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杂交试验过程及分离定律。
2.理解并掌握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及符号含义。
3.体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
(一)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2.概念
(1)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的自花传粉,同株异花传粉均属于自交。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实验
(1)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去雄→套袋→采集花粉并传粉→套袋。
(2)实验中相关符号及含义
符号
P
F1
F2
×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或雌配子
父本或雄配子
(二)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
实验过程
说明
P(亲本)
高秆×矮秆
↓
F1(子一代)
高秆
↓?
F2(子二代)
高秆∶矮秆
比例接近
3
∶
1
①P具有相对性状;
②性状
③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④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
1.概念
(1)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2)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假说理论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遗传图解
(1)配子的结合方式:4种。
(2)遗传因子组成:3种,分别为YY、Yy、yy,其比例为1∶2∶1。
(3)产生后代的性状表现:2种,分别为高秆、矮秆,其比例为3∶1。
(4)亲本中的高秆(YY)或矮秆(yy)个体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称为纯合子;F1中的高秆(Yy)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称为杂合子。
4.验证分离规律假说
(1)验证方法。
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实验结果
测交后代中的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
(3)实验结论
F1是杂合子,产生C和c两种配子,比例接近1∶1。
(三)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从基因水平上,科学家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对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以豌豆茎秆的高矮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对孟德尔分离现象作出分析。
(四)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
一对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相对独立。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形成两种数目相同的配子。
二、知识巩固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D.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3.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纯合子
B.纯合子的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
C.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
4.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
)
A.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B.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C.隐性个体的配子
D.显性基因
5.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及其解释被后人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分离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B.遗传因子在杂合子里是成对的,在纯合子里是成单的
C.分离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
D.分离定律的提出和验证过程体现了假说—演绎法
6.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体,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哪项最简便易行(
)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
答案
1.答案
C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答案
C
解析
根据概念可知,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A错误;亲本的表型可以都是显性、可以都是隐性、也可以是一显一隐,B错误;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亲本携带显性遗传因子,携带显性遗传因子一定为显性性状个体,C正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但实验只研究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
3.答案
B
解析
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因此在纯合子的体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B正确;两杂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AA,aa),A错误;纯合子杂交也可能产生杂合子,如AA×aa→Aa全为杂合子,C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有杂合子(Aa),但也出现纯合子(AA和aa),D错误。
4.答案
B
解析
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进而可确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因此,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来决定的。
5.答案
B
解析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里是成对的,在配子里是成单的,B错误。
6.答案
D
解析
对于植物显性性状的个体,其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鉴别和保留植物纯合显性性状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法,即甲×甲、乙×乙。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体,没有出现性状分离的为纯合体,D正确。(共29张PPT)
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
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
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
+
品红色(介于红色和蓝色之间)
不能
导入
导入
不同颜色的牡丹:
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导入
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即生物性状的遗传符合“黑+白=灰”的规律。
有位科学家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
讲授新课
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最终完成豌豆的杂交实验,通过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豌豆性状的选择
一、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3.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4.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可靠。
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
生理特征如植物的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
性状的形成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和它的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的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
豌豆
同一性状:
茎秆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
高秆1.5~2.0米,矮秆0.3米左右
耳垂的位置
上眼睑是否褶皱
大拇指是否弯曲
有无酒窝
下列几组性状是相对性状吗?为什么?
人的直发与黑发
玉米的黄粒与大豆的黄粒
鸡的白毛与狗的卷毛
不是,因为不是同一性状。
不是,因为不是同一种生物。
不是,因为既不是同一种生物又不是同一性状。
基本概念及常用符号
1)父本:
♂
2)母本:
♀
3)亲本:
P
4)杂交:
×
6)子一代:
F1
7)子二代:
F2
5)自交:
⊙
实验方案的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数据统计
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性状
P
F1
F2
F2比例
茎秆的高度
高×矮
高
787(高)
277(矮)
2.84:1
花的颜色
紫色×白色
紫色
705(紫色)
224(白色)
3.15:1
花芽的位置
腋生×顶生
腋生
651(腋生)
207(顶生)
3.14:1
种子的颜色
黄色×绿色
黄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种子的形状
圆滑×皱缩
圆滑
5474(圆滑)
1850(皱缩)
2.96:1
豆荚的颜色
绿色×黄色
绿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豆荚的形状
饱满×皱褶
饱满
882(饱满)
299(皱褶)
2.95:1
总计
14949
5010
2.98:1
二、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
?
×
P
纯种高秆
纯种矮秆
高秆
F1
F2
787高秆
277矮秆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秆而没有矮秆的呢?
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秆性状又出现了呢?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①遗传因子之间不相互融合、不在传递中消失。
②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同一个字母)
分离规律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①
纯合子:
②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YY、yy。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Yy。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抑制作用)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提出4点假说
用4点假说预测测交的结果
实际做测交实验验证测交结果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提出问题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检测揭示规律
如何解释F2中出现的3:1
对分离规律假说的验证——测交实验
Cc
cc
C
c
配子
紫花
白花
×
测交后代
c
Cc
cc
1
:
1
紫花
白花
F1
×
隐性纯合子
测交
对孟德尔分离现象的分析示意图
Tt
×
T
t
T
t
TT
Tt
Tt
tt
TT
×
tt
高秆
矮秆
P
配子
Tt
F1
T
t
配子
F2
高秆
高秆
高秆
矮秆
1
:
2
:
1
三、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分离定律
1.内容:
一对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_______独立。
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______,分别进入__________,形成两种数目______的配子。
2.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真核生物___________中细胞核的遗传。
相对
分开
不同的配子
有性生殖
相同
四、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
除了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外,遗传学家相继发现了镶嵌显性、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表观遗传等多种遗传类型。
遗传类型的多样性
拓展
物理化学方法
假说
想象力
数学
方法
观察方法
实验方法
生物学方法论
知识梳理
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
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
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
谢
谢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
【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杂交试验过程及分离定律。
2.理解并掌握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及符号含义。
3.体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问题探讨”引入:
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
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
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即生物性状的遗传符合“黑+白=灰”的规律。有位科学家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
二、讲授新课
人物介绍: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最终完成豌豆的杂交实验,通过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一)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
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讲述:结合挂图、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动画展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过程。
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3.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4.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可靠。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思考:下列几组性状是相对性状吗?为什么?
人的直发与黑发
玉米的黄粒与大豆的黄粒
鸡的白毛与狗的卷毛
利用挂图让学生思考: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帮助理解基本概念及常用符号)
(二)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分离规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设疑: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的杂交实验。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
讲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巡视检查学生习作的情况。
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地纠正。
(三)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从基因水平上,科学家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对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以豌豆茎秆的高矮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对孟德尔分离现象作出分析。
(四)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
依据遗传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
一对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相对独立。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形成两种数目相同的配子。
注意:虽然孟德尔提出的有关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能够解释很多遗传现象,但生物界也有一些遗传现象不能用分离定律来解释;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有时也受到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植物花色的显隐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遗传类型的多样性
除了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外,遗传学家相继发现了镶嵌显性、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表观遗传等多种遗传类型。
拓展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内容涉及的生物学方法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