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连通器。本节课是学习压强以后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也为以后学习浮力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固体压强的概念,这是学习液体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的基础。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缺乏感性认识,造成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困难的一个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
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
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2、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
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令人惊奇的实验
[学生活动]:模仿帕斯卡的实验。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每一组分发一个底部和侧壁开口并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让学生往里面加入红墨水,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是什么原因?
学生观察到现象:橡皮膜凸起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原因:液体受到重力并且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
(二)
让学生戴上一次性手套深入水中,说出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手的感受,
分析原因
学生观察到:手套比在空气中更贴近手
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展示];展示U型压强计
讲解]:U型压强计的工作原理
(三)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
1
可能与深度有关?
2
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3
可能与方向有关?
分组探究
在同种液体中,保证橡皮膜朝同一个方向,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观察液面的高度差出现什么变化
出结论:在液体密度以及方向相同时,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变大
2
在深度和方向相同时,换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观察液面高度差
得出结论:在深度和方向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
在液体密度和深度相同时,转动探头,使橡皮膜朝不同方向观察到液面高度差不变
得出结论:在密度和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压强相同
(四)连通器?[展示]:展示连通器?
[讲解]: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演示]:在连通器中倒入红水,让学生观察每个容器中的水面的高度。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四:作业
回去动手完成帕斯克裂桶实验以及观察生活中哪些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现象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存在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3、压强计算公式:P=ρgh
教学反思: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和推导液体内深度为
h
处的压强计算公式。难点在公式的逻辑推导上。新教材引入带橡皮膜的玻璃管,通过加入液体,计算液柱所受的重力等效于计算压力,解决了从前教材利用假想液柱来计算压力的比较抽象的缺点。
教学关键是要做好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定量公式推导的实验已经在上节课由学生探究了一部分,教师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帕斯卡实验要突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从定性解释上升到定量计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