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练 第四章 4.光的折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练 第四章 4.光的折射(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31 10:10:01

文档简介

[第四章 6.神奇的眼睛]
一、选择题
1.如图甲、乙所示是光通过正常人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光路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B.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虚像
C.图甲是观察远处景物的光路图
D.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
2.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眼睛能(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如图所示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4.如图所示是小壮爷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的透镜分别是
(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5.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6.如图所示,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眼睛的晶状体变凸,折光能力变强,远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远处的景物能将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选用以下哪种镜片进行矫正
(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平板玻璃
7.小壮和外公的视力都不正常,小壮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壮和外公应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8.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远视眼
9.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则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二、填空题
10.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约为________cm;根据近视眼的结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________(选填“大”“小”或“相等”)。
12.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13.如图所示的透镜是___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4.如图所示,小壮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墙上出现一个亮斑。该亮斑是由光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或“散射”)形成的,用该镜片制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视眼。
三、作图题
15.如图所示,画出矫正近视眼的透镜类型并补充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6.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片对光有________作用。
17.小壮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凸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长短。实验中测得图甲中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再将图甲中水凸透镜分别挤压成图乙、图丙所示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
(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解析]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晶状体的凸起程度是通过睫状肌来改变的,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则图甲是观察远处景物的光路图,故C正确;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故D错误。
2.B
3.D
4.A [解析]
由图可知,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这是远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为了使像能成在视网膜上,应该使原来的光更加会聚,故应使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5.A 
6.B 
7.D
8.A [解析]
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当放大镜使用。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
9.C [解析]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则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成在了光屏的后面,可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10.凸透镜 会聚 实 11.25 小
12.甲 凹
[解析]
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发出或反射来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戴凹透镜。
13.凸 远视
[解析]
由图可看出书上的字变大了,所以该透镜是凸透镜;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
14.折射 远
[解析]
亮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此说明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
15.如图所示
[解析]
(1)近视眼应戴凹透镜来矫正;(2)光先经过凹透镜发散,再经过晶状体,使像刚好呈现在视网膜上。
16.(1)远离 前方 (2)靠近 会聚
[解析]
(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发光体所成的像要远离凸透镜,因此光屏应当远离凸透镜。放近视眼镜片前,像的位置更靠近透镜,说明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把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发光体所成的像要靠近凸透镜,因此光屏应当靠近凸透镜。
17.(1)乙 乙 
(2)大于 发散
[解析]
(1)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由图可以看出,图乙中水透镜的凸度比图丙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光的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
(2)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边缘比中间厚,故隐形眼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第四章 5.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透镜]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几种透镜和平面镜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
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图16-K-2中操作最合理的是(  )
3.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白墙上出现一亮点。太阳光射到此透镜上发生(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发散
D.会聚
4.如图所示是两种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5.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  )
6.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7.小壮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了地上一个被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如果下雨使瓶中进了水,该瓶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将它丢进了垃圾筒。塑料瓶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8.如图所示,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9.如图所示,在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椭圆形状的空气泡,一束平行光恰好正对着玻璃砖内椭圆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后(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来回移动另一侧的纸片,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纸片距离凸透镜中心8
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接着将纸片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纸片上的光斑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__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乙透镜是__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12.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________镜,会使太阳光________,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爱车小贴士
烈日下洗车须及时擦干,
否则会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13.如图所示,小壮同学在野外用“削冰取火”的办法生火。“削冰”就是把冰制成________,“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_____位置,确定这一位置的方法是:将冰正对着太阳光,在其下方找一个______________的点。
三、作图题
14.如图所示,画出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15.请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16.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虚线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17.若要使光通过虚线框内的光学器件后,传播方向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按下列要求画出光学器件的大致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1)虚线框内放置平面镜。
(2)虚线框内放置凸透镜。
(3)虚线框内放置凹透镜。
18.在图中,完成入射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发生折射,再由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B [解析]
图A、C所示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图B所示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是平面镜,可以反射光,对光没有会聚和发散作用;故A、C、D错误、B正确。
2.C [解析]
(1)利用会聚太阳光法测焦距时,要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
(2)操作时应把白纸(光屏)平行置于凸透镜另一侧,改变白纸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可得凸透镜的焦距。可见A、B、D错误、C正确。
3.D [解析]
由图可知,太阳光通过镜片在白墙上形成一亮点,则该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是凸透镜。
4.C 
5.B [解析]
图B中的玻璃瓶盖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6.D [解析]
判断透镜对光有会聚还是发散作用的依据,不是看折射光的形状,而是要将折射光与入射光相比较,若折射光的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即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则光变得会聚;若折射光线的发散程度比原来大(即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则光变得发散。
7.B [解析]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因此,不能在森林里随意丢弃透明塑料瓶。
8.C 
9.B [解析]
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经过玻璃砖后,会变得发散。
10.8 变大
[解析]
太阳光类似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用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则该透镜的焦距为8
cm。因为凸透镜会聚在焦点的光斑最亮、最小,光通过焦点后,继续传播,形成的光斑也就越来越大。所以若凸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将一直变大,亮度会越来越暗。
11.凸 会聚 凹 发散
[解析]
由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比入射光更靠近主光轴,即甲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甲是凸透镜;通过乙透镜的光比入射光更加远离主光轴,即乙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乙是凹透镜。
12.凸透 会聚
13.凸透镜 焦点 最小、最亮
[解析]
(1)在野外利用“削冰取火”的办法生火,即将冰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焦点处的温度很高,物体放在焦点处,达到物体的着火点时,物体就会被点燃。
14.如图所示
15.如图所示
16.如图所示
17.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
[解析]
对于凹透镜,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该折射光线又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凸透镜,则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第四章 4.光的折射]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MN为法线,由图可知折射角是(  )
A.∠1
B.∠2
C.∠3
D.∠4
3.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能正确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是(  )
4.由于视觉原因,用钢叉刺向水中的鱼往往难以成功。如图所示,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  )
5.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
6.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所示,如果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
A.看到的物体
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
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
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
7.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入容器中,在S处形成一个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的位置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MM′上方是___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
9.如图所示,在“硬币实验”中,人眼在杯子旁的某处,恰好看不见不透明杯子中的硬币,然后向杯子中倒入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奇迹出现了,人眼能看见硬币了。这是因为光从________射向________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从而使人看到了硬币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0.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你看到的“鱼”比真实的鱼位置要________(选填“深”或“浅”)。
11.如图所示,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比实际位置________(选填“深”或“浅”),是光从________中斜射入________中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
12.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________所形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位置。
三、作图题
13.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14.
如图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在图中先通过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15.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斜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15-K-15甲所示。
②将一束激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③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②。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30°
45°
60°
玻璃中折射角

17°
24°
30°
实验二: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①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如图乙所示放置。
②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③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②。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30°
45°
60°
水中折射角

22°
35°
40°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
(1)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B 
2.D [解析]
已知MN是法线,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2是入射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4是折射角。
3.B 
4.B 
5.D
6.A [解析]
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是来自物体的光经水面折射以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如果用一束光照此物体,根据光传播路径的可逆性,只要逆着原来光传播的方向照射就可以了。
7.A [解析]
如图所示,加水前,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S;往容器中逐渐加水时,光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加水至图中AA′处时,入射点为O,过点O的光线经水折射后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S′,可见光斑向左移,继续加水至BB′,同样画出折射光线形成的光斑S″,由此可见,光斑逐渐向左移动。
8.OC 30° 空气
[解析]
因为在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AO、BO中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反射光线,图中N′N为法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所以OC为折射光线,那么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图中的MM′是界面,则∠BON′为反射角等于30°;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图中MM′上方是空气,下方是玻璃。
9.水 空气 虚
10.折射 虚 浅
[解析]
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变浅了的虚像。
11.浅 水 空气
[解析]
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变浅。此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
12.折射 乙
[解析]
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以下,但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
13.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
15.(1)不发生改变 (2)小于 (3)不相等[第四章 7.通过透镜看世界]
一、选择题
1.天文台的工作人员要观察月球表面的面貌,可选用(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D.都可以
2.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  )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
3.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
C.显微镜、显微镜
D.放大镜、显微镜
5.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
A.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C.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6.小壮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她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7.如图甲、乙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这两种光学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二、填空题
8.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__镜组成的,物镜的焦距很短,当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且这个像位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9.在望远镜的镜筒中靠近物体一端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_镜,物体通过它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在望远镜的镜筒中靠近眼睛一端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_镜,它将物镜生成的像进行放大生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0.如图所示是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C [解析]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所以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被目镜放大,成放大的虚像。
3.C [解析]
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错误,C正确;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2倍焦距以外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同,故B错误;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D错误。
4.A [解析]
细胞是非常微小的,所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要用显微镜;蜗牛爬行一般用肉眼就可以直接看到,所以用放大镜就可以观察清楚了。
5.B [解析]
(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这样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物镜所成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B [解析]
(1)显微镜的物镜是将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规律,应缩小物距,才能使像变大;(2)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以物镜所成的像为物体,再进行二次成像,此时的“物体”在目镜的焦距之内,根据放大镜“物远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应使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7.C [解析]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C错误;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D正确。
8.凸透 放大 放大
9.物 倒立 缩小 实像 目 正立
放大 虚像
10.望远镜 放大镜
[解析]
由图可知,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第四章 5.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一、选择题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离透镜中心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2.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小壮同学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的像先变小后变大
B.蜡烛移动的速度始终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C.像的位置逐渐靠近透镜
D.蜡烛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
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
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缩小的像
C.成倒立、放大的像
D.成倒立、等大的像
5.
(多选)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  )
A.
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
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
cm
C.
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
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
cm
二、填空题
6.如图所示为同一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成像的简化示意图,由图可知,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
7.如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上。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上。
8.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__________有关。
9.
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将焦距f=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10.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处,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9
cm,调整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测得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15
cm,则光屏上成的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改变蜡烛的位置,调整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测得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23
cm,则光屏上成的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1.人们常用手机“自拍”,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自拍”时,手机镜头到人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2倍焦距。
12.小勇同学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会看到正立、__________的虚像,如图甲所示。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均选填“放大”或“缩小”)
三、实验探究题
13.小壮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组装实验器材时,调节光具座上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凸透镜不动,调节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光学仪器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利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
(3)操作完(2)后,小壮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的方向移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实像。
(4)实验时小壮同学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若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5
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壮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成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像。
(7)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壮撤去光屏,从____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10
cm):
(1)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则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移动。
(2)若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像的位置如图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才能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3)当蜡烛距凸透镜8
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A 
3.D [解析]
由图可知,a点在2倍焦距以外,b点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以蜡烛从a点移至b点的过程中,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蜡烛始终成实像。从a点移至b点时,蜡烛越来越靠近焦点,凸透镜成像时,物体离焦点越近,像会越大,故A不正确。从a点移至b点,当u>2f时,物距减小的速度大于像距增大的速度,当f4.B [解析]
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
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此时u=8
cm,v=15
cm,u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
cm,
此时u=8
cm+7
cm=15
cm,v=15
cm-7
cm=8
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ABD [解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
cm-30
cm=10
cm。
图乙中,物距u=50
cm-35
cm=15
cm,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f2f=2×10
cm=20
cm>15
cm,故B正确。
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错误。
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ucm,故D正确。
6.异 同
7.C A
8.12.0 实 物距
[解析]
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是凸透镜的焦点,透镜中心到光斑的距离即为焦距,f=62.0
cm-50.0
cm=12.0
cm。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实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
9.右 倒立
[解析]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
cm,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此时u=50
cm-20
cm=30
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故将光屏向右移动到80
cm刻度线处时,能观察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实像。
10.缩小 实 放大 实
11.凸 大于
12.放大 缩小 [解析]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既能成倒立的像也能成正立的像,既能成放大的像也能成缩小的像,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大小有关,当焦距一定,物距不同时成像不同。将手指靠近凸透镜时,因物距小于1倍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用该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时,因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3.(1)同一高度 
(2)缩小 照相机 (3)能 
(4)上 (5)不能 虚
(6)完整 
(7)光屏一侧
[解析]
(1)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由题意知,f=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物距u>2f;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3)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通过移动凸透镜,使物距、像距分别等于原来的像距、物距,则能够再次成像。
(4)蜡烛变短,烛焰向下移动,由于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5)若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
cm处时,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虚像。
(6)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烛焰上任一点发出的光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像的亮度变暗。
(7)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因此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14.(1)上
(2)上
(3)u<f,凸透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解析]
(1)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则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2)由图可知,像呈现在光屏的上方,所以应将光屏向上移动,才能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3)蜡烛距凸透镜8
cm时,u<f,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因此光屏上得不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