=4跃迁到n=1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波长最短,故B正确。
C、从n=4跃迁到n=1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发出的光子能量为13.6ev-0.85eV=12.75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得,金属铯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12.75ev-1.90ev=10.85ev,故C、D错误。
故选:A、B
6.CD
【解析】
【详解】
根据Em-En=hγ,知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的能级差小于从n=2的能级跃迁到n=l的能级时的能级差,再由λ=,则有从n=2跃进到n=3吸收光的波长大于A光波长,故A错误。要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则光子能量必须是两能级的差值,即为△E=13.6-3.4=10.2eV.故B错误。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进到n=1能级差大于氢原子从n=3跃进到n=2的能级差,因此从n=3跃进到n=2辐射的光的频率较低,折射率较小,依据sinC=1/n,那么在相同介质中的全反射临界角比A光大。故C正确。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进到n=1能级差大于氢原子从n=3跃进到n=2的能级差,因此从n=3跃进到n=2辐射的光的频率较低,折射率较小,依据v=c/n,则有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A光大。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
考查能级间跃迁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能级之差,掌握公式v=c/n与sinC=1/n的应用,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是比较出光子和光子A的频率大小,从而得知折射率、在介质中速度等大小关系.
7.BC
【解析】
【详解】
根据=6知,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能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B正确。由第4能级向第3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即为:△E=E4-E3==0.66eV,最大能量是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即为:△E′=-+13.6=12.75eV,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满足的规律,知道能级差越大,释放的光子能量越大.以及掌握如何求跃迁的种类.
8.BC
【解析】
n=4激发态跃迁到n=3激发态时产生光子的能量最小,根据E=hc/λ知,波长最长,故A错误;根据氢光谱的特点可知,从n=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光子的能量最大,根据E=hc/λ知,波长最短,粒子性最明显,康普顿效应最明显.故B正确.n=4能级的氢原子具有的能量为-0.85ev,故要使其发生电离能量变为0,至少需要0.85eV的能量,故C正确;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量为13.6-3.4=10.2ev,若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3.4-1.51=1.89ev<10.2ev,不一定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了波尔原子理论:从高轨道向低轨道跃迁时减少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所有的激发态都是不稳定的,都会继续向基态跃迁,故辐射光子的种类;E=hc/λ 判断光子能量与波长的关系.只有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会发生光电效应.判断是否电离,看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后的总能量是否大于等于0,一旦大于等于0,说明发生电离.
9.BCD
【解析】试题分析: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即.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为1.51eV,小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A错误;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3.40eV,大于可见光的能量,故B错误;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而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逸出功,故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故D正确;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10.AC
【解析】
试题分析: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一束单色光照射后,跃迁到n=3的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三种频率的光子.根据玻尔理论分析可能的频率.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单色光束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三种光,知处于第3能级,因为为其中的两种光子,所以可能频率最大,故该单色光的能量可能为,A正确B错误;若第三种光子频率最大,则根据玻尔理论,,,,可见,C正确D错误
11.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才能发生跃迁.n=1和n =4间的能级差为12.75eV,吸收13eV的光子能量,不能从n =1跃迁到n =4能级;n =1和n =5间的能级差为13.06eV,不能吸收13eV的光子能量,也不能从n =1跃迁到n =5能级.故A错误;
B.n=1和n=2间的能级差为10.2eV,n=1和n =3间的能级差为12.09eV,n =1和n =4间的能级差为12.75eV,由于用电子撞击基态的氢原子,部分电子动能被吸收,则用能量为13eV的电子撞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跃迁到n =2或n =3、或n=4的能级.故B正确;
C.氢原子从n =4能能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光子能量为:
光的频率
属于可见光(可见光频率范围为:),故C错误;
D.根据C42=6知,大量处于量子数n =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6不同频率的光,故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能级的跃迁、光电效应等基础知识点,知道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注意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时才能被吸收,发生跃迁.
12.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普朗克最先提出能量的量子化,成功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爱因斯坦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玻尔将量子理论引入原子理论,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故选ACD.
13.粒子散射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2]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的现象为:绝大多数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据此可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
14.核对粒子的库仑力很小 核对粒子的库仑力很大 电子质量远小于粒子
【解析】
【详解】
[1]当粒子在离核较远处穿过原子时,根据库伦定律可知,核对粒子的库仑力很小,所以它们几乎不发生偏转;
[2]当粒子在离核较近处穿过原子且核很小时,因为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于原子核内部,故核对粒子的库仑力很大,所以它们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3]如果粒子碰到电子,因为粒子跟金箔中的电子相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因粒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尤如飞行的子弹碰撞灰尘一样,粒子的动能和动量几乎没有损失,所以几乎不影响粒子的运动轨迹。
15. 十万分之一
【解析】
【详解】
[1]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2]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由于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原子有全部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央很小的体积内,即原子核内。此实验的数据,可以估算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故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16.(1)负电(2)垂直纸面向外(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向下偏转,因此阴极射线受电场力方向向下,又由于匀强电场方向向上,则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所以阴极射线带负电;
(2)由于所加磁场使阴极射线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而与电场力平衡,由左手定则得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3)设此射线带电量为,质量为,当射线在、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
当射线在、间的磁场中偏转时,有:
同时又有,如图所示,解得:
17.
【解析】
【详解】
粗略地,可把金核看作一个球体,把α粒子接近它的最小距离作为它的半径r,则金核的体积表示为,而金核的质量
故其密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