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物态变化与温度]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实例中的物质处于液态的是( )
A.草叶上的露珠
B.大地上的白雪
C.窗户上的冰花
D.树木上的雾凇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越来越多的南方人喜欢到东北旅游。如图所示,冬天的乌苏里气温下降到了-40
℃,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之下的江水仍在流动,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最可能是( )
A.-40
℃
B.低于0
℃,高于-40
℃
C.0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
℃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正常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D.北京市夏季最热时的室外温度
4.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的示数为10
℃
B.它的分度值为1
℃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5.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如图所示四名同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6.以下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取出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合理的顺序是
( )
A.abcde
B.abced
C.acdeb
D.cadeb
7.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示数的精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用力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D.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8.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即为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当发现其液面由A上升到B时,则表明气温在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都有可能
9.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得沸水的温度是95
℃,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15
℃,现用它来测某液体的温度,读数是29
℃,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
A.17.5
℃
B.19
℃
C.23.75
℃
D.14
℃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将一些冰块放入电热水壶中,然后加热,不久可看到在壶嘴处冒“白气”,这些“白气”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水蒸气;把________(选填“热”或“冷”)的钢勺靠近壶嘴,有水从钢勺上往下滴。
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把左手、右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测量时,如图所示的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14.小壮同学在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示数如图20-K-8所示。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分度值为________
℃,所测体温是________
℃。
15.如图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此时甲的示数为__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__。
16.有一支用完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
℃,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病人实际体温是37.8
℃,体温计读数是________℃;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
℃,体温计读数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景,请指出他的两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探究热水冷却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70
50
35
51
23
22
22
22
(1)表格中有一个温度值是错误的,错误的温度值是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根据图像,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缩短实验时间,在不改变热水初温和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A [解析]
露珠是液态的,故A正确;白雪、冰花、雾凇是水的固态形式,故B、C、D错误。
2.C
3.C
4.A
5.D [解析]
图A中温度计碰到了容器底,故错误;图B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错误;图C中视线没有和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故错误;图D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正确。
6.C [解析]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该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选择适当的温度计,再将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最后取出温度计。
7.D
8.B [解析]
当发现其液面由A上升时,球形瓶中的空气体积减小,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说明此时的气温在降低。
9.A [解析]
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对题中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进行对比,标准温度计将0~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1等份代表1
℃;题中温度计将0~100
℃之间分成80等份,1等份代表=1.25
℃。当温度计读数为29
℃时,它的实际温度是(29-15)×1.25
℃=17.5
℃。
10.不是 冷
[解析]
将冰块放入电热水壶中,然后加热,冰先变成水再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水蒸气离开壶嘴遇到冷的空气会液化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钢勺会液化成小水珠。
11.右手感觉热些 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12.100 零下4.7摄氏度
13.热胀冷缩 B
[解析]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读数时,俯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大;仰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是正确的。
14.35~42 0.1 37.8
[解析]
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其分度值为0.1
℃,体温计示数为37.8
℃。
15.18
℃ -16
℃
16.38.2 38.5
[解析]
病人实际体温是37.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2
℃的体温计测量,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为38.2
℃;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
℃,高于体温计原来的读数,体温计液柱上升,读数是38.5
℃。
17.(1)视线没有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
18.(1)51
(2)如图所示
(3)0~25
min内,随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降低得越来越慢;25~35
min内,随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不变
(4)适当减少水量[第五章 2.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凝固]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
A.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B.深冬,河面上的冰
C.用冰块冷却饮料时冰块逐渐变小
D.铁水倒进模具中,冷却后变成车轮
2.海波的凝固点是48
℃,当试管中的海波温度是48
℃时,它所处的状态(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质( )
A.凝固过程用的时间是40
min
B.凝固点是-20
℃
C.在凝固的过程中始终在放热,温度不变
D.属于非晶体
4.很冷的地方,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高
B.酒精温度计容易获得
C.酒精的熔点比水银高
D.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低
5.寒冬里,小壮同学把烧杯中的水放在室外,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C段是水的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B.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放热
C.AB、CD段物质在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D.整个AD段是水凝固的过程
6.保温瓶中装有大量0
℃的水,然后放入少量-4
℃的冰,盖好瓶塞,则
( )
A.有少量水凝固成冰
B.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C.冰、水多少都不变
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7.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小壮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B.为什么盐水不结冰而水结冰
C.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D.盐水的凝固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填空题
8.依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水银在-40
℃时处于________态。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07
℃
78
℃
水银
-39
℃
357
℃
9.水的凝固点是0
℃,当环境温度为0
℃时,水________是固态,________是液态。(均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10.如图所示的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豆腐通过冷冻后变成冻豆腐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1.如图所示,冬季储存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被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凝固曲线,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________
℃;该物质凝固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min。
13.春节期间,黑龙江省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冰挂。如图所示是屋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冻雨是过冷水滴落到温度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0
℃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三、实验探究题
14.如图甲所示是小壮同学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小壮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海波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1)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让海波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像可知海波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_。
(3)在BC段,海波处于____________态;在DE段,海波处于________态。
(4)海波的熔化持续了________
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
(5)海波在10~12
min这段时间内处于________态。
15.小壮同学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结冰。
[猜想与假设]小壮猜想:水中加入盐后,凝固点会降低。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壮在两只透明的杯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和盐水,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内,每隔一定时间打开冰箱观察它们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并将盐水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成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实验分析]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小壮发现一部分水已经开始结冰,而盐水却完全处于液态。由此可知,杯子中水的温度________0
℃,盐水的凝固点________水的凝固点。(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由图像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实验拓展]
(3)小壮又设计了另一种方案来进行实验探究,她先将两种液体放入冰箱冷冻室内,等它们完全凝固后再取出,在室温下观察其状态的变化并测出其熔点,就可知道它们的凝固点,这种做法是否合理?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6.天气预报显示:“近期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一年的收获,他只好吩咐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如图所示),橘子保住了。请你说说橘子场主这样做的道理。
17.在寒冷的冬天,小壮同学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现象,仿佛金属表面有一层胶一样,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D
3.C [解析]
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总共经历的时间是30
min-10
min=20
min,故A错误;该物质在10
℃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其凝固点是10
℃,故B错误;在凝固的过程中该物质始终在放热,温度不变,故C正确;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属于晶体,故D错误。
4.D [解析]
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要求酒精和水银都处于液态,很冷的地方气温比较低,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所以在很冷的地方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5.A
6.A [解析]
当-4
℃的冰和0
℃的水接触后,由于二者之间存在温度差,将发生热传递,热量将从高温的水传给低温的冰;0
℃水放出热量后将发生凝固变成冰,而-4
℃的冰吸热后温度升高。保温瓶中的水较多,所以水略有减少,冰略有增多。
7.C [解析]
此题中的问题是:在同样情况下,室外的水缸、河面的水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说明水和盐水是不同的,即河水与盐水的含盐量不同,两者的差异可能就是导致两者凝固点不同的原因,据此可提出探究问题:盐水的凝固点和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选项BD探究价值不大,A探究难度较大。
8.固 酒精
[解析]
(1)水银的熔点是-39
℃,-40
℃低于其熔点,此时水银为固态;
(2)酒精的凝固点比较低,当南极长城站的气温达到-88.3
℃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
9.可能 可能 [解析]
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环境温度也是0
℃,所以在0
℃时,可能是水达到了凝固点,也可能是冰达到了熔点,所以水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态,还有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10.凝固 放热 [解析]
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11.水凝固时放热 [解析]
冬天储存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12.0 4
[解析]
(1)由图可知,此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0
℃不变,所以其凝固点为0
℃;
(2)从B点开始凝固到C点凝固完,所以BC段为凝固过程,经历了6
min-2
min=4
min。
13.凝固 放出 低于 [解析]
(1)水滴从屋檐流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变成了冰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2)冻雨是过冷水滴落到温度低于0
℃的物体上,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14.(1)均匀受热 (2)晶体 48
℃
(3)固液共存 液
(4)4 吸 不变
(5)固液共存
[解析]
(1)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种方法称为“水浴法”,这样可以使海波均匀受热;
(2)从图像中可看出:海波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海波从48
℃开始熔化,故它的熔点是48
℃;
(3)BC段为海波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在DE段,海波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4)由图像知,熔化过程持续了7
min-3
min=4
min;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5)由图像可知,海波在10~12
min这段时间内处于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15.(1)等于 低于
(2)-2
℃ 不变 低
(3)合理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解析]
(1)一部分水已经开始结冰,为冰水混合物,由此可知,杯子中水的温度应等于0
℃,在该温度下,盐水未凝固,说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
(2)由图像可知,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而水的凝固点是0
℃,则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
(3)小壮的观点合理,因为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6.水凝固时放热,使橘子温度不会降得太低。
17.人的手上是有汗液的。冬天室外的金属温度低于0
℃,当用手去摸时,手上的水遇冷发生凝固现象,给人感觉金属表面有一层胶一样,把手粘住。[第五章 4.地球上的水循环]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
B.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
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流入大海
D.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2.如图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3.如图所示是2019年春晚长春分会场的冰雕,一段时间后,冰雕没有熔化但会变小,这属于( )
A.液化现象
B.汽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熔化现象
4.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升华吸热
C.干冰液化放热
D.干冰凝华放热
5.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要重,这是因为( )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冷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7.对图中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图乙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C.图丙中,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图丁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8.如图所示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
9.如图所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可以通过在空中喷撒干冰来进行人工降雨。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10.为了证明碘升华,小壮同学使用的方法如图甲、乙所示,甲直接对试管加热,乙通过水浴法对试管加热,两试管中都出现了紫色烟雾。已知:碘的熔点是114
℃、沸点是184.35
℃;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
℃。由上述信息判断( )
A.乙装置中,水沸腾后,试管内才会出现紫色的烟雾
B.实验过程中碘要放热
C.图乙所示方法更能说明碘升华现象
D.碘升华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二、填空题
11.下列现象中,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雾”的形成:________;“露”的形成:________;“霜”的形成:________;冬天人呼出的“白气”的形成:________;樟脑球变小:________。
12.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_形成霜,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__热量。“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________热量。
13.如图甲所示,物质M通过放热,出现了三种不同物态。A、B、C可能分别是如图乙所示的哪种物体?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14.云是由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组成的,其中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__热。
15.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你看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挂满枝头,美如仙境。那么“滴水成冰”是________现象;而美丽的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的枝叶上形成的,它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春天来了,“冰雪消融”,这是________现象,需要________热。
16.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____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__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雾。冬天,夜晚气温迅速降到0
℃以下,家中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由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以上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7.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会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干冰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舞台上经常喷出干冰粉末从而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1)喷出的干冰粉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________遇冷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即舞台上出现的白雾。
三、实验探究题
19.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变化而成的,水蒸气在夏天形成露,冬天形成霜,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水蒸气怎么既能形成露又能形成霜呢?
[猜想与假设]可能是夏天、冬天的温度不同导致的。
[设计实验]
(1)用同样的两个杯子装上____________的水,一个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一个放进冷冻室。
(2)过几个小时后取出,放在空气中,观察两个杯子外表面上的变化有何不同。
[实验分析]
(3)若从冷藏室中拿出来的杯子外表面上有水,而从冷冻室中拿出的杯子外表面上是霜的话,就说明水蒸气是形成露还是形成霜与____________有关。
(4)若两个杯子外表面都形成的是水,说明水蒸气是形成露还是形成霜与____________无关。
[实验结论]
小壮同学做相关实验,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实验拓展]
(5)从冷藏室中拿出的杯子外表面上有水,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
四、简答题
20.春天刚到,麦苗返青,这时最怕霜冻侵袭,人们常说“霜打万顷枯”,霜冻是农业上的一大灾害。古时候,人们认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有一个节气的名字叫“霜降”,就是由此得来的。请问这种认识正确吗?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D [解析]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叶子上的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草地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
3.C [解析]
冰雕没有熔化但会变小,是固态的冰直接吸热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C正确。
4.B [解析]
冷藏运输车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车内温度下降达到冷藏目的。
5.B
6.D [解析]
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铁水被浇铸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7.B
8.C
9.D [解析]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升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在下降过程中熔化变成雨滴。
10.C [解析]
在乙装置中,随着水温度的升高,试管内会逐渐出现紫色烟雾,即碘蒸气,故A错误。固态碘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是升华,这是一个吸收热量的过程,故B错误。由于图甲所示方法利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进行加热,温度上升得很快,会迅速超过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根据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固态碘是否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而图乙所示方法使温度在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仍可以看到碘蒸气,而且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这就证明了固态碘是直接变成气体的,故C正确。碘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D错误。
11.液化 液化 凝华 液化 升华
12.凝华 放出 吸收
13.露珠 霜 空气中的水蒸气
[解析]
由图可知,B物态→A物态需要吸热,所以A物态→B物态需要放热;
同时C物态→B物态也需要放热,凝固放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所以B物态可能为固态;
由图可知,四种物质中霜、露珠和水蒸气都是由水组成的,所以B物体可能是霜;A物态→C物态需要吸热,B物态→C物态需要吸热,汽化和升华吸热,说明C物体是气态,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B物态→A物态需要吸热,熔化吸热,A物体是液态,可能是露珠。
14.液化 放
15.凝固 凝华 熔化 吸
16.汽化 液化 凝华 内侧
17.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18.(1)升华
(2)水蒸气 液化
19.(1)质量、初温相同
(3)温度
(4)温度
(5)液化 放出
20.不正确。霜是由于地表温度很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而形成的,并非从天而降;人们常说的下霜是根据霜一般出现在地表,感觉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第五章 2.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
A.海波、玻璃、食盐
B.铜、铁、雪花
C.萘、橡胶、石英
D.石蜡、石墨、食盐
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热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不变
3.冬天,小壮同学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拿到室外,冰不再熔化,这说明( )
A.室外的温度一定为0
℃
B.外界没有传递热量给冰
C.冰没有传递热量给外界
D.室外温度在0
℃以上
4.小壮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她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如图乙所示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
C.冰的熔点是0
℃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5.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6.锡的熔点是232
℃,那么在232
℃时,锡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小壮同学利用水浴法加热来探究“冰的熔化规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要从上往下依次组装实验器材
B.需要用到温度计和停表两种测量仪器
C.本实验需要记录加热时间和物质的状态以及温度从而总结熔化规律
D.该实验装置不适合研究所有晶体的熔化特点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在甲、乙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
10.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________趋于一致。
11.要使温度高的物体冷却下来,用质量相等的0
℃的冰比0
℃的水更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实验装置,甲、乙是两支温度计。当海波正在熔化时,甲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温度计的示数;加热过程中,海波尚未完全熔化时,甲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甲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点,该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4.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8
min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5.如图甲所示是小壮同学“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的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______________(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
(3)实验中每隔1
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__℃。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
min。
16.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
(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在第2
min处于________态。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17.如图所示为a、b、c、d四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这四种物质中,________是非晶体;________两种物质可能是同种物质,它们的图像不一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B
2.B [解析]
天上飘落的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晶体,故A错误;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不断吸热,故B正确、C错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故D错误。
3.B [解析]
冰的熔点是0
℃,冰要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若冰不再熔化,说明冰不能吸收热量,与周围环境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4.B [解析]
由图乙可知,从第5
min到15
min,冰的温度保持0
℃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
℃,故A、C正确;冰从第5
min开始熔化,到第15
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故B错误;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5.B [解析]
分析图像可知,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
℃就是该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
min开始熔化,到第25
min左右熔化结束,约进行了15
min,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第30
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
6.D [解析]
当锡的温度达到熔点232
℃时,在开始熔化前是固态,在熔化中是固液共存态,完全熔化后是液态,故选D。
7.C
8.A [解析]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顺序为由下而上,故A错误;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故B正确;本实验需要记录加热时间和物质的状态,还要记录温度,从而总结熔化规律,故C正确;该实验装置不适合研究所有晶体的熔化特点,例如铁等金属的熔点很高,用该装置无法完成,故D正确。
9.甲 48
[解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由图像可知,甲有固定的熔点,故甲物质为晶体,熔点为48
℃;乙没有固定的熔点,则乙物质为非晶体。
10.小 温度
[解析]
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时,为了使萘受热均匀,更能准确测量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使用的萘颗粒不能太大;加热过程中要不断使用搅拌器进行搅拌。
11.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需要吸收热量
12.小于 不变 上升
[解析]
(1)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海波正在熔化时,甲温度计的示数保持在海波的熔点不变,乙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水温会随着加热过程的进行而升高,温度高于海波的熔点,海波才能不断吸热,维持熔化过程,即甲温度计示数小于乙温度计示数;
(2)海波尚未完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则甲温度计示数不变;
(3)海波全部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甲温度计示数上升。
13.有 固液共存
[解析]
(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80
℃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且有固定的熔点,为80
℃;
(2)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3
min到第7
min,则在第5
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中,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14.慢 固液共存态 不变
[解析]
(1)冰的熔点为0
℃,所以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由图像可知,冰从4
min开始熔化,到第10
min熔化完成,在第8
min末,试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
(3)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5.(1)水浴 使物质均匀受热 从下到上
(2)2
(3)不变 晶体 0 4
[解析]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采用的是水浴法,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的。
(2)由图乙可知,温度在0
℃以上,分度值为1
℃,故示数为2
℃。
(3)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0
℃。该物质从第2
min开始熔化,到第6
min熔化完成,熔化过程总共经历了6
min-2
min=4
min。
16.(1)-2 (2)吸热 (3)0 固 (4)A
[解析]
(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2
℃。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由图乙知,冰的熔点是0
℃,在第2
min处于固态。
(4)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得到可靠的结论。
17.b a、c 物质多少不同
[解析]
(1)晶体熔化图像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图像随时间增加温度不断上升;由此可知:b为非晶体,a、c、d为晶体。
(2)熔点相同可能是同一种物质,a、c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
(3)如果a、c是同种物质,因为c熔化的时间比a长,所以c比a多。[第五章 3.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
A.冰雪消融
B.云开雾散
C.嘴里呵出“白气”
D.地上的水变干
2.夏天,从冰箱里刚取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会儿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瓶外壁的水不断凝固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D.瓶周围空气中的水不断升华
3.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袋时,雪糕周围会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5.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6.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B.进行消毒
C.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7.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加快水的汽化
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C.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8.夏天,小壮同学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冬天,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C.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二、填空题
9.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夜间温度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在此过程中要________热。
10.夏天,人们走出空调房后通常感觉到皮肤湿热,这是_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液化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
11.小壮同学家装了空调,夏天小壮有时发现窗户玻璃上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这些雾珠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2.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使视线变得模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镜片上的雾又会自动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甲、乙两杯温度不同的水放在桌面上,一会儿发现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水珠出现的位置分别是:甲杯在________上,乙杯在________上。(均选填“内壁”或“外壁”)
14.如图所示,小壮同学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白气”的实质是________,“白气”的形成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它是________位置。
15.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仔细观察瓶内、瓶口上方和瓶口上方倾斜放置的金属盘,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先________,后________。若金属盘的温度高于水蒸气的温度,金属盘底部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小水珠。
三、简答题
16.寒假时,小壮同学和家人乘坐开着暖气的小轿车去海边游玩,途中小壮发现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到了海边码头,小壮又发现渔民将准备做成干货的小鱼虾摊在地上晾晒。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
17.夏天,持续数日的高温天气后,下了一场急雨,雨后,山林中升起缥缈的白雾。请分析说明白雾形成的原因。
18.如图所示,甲杯中是热水,乙杯中是常温的水,我们会看到甲杯中的水“冒热气”,而乙杯中的水“不冒热气”,请你回答“冒热气”是什么物理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杯水“冒热气”和“不冒热气”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水沸腾后,让水蒸气沿玻璃导管通入空试管中(试管竖立在冷水槽中,固定试管和温度计的装置未画出)。
(1)水蒸气通入试管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底部有________出现,这是________现象。
(2)实验中还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会逐渐________,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槽中水温是__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C [解析]
矿泉水瓶的外壁“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形成的小水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3.C [解析]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故A、B错误;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错误。
4.B
5.C [解析]
煤气罐中的液体是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也是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成液态乙醚的。
6.A
7.C
8.B [解析]
水蒸气是气体,人的眼睛无法看到;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9.液化 放
[解析]
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10.水蒸气 放热
11.外侧 室外 液化 [解析]
夏季,空调房间里的温度较低,而房间外面的空气温度较高,所以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凉的玻璃时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故水滴出现在玻璃的外侧。
12.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眼镜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
13.外壁 内壁 [解析]
(1)当杯内放冷水时,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外表面。(2)当杯内放热水时,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内表面。
14.小水珠 液化 A
15.汽化 液化 不会
[解析]
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盘会液化成小水珠,如果金属盘的温度高于水蒸气的温度,不会出现液化现象,不会出现小水珠。
16.(1)前挡风玻璃出现小水珠是因为冬天玻璃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或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前挡风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车内玻璃上;
(2)将小鱼虾摊在地上晾晒,可以增大小鱼虾上水分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使小鱼虾干得快。
17.夏季气温高,水容易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急雨过后气温下降,水蒸气液化为小液滴,便产生了白雾,所以在雨后,会看到山林中升起缥缈的白雾。
18.“冒热气”是液化现象。
热水杯中蒸发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热气”。而乙水杯中蒸发出的水蒸气温度与室温相同,不能液化成小水珠,所以“不冒热气”。
19.(1)小水珠 液化
(2)升高 28
(3)气体液化过程要放热[第五章 3.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一、选择题
1.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
B.蒸发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沸腾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液体沸腾时温度升高,液体蒸发时温度不变
D.液体在蒸发和沸腾时都要吸收热量
2.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的沸腾过程的是( )
3.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D.水的沸点是99
℃,此时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如图所示,烧杯A和试管B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它们的底部没有接触,现用酒精灯对烧杯A进行加热,使烧杯A中的水沸腾,并继续加热,此时试管B中的水( )
A.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B.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D.温度能达到沸点,沸腾与否视火力而定
6.加快液体蒸发的措施有: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洗手间装的热风干手器(如图所示)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了水的蒸发(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7.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时,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8.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觉到凉爽。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汗液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9.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可知,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________段图线,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
10.如图甲所示,小壮同学探究水沸腾的温度与气压的关系,水沸腾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
℃,该处的大气压应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1.小壮同学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对应图线________;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表示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
12.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构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高”或“低”),干泡温度计示数为15
℃时,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在相同室温的条件下,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就表明室内空气越___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
三、实验探究题
13.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图,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b.液体________的高低;
c.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的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Ⅳ.一段时间后,两块玻璃板上剩余的酒精明显不等。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法。
1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7
98
(1)第3
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2-K-10甲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
(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__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5)请指出图丁中实验操作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刚还发现,在实验装置相同和组装正确的情况下,各组完成实验的时间也不一样,他又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的两个建议:一个是减少烧杯中水的量,二是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如果你要做这个实验,在采取小刚的建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写出其中的一个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四、简答题
15.炎热的夏天,小勇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D [解析]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故B错误。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故C错误。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要吸收热量,故D正确。
2.C
3.B [解析]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小液滴,A不符合题意。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4.A [解析]
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错误;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吸收热量,由图像可知其温度保持99
℃不变,故B正确;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能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故C正确;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9
℃,沸点低于100
℃,此时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
5.A [解析]
当烧杯A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即温度保持水的沸点不变;试管B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水的温度一样,不能再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试管B中的水虽然温度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6.A [解析]
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7.A [解析]
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但是干燥的温度计表面没有液体,用扇子扇时,没有液体蒸发,所以温度计示数不变。
8.汽化 吸热 [解析]
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身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汽化)能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了人体的温度。
9.BC 不变 100
℃
[解析]
由图可知,沸腾前加热了4
min,从第4
min开始,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即BC段对应的温度,为100
℃。
10.93 低于 [解析]
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93
℃,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
℃,此时水的沸点低于100
℃,所以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1.c 乙
[解析]
(1)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则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变长,但水的沸点不变,所以对应图线是c。
(2)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水面破裂,如图乙所示。
12.低 等于 干燥
[解析]
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周围环境的正常温度。干泡温度计示数为15
℃,表示当时的气温等于15
℃;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因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吸热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吸热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13.(2)温度 表面附近空气流动
(3)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4)有关 (5)控制变量
14.(1)96
(2)6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98 低于 (4)乙
(5)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6)减少烧杯中水的量时,水量不宜过少,应能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7)火焰太小(环境温度太低,散热面积太大等,合理均可)
15.当小勇刚从水中出来时,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