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
什么是青铜?
一 青铜器
原始社会后期
夏
商
西周
青铜具有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
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
青铜的特点?
铜器出现
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
青铜器数量大量增多,商代后期高度繁荣
2
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
1 鼎
5 编钟
6 铲
2 簋
3 尊
4 钺
3
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
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
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一 青铜器
4
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
制造于商朝后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司母戊鼎
算一算:浇铸后母戊鼎需要1000千克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俗称:将军盔)一次熔铜12.5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熔铜?每个坩埚需要3、4个人,要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同时进行?
一 青铜器
5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简介
商代盛酒器。1938年在湖南省宁乡市出土。尊高58.3厘米,口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尊身铸满精细的花纹,肩部有蟠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角羊,造型奇特,工艺高超,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一 青铜器
6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工艺精美
四羊方尊
一 青铜器
7
西周晚期:
毛公鼎,是中国迄今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器物。
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拓片
一 青铜器
8
二 甲骨文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甲骨文是谁发现的?
王懿荣发现
3. 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主要记录什么内容?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甲骨文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9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猜一猜:你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字吗?
甲骨文十二生肖
二 甲骨文
10
日
月
人
明
从
二 甲骨文
11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指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例如「上」、「下」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就是「上」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二 甲骨文
12
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已经发现了4500个左右甲骨文的单字,已经能够识别的有1500多个字。甲骨文书写的形状和形式已固定,因此能称之为一种文字。
二 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13
课堂小结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甲骨记事 —— 记载内容丰富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
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
14
1、青铜器铸造工艺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 夏朝 B 夏朝晚期到商朝初期
C 商朝; D 商朝晚期到西周
( D )
课堂检测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夏朝 B 春秋 C 西周 D 商朝
( D )
15
3、右图是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内饰铭文499个字,以下是关于毛公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B 迄今出土的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C 反映出西周成熟的青铜铸造工艺;
D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A )
课堂检测
16
4、右图是19世纪末发掘出土的甲骨文。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出土于安阳殷墟;
B 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C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 D )
课堂检测
D 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不了解商朝的历史
17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甲骨记事 —— 记载内容丰富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
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
14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