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30 20: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主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很常见,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
学生的自主探究。依据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情,教材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特点。  (2)?
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再到社会。
二、学生分析
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从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其形成。  (3)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感受物理存在于生活中。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指出这些平静的水面,就如一块天然的平面镜
学生观看课件,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渴望了解其中的奥秘。?
多媒体展示图片
二、初步感知,合理猜想
教师提问:(1)你觉得你的像的大小和你的真人的大小是不是一样?(2)当你靠近镜子的时候,像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3)?这时你觉得你的像是不是也在靠近镜子?
学生经过实践,得出猜想:(1)像与真人的大小不一样,而且由于镜子较小,像比真人小;(2)当人靠近镜子的时候,发现像在变大;(3)当人靠近镜子的时候,发现像也在靠近镜子。?
三分组实验??进行探究
一、探究指导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①请学生观察课本56页活动1,找出图中的像可能是哪一幅?②活动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演示实验或展示成像课件)提出问题(1)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
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4)像能否向小孔成像那样呈现在光屏上? 3、指导学生利用成像特点讨论水中倒影二、虚像的理解:1、提问:可以从刚才的实验中发现,平面镜的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而我们却能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这是为什么呢?2、指导学生作图,并讨论矫正,引导学生小结
一、??????
探究1自学课本P.42内容,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学生实验,2进行实验并且记录两次实验数据3交流分析归纳形成结论: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连线垂直于镜面二、理解虚像1、第42页图3.3-2作图,作2条入射光线,要求学生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2、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3、练习作线段SA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的光路图
学生做完实验,多媒体展示过程
四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1.在距离平面镜8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
cm;若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_??
cm。?  2.某人从远处走近一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以及人和像间的距离(
???)?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C.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3.在下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
学生练习,学生板演。2、交流。
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到面镜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对应点连线垂直于镜面;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二、平面镜成像原理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四、STS凸面镜与凹面镜凸面镜是平行光发散;凹面镜使光线会聚。
学生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
学生的自主探究。依据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情,教材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特点。  (2)?
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再到社会。以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2、实验动手能力较差,课堂反应较好。3、分析、总结,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4、本人教学方法需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