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教案+学案)3份打包5.1.2细胞的分裂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教案+学案)3份打包5.1.2细胞的分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30 13:19:28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细胞的分裂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的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现的。这种分裂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亲子代细胞间的遗传稳定。有丝分裂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已经完成了物质的准备,复制的遗传物质又将如何分配呢?
(1)洋葱根尖的培养
为什么要选择根尖而不是茎尖作为实验材料?
根尖染色体数目较少且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大。
实验方法思考:
寻找证据


一、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2)解离
目的:解离细胞,并杀死细胞,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
解离时间过长或过短有什么影响?
过长:染色体易破坏;
过短:解离不充分。
清水
(3)漂洗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4)染色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
染色时间过长会有什么影响?
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到染色体。
滴清水
碎根尖
压片
(5)压片
目的:分散细胞,有利于观察。
压片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细胞不能完全分散开。
用力不当会有什么影响?
(6)观察
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细胞数目的多少,可反映出各时期经历时间的长度。
寻找证据


根据实验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细胞中,什么形态的细胞最多,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
2.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部分是什么结构?有几种不同的形态?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主要有哪些区别?
分裂期:
具体时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1.前期:
特点
①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②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③每条染色体含2条DNA分子,2条姐妹染色单体并连接点同一个着丝点上
④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并形成纺锤体
2.中期:
特点
①着丝点整齐分布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
特点
①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粒分裂成2个,并形成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②细胞两极各有一套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4.末期:
特点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②纺锤丝消失
③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继而形成2个新的细胞核
④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指出下列各图分别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不同点
间期
前期
末期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
无中心粒的复制
完成了中心粒的复制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动物与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
注意!
①染色体的平均分配:是指细胞核中DNA的平均分配;
而细胞质中的DNA是随机分配。
②着实点分裂不是纺锤丝或星射线牵引的结果。
③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而是一个假象的平面;
而细胞板是真实的结构。
(1)形态判断:
①图像为方形,则为:_________;
②图像为圆形,则为:_________。
(2)细胞板判断:
①有细胞板,
则为:_________;
②无细胞板,则为:_________。
判断动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3)中心粒判断:
①无中心粒,则为:_____________;
②有中心粒且通过缢裂形成子细胞,则为:________;
③有中心粒且出现细胞板,则为:_____________。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
有丝分裂意义:
(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
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
中。
(2)意义: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
两个子细胞
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二、细胞还有其他多种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
染色质复制
细胞核和细胞拉长
核膜和质膜缢缩
分裂成2个细胞
特点: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细胞核始终存在。
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二、细胞还有其他多种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
细菌的二分裂
细胞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
知识梳理
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细胞还有其他多种分裂方式

谢细胞的分裂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分裂的方式。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的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现的。这种分裂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亲子代细胞间的遗传稳定。有丝分裂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已经完成了物质的准备,复制的遗传物质又将如何分配呢?(通过实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
二、讲授新课
(一)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寻找证据——实验
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方法步骤思考:①洋葱根尖的培养。问:为什么要选择根尖而不是茎尖作为实验材料?(根尖染色体数目较少且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大)②解离。目的:解离细胞,并杀死细胞,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问:解离时间过长或过短有什么影响?(时间过长染色体易破坏;时间过短则导致解离不充分。)③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④染色。目的:使染色体着色。问:染色时间过长会有什么影响?(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到染色体。)⑤压片。目的:分散细胞,有利于观察。问:用力不当会有什么影响?(压片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细胞不能完全分散开。)⑥观察。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细胞数目的多少,可反映出各时期经历时间的长度。
2.根据实验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细胞中,什么形态的细胞最多,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
(2)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部分是什么结构?有几种不同的形态?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主要有哪些区别?
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组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什么特点?试着按点总结。
分裂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①分裂前期:提问学生细胞分裂前期的变化特点,PPT分点总结。②分裂中期:提问学生细胞分裂中期的变化特点,PPT分点总结。③分裂后期:提问学生细胞分裂后期的变化特点,PPT分点总结。④分裂末期:提问学生细胞分裂后期的变化特点,PPT分点总结。
练习:指出各图分别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提出问题:动植物细胞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你能从这些结构特征,结合图片,列出在不同时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吗?
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列表总结归纳。
课堂练习:(1)形态判断:
①图像为方形,则为:_________;
②图像为圆形,则为:_________。
(2)细胞板判断:
①有细胞板,则为:_________;
②无细胞板,则为:_________。
(3)中心粒判断:
①无中心粒,则为:_____________;
②有中心粒且通过缢裂形成子细胞,则为:________;
③有中心粒且出现细胞板,则为:_____________。
有丝分裂意义:
(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意义: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二)细胞还有其他多种分裂方式
1.无丝分裂。通过放映无丝分裂图片,解释无丝分裂特点: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细胞核始终存在。
2.减数分裂。
3.二分裂。
细胞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
【板书设计】细胞的分裂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胞分裂的方式。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学习重难点】
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
1.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二分裂。
2.人们将有丝分裂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4个阶段。
(1)前期特点:
(2)中期特点:
(3)后期特点:
(4)末期特点:
3.动物与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不同点
间期
前期
末期
二、知识巩固
1.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2.下列关于“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B.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最多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细胞会继续分裂
3.如图为某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
B.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解离后先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再用清水漂洗
C.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目的是防止盖玻片滑动
D.G步骤中可以直接用高倍镜找出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并观察
4.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过程中核膜不会消失
B.不会出现纺锤丝,但会出现星射线
C.细胞核缢裂为两个核时,细胞也一分为二
D.只有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5.人体干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新细胞。在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①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③→②→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6.如图A、B分别是两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图C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核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
(1)B图表示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A所示生物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C图中A~B段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F段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图中能完整地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______段。
答案
1.答案A
解析:该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可判定为动物细胞;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主要特征是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中心体的复制在间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清晰,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2.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A正确;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装片的制作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C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被杀死,所以不可能看见细胞继续分裂,D错误。
3.答案B
解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图像时,细胞经过解离已经死亡,不能看到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A错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应该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所以该同学的操作步骤错误,应该在解离后先用清水漂洗再染色,B正确;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的目的是使盖玻片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碎,C错误;G步骤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相应的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找出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并观察,D错误。
4.答案A
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不会消失,A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纺锤丝,也不会出现星射线,B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先是细胞核缢裂为两个细胞核,然后细胞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错误;不是只有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如某些原生动物等也能进行无丝分裂,D错误。
5.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数目倍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故依次发生的变化为③→②→④→①。
6.答案(1)后
6(2)DNA分子的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3)F~K
解析:(1)分析题图,B图中着丝点分裂,故B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A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根据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数,可知染色体有6条。(2)C图中A~B段核DNA数量加倍,故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D~F段的变化表示核DNA含量减半,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中。(3)一个细胞周期应该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在C图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阶段是F~K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