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2.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
【学习重难点】
受精作用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
1.定义: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二、知识巩固
1.下列关于受精卵中的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线粒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受精卵中的DNA分子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受精卵中的RNA分子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2.正常情况下,受精作用不会导致(
)
A.双亲遗传物质在受精卵内重组
B.有性生殖细胞结合后成为体细胞
C.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的二倍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3.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在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中,而尾部留在外面
C.一个卵细胞可以同时与多个精子受精
D.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4.在受精作用中,发生的现象有(
)
①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
②精子的细胞膜与卵细胞膜融合
③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线粒体组合成受精卵的线粒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10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个初级精母细胞如果全部发育成熟,受精后最多能产生的新个体的数目是(
)
A.5个
B.10个
C.15
D.20个
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精子的头部含有很少的细胞质,故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源于卵细胞,受精卵细胞质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包括线粒体等细胞器以及RNA分子)几乎全部来源于卵细胞,A、D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B错误;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C正确。
2.答案
C
3.答案
C
解析
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受精,C项错误。
4.答案
A
解析
①②③为受精作用中发生的现象,而受精卵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源于卵细胞,A项正确。
5.答案
B
解析
1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则10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10个卵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则5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能形成20个精子。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故10个卵细胞和20个精子最多能形成10个受精卵,即最多能产生10个新个体。受精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2.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
【教学重难点】
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录像
什么是受精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方式: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
思考:不同种生物的卵细胞和精子都可以相互结合吗?(提示:精子、卵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与细胞识别有关的重要物质——糖蛋白,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相互识别并结合为受精卵。)
介绍哺乳动物的受精情况、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3.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巴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效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卵细胞在受精前后的变化。未受精时,卵细胞好像睡着了,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后,受精卵迅速地进行细胞分裂、分化。新生命由此开始了遗传物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发育过程。
4.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理解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思考现象:一对绿色的鹦鹉产下的卵孵出了4只体色迥异的小鹦鹉(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配子形成的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受精后,这两条同源染色体到了一个细胞中,它们就成对存在了。
结论:减数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导致配子染色体组合多样性。
提问:若再考虑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产生配子的种类又会怎样?
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细胞形成与受精作用:
意义: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
理解运用受精作用原理发展起来的生物学应用技术(试管婴儿、人手授粉、家畜受精等)
当堂检测
1.右图为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B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2.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
B.受精前精子和卵子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受精作用的实质是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
D.精子进入卵子后,发生卵细胞膜反应
【板书设计】(共16张PPT)
受精作用
新课导入
我们从哪里来?
1.概念:
卵细胞
受精卵
相互识别
融合
1个
糖蛋白
1个
精子
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
2.方式:
思考:不同种生物的卵细胞和精子都可以相互结合吗?
哺乳动物的受精(200×)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示意图
?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
精子
3.过程:
?卵细胞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变化,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实质)
①整个精子都可以进入卵细胞吗?
②一个卵细胞为什么不可以和多个精子结合?
③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融合的实质是?
4.结果:
精子
卵细胞
父本
受精卵
受精作用
母本
减数分裂
个体
减数分裂
受精卵中的
_______________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数目
精子(父方)
卵细胞(母方)
同源染色体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对绿色的鹦鹉产下的卵孵出了4只体色迥异的小鹦鹉
一对染色体产生配子的情况
两对染色体产生配子的情况
配子形成的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结论:
减数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导致配子染色体组合多样性。
精原细胞所含
同源染色体对数
精子可能
的类型
1对
2
2对
3对
n对
2n
8
4
若再考虑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产生配子的种类又会怎样?
高等动物(2N)
受精卵(2N)
精子(N)
(母本)减数分裂
(父本)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卵细胞(N)
意义:
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
1.右图为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
B.受精前精子和卵子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受精作用的实质是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
D.精子进入卵子后,发生卵细胞膜反应
B
知识梳理
受精作用
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
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过程
实质
结果
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在一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