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子核到夸克
1.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C.M元素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形成新元素N,N与M是同位素
D.放射性元素铀放出的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玻尔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能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
B.α、β、γ三种射线都是能量不同的光子
C.用升温、加压或化学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D.阴极射线与β射线都是带负电的电子流,都是由原子核受激发后产生的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C.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5.下列几幅图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中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
B.图二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C.图三中射线丙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D.图四链式反应属于轻核的聚变,又称为热核反应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90234Th经过120天后还剩0.2g钍
B.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会变化
C.放射性同位素90234Th经α、β衰变会生成86222Rn,其中经过了2次α衰变和3次β衰变
D.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7.下表给出了四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线和半衰期.
在医疗技术中,常用放射线治疗肿瘤,其放射线必须满足:①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以辐射到体内的肿瘤处;②在较长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辐射强度.为此所选择的放射源应为( )
A.钋210 B.锝99 C.钴60 D.锶90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是金属原子吸收光子向外逸出的现象
B.某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12g的该元素经过10天后大约还有3g未衰变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反应
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轨道时,原子的总能量增大,电子的动能也增大
9.(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中子
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10.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与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30∶1,如图所示,则 ( )
A.反冲核的原子序数为62
B.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2
C.反冲核与α粒子的速率之比为1∶62
D.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1.下列关于放射线的探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探测射线原理类似
B.气泡室内也能清晰的看到γ粒子的径迹
C.盖革-米勒计数器探测射线也是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
D.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计数,还能用来分析射线的性质
12.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俘获一速度为1.0×107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
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不守恒
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
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
13.据媒体报道,叛逃英国的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在伦敦离奇身亡.英国警方调查认为毒杀利特维年科的是超级毒药——放射性元素钋(Po).若元素钋发生某种衰变,其半衰期是138天,衰变方程为Po→Pb+Y+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发生的是β衰变
B.Y原子核含有4个核子
C.γ射线是衰变形成的铅核释放的
D.200 g的Po经276天,已发生衰变的质量为150 g
14.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中131I的衰变方程为,其半衰变期为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核反应的实质是131I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B. 原子核中含有78个中子
C.16个 原子核经过16天有12个发生了衰变
D.已知该反应中生成的原子核处于高能级,则其在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可能释放γ光子
15.研究发现,在核辐射形成的污染中影响最大的是铯137(),可广泛散布到几百公里之外,且半衰期大约是30年左右.请写出铯137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新核可用X表示):_______.如果在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光速为c,则其质量亏损为_______.
16.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为一个氚核,已知质子质量为mH=1.007 3 u,中子质量为mn=1.008 7 u,氚核质量为m=3.018 0 u,1 u相当于931.5 MeV。
这个聚变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释放出的核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个静止的氡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衰变为钋核 ,同时放出一定的能量。已知M氡=222.086 63 u、mα=4.002 6 u、M钋=218.076 6 u,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
(1)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2)求出发生上述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18.已知原子核质量为209.982 87u,原子核的质量为205.974 46u,原子核的质量为4.002 60u,静止的核在α衰变中放出α粒子后变成,求:
(1)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2)α粒子从Po核中射出的动能;
(3)反冲核的动能(已知1u相当于931.5MeV,且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只转化为动能).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A错误;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B错误;一次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一次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增1,质量数不变.某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和两次衰变后,电荷数不变,它们是同位素,C正确;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光子流,D错误.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半衰期的定义,以及影响半衰期的因素,知道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注意半衰期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几个原子核不适用.
2.C
【解析】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极少数粒子发生极大角度的偏转,从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本实验中没有发现质子,是其在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故AB错误;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故C正确;
D、贝可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3.C
【解析】
【详解】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玻尔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A错误;射线、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射线不带电,是光子,B错误;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用升温、加压或化学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C正确;阴极射线是阴极发热产生的电子,该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被加速而射向阳极,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D错误.
4.C
【解析】
如果用紫光照射某 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时由于绿光的频率小于紫光,故该金属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这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故B正确;
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由 可知光子散射后动量减小,波长变长,故C正确;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故D错误.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
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选项E正确;故选BCE.
5.B
【解析】
α粒子大多数穿过金箔侯方向不变,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故A错误;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B正确;图三中射线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射线丙带负电为电子流,所以C错误;图四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故D错误.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发生5个半衰期,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0.03125g.故A错误;根据得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光照射时间无关,故B正确; C、设钍衰变成氡,经过次α衰变,经过次β衰变,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列示得:,,解得:,.故C错误. D、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需要熟记半衰期公式;利用质量数守恒和核电核数守恒,列方程求解衰变次数;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D.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与β射线的穿透性都相对于γ射线较弱,不适合用做医学的放射源.故AD错误.
BC.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锝99的半衰期较短,而钴60的半衰期较长,钴60在较长时同内具有相对稳定的辐射强度,适合用做医学的放射源;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种射线的特点和半衰期的规律,也是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
8.B
【解析】
【详解】
A.光电效应是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向外溢出的现象,故A错误;
B.经过10天,即两个半衰期,每个半衰期有一半原子核发生衰变,所以10天后约还有3g未衰变,故B正确;
C.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内部发生聚变反应。故C错误;
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轨道时,库仑力做负功,原子的总能量增大,电子的动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9.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铅核比钍核少90-82=8个质子,故A正确; B、铅核中子数为208-82=126,钍核中子数为232-90=142,所以铅核比钍核少142-126=16,B错误; C、D:设衰变过程经历了次α衰变、次β衰变,则由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得:,,得,,故C错D正确;故选AD
【点睛】
根据原子核的组成分析质子数和中子数,由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判断发生了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10.BD
【解析】
ABD、粒子间相互作用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所以反冲核与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 可知反冲核的电荷量为60,则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2,故A错误,BD正确;
C、反冲核与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它们的速率应该和质量成反比,由于不知道质量之比,所以速率之比也不确定,故C错误;
故选BD
点睛:本题需要运用力学(动量守恒、向心力、圆周运动)、电学(洛伦兹力)以及衰变规律等综合知识,具有学科内综合特征
11.AC
【解析】
【详解】
气泡室探测射线原理与云室类似,不同的是气泡室中是在射线经过时产生气泡来显示射线径迹的,故A选项正确;γ粒子不带电,且电离能力很弱,所以气泡室内看不到γ粒子的径迹,故B选项错误;盖革—米勒计数器利用射线电离作用,产生电脉冲进而计数,所以C选项正确;由于对于不同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因此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所以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C.
12.AD
【解析】
【详解】
A.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为,故A正确;BC、核反应方程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故B错误,C错误;
D.设质子的质量为m,则铝原子原子核的质量约为27m,以质子初速度方向为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数量级为,方向与质子初速度方向一致,故D正确.本题选AD.
【点睛】
由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核反应方程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发生亏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硅原子核的速度.
13.BCD
【解析】
根据衰变方程为.可知,Y是,属于α衰变,而γ射线是伴随着α衰变产生的,故A错误;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得,Y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则核子数为4.故B正确.γ射线是衰变形成的铅核释放的.故C正确.根据 知,200g的经276天,已衰变的质量为150g,故D正确.故选BC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质量数守恒,以及知道核子数等于质量数,同时注意γ射线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产生的.
14.ABD
【解析】
【详解】
由题可知,衰变方程为是β衰变,该核反应的实质是131I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故A正确;原子核中含有131和核子,53个质子,所以有:131-53=78个中子.故B正确;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统计规律,对个别的原子没有意义,故C错误;该反应中生成的原子核处于高能级,在原子核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可能释放γ光子.故D正确,故选ABD.
【点睛】
衰变是自发的过程,而核反应过程则是人工转变的,它们均满足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规律;同时要注意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统计规律.
15.
【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应方程为,根据质能方程可得质量亏损为
16. ; ; ;
【解析】
【详解】
(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聚变方程为:;
(2)核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3)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
【点睛】
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确定聚变方程;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释放的核能与核子数的比值即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
17.(1)(2)6.92 MeV
【解析】(1)
(2)质量亏损Δm=222.086 63 u-4.002 6 u-218.076 6 u=0.007 43 u
根据质能方程,核反应放出的能量ΔE=Δmc2=6.92 MeV
18.(1)5.412 MeV (2)5.31 MeV (3)0.102 MeV
【解析】(1)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规律,则有,衰变方程:
衰变过程中质量亏损为,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2)因衰变前后动量守恒,则衰变后粒子和铅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则有:,即,
则
又因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只能转化为两者的动能,故有
所以粒子从钋核中射出的动能为
(3)反冲核即铅核的动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