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声》单元检测 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声》单元检测 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31 10: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声》单元检测
[测试范围:第三章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学习物理的乐趣,发现生活处处有物理。你所在考场里的声音的响度约40________;你走进考场时的步子一步约50________。
2.课间休息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_;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3.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________。科学研究发现,该比值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________有关。
4.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如图所示是民警工作人员采用无人机喊话路人“请戴好口罩”的情景,无人机上的喊话器发出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们耳中,喊话器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在《中国好声音》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他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震动,是为了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6.地震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时人们并不能感知到地震产生的声波。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
7.如图所示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尾部4个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红外线”)探头可以探测车身不同方位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主机向司机用语音报警。这套装置如果安装在太空飞船上,在外太空尾部探头功能会失效,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去听,会听到________次声音;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听不到声音”“听到一次声音”或“听到两次声音”)。
9.小女孩说话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小女孩说话时声带振动得比较________。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1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2.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13.下列实验或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看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停止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每个学生上课时戴上防噪声耳罩
B.学生在课堂上禁止说话
C.在教室周围、道路旁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5.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细心的游客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6.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声速
C.由两名同学分别按选项A、B的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声速
D.由一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声速
17.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的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的大
D.古人“伏地听声”判断敌情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
18.关于声音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B.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利用声呐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在开阔的田野上引吭高歌时,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在电影《星球大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神鹰号”飞船在太空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见“天狼号”被炸毁,得意地笑了。根据学过的声学知识,对这段描述进行评价。
20.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
s,再次听到回声。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是多少?
21.小明和小红共同合作测量空心塑料管的长度,小明在空心塑料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小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通过塑料管传播的声音,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此塑料管中的传播速度为1140
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若敲击塑料管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2
s,求该塑料管的长度。
22.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
s后听到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取340
m/s),则:
(1)4
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4
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红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明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红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紧贴乒乓球,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胡晓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其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长度/m
琴弦粗细/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尼龙丝
40
0.5
E

40
0.5
(1)如果要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填写字母代号)
(2)如果要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填写字母代号)
(3)如果要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填写字母代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采用了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即______________法。
25.[实验一]“一石激起千层浪”,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宇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在实验设计时,小宇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选取什么作为声源?
小宇有一个袖珍收音机、一个音叉、一套大功率组合音响,你认为小宇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声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直观地表现声的能量?
小宇想到了两种直观表现声能的方案:第一种,如图甲所示,在声源前放一个轻小的纸条,通过观察纸条是否运动来作出判断与分析;第二种,如图乙所示,在声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观察烛焰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你认为第________种方案较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如图丙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尤以损害神经系统最为明显,严重影响人的健康,人们把噪声称为无形杀手。朵朵同学想知道什么样的材料吸音性能会更好,于是她设计了如下探究:她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2分)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朵朵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朵朵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3)朵朵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用于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外,可能还与材料的______________有关。(写出一个即可)
(5)(2分)朵朵实验时用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见侧视图),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dB cm 
2.振动 噪声 3.声速 温度 
4.空气 响度 5.音调 声源处 
6.次声波 信息 
7.超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8.2 听到一次声音 
9.快 能量 
10.甲和乙 甲和丙
11.C 12.D 13.B 14.C 
15.B 16.A 17.BD 18.BCD
19.在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号”上,所以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
20.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t1=1
s第一次听到回声,
由v=可得,较近处峭壁离人的距离:s1=v×=340
m/s×
s=170
m;
又经过t2=0.5
s再次听到回声,即从开始计时算起经过1.5
s听到该回声,则较远处峭壁离人的距离:
s2=v×=340
m/s×=255
m。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170
m+255
m=425
m。
21.设塑料管的长度为L,则有t空-t塑料=0.2
s,代入数据:-=0.2
s,解得L=96.9
m。
22.(1)由v=可得,在t=4
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20
m/s×4
s=80
m。
(2)4
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
m/s×4
s=1360
m。
(3)桥头距山崖的距离:
s===720
m。
23.(1)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①乒乓球被弹起跳动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②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运动
③小明 小红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24.(1)A B (2)C D 
(3)D E (4)控制变量
25.[实验一](1)大功率组合音响 
音响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能传递较大的能量,使实验效果更为明显 
(2)二 烛焰比纸条更容易受声波影响而产生振动,便于直接观察
[实验二](1)固体能传播声音 
(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3)不能
26.(1)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吸音性能 (3)聚酯棉
(4)厚度(或弹性、空隙等) 
(5)便于控制小球的摆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