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 摩擦起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电荷及单位。
4.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原子结构、电荷从哪里来、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
6.知道静电的危害和防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作用规律。
3.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教学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2.知道静电的危害和防止。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互动。
(1)与电相关的现象很多,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
(2)这些现象很多都比较复杂,要理解它们需要从学习简单的电学知识开始。
2.演示:这也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实验:用手反复捋塑料丝束。
3.提问互动:
可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名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摩擦起电?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二)新课讲解:
静电现象:
1.学生探索摩擦起电: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
(1)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2.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板书: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3.互动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吗?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用细绳将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
(2)互动
两根绸擦玻璃捧相互怎么样?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绸擦玻璃棒与毛擦橡胶棒怎么样?
小结:
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由本实验可看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电荷及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互动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荷?
小结:
(1)根据定义看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2)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
5.出示验电器,了解其结构
演示: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互动: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两金属铂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板书: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强调指出其原理并未用到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7.互动:验电器能检验出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吗?
小结:能,看张角的大小。
8.电荷
描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物理学中凡有“量”字的概念都表示了多少。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板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9.原子的结构
(1)1897年,汤姆生发现中子,揭开原子是有结构的微粒。
(2)出示乒乓球,结合桃子李子的结构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
(3)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10.元电荷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互动:请问多少个电子带的电量为1C?(板书:最小电荷——元电荷:e=1.6×10-19C)
11.显电性
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即对外不显带电性。如果在某种情况下(与其它物体作用时,如受外力作用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大于或小于电子所带电荷,原子则对外显电性。一般物体的原子所带正电荷总是不变的。(板书:正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中性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中性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
12.自由电子可以移动
演示:A、B两个验电器,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连接A、B的金属球,可以看到B的铂片张开。
(1)你们看到B有什么变化?
(2)互动:说明B的铂片上带上了电荷,它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A金属片上多余的电子的一部分,可以定向移动到B。
(3)想一想做一做:如果A带正电,电子又是怎样移动的呢?
(板书:可以定向移动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
13.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静电的应用。
情景:静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信息工程、空间技术、计算机工程、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环境保护、生物技术、选矿和物质分离、医疗卫生消毒、食品保鲜、石油化工、纺织印染、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现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静电产业”。
问题:
(1)除上述静电应用的实例外,你还知道哪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静电应用?
(2)简要说说静电复印机的工作流程。
(3)激光打印机、静电复印机和静电植绒利用了静电的什么特点?
解答:
(1)静电应用技术种类繁多,但从技术角度大体可划分为:净化技术,如静电除尘;生物技术,如静电育种和静电杀菌;分离技术,如静电分选等。
(2)静电复印机的工作流程可简要归纳为:照明和聚焦成像、静电显影、转印和定影三步。
(3)主要利用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或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特点。
14.静电的危害和防止(重点探究)
情景:1993江苏省某县化肥厂发生氢气泄漏,泄漏的氢气因摩擦起火造成火灾,导致人员伤亡,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经过是:该厂碳化车间清洗塔发生严重氢气泄漏。厂领导为了保证生产,要求在不停机、不减压的条件下采取临时堵漏措施,堵塞漏气处。操作工按照厂领导的要求冒险作业,用铁皮和橡胶板进行堵漏,但是失败,操作工再次冒险作业,用平板车内的胎皮企图包住泄漏处。堵漏时,由于塔内的压力较高,高速喷出的氢气与橡胶皮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导致起火。
问题:
(1)根据上述事故描述,通过与同学共同讨论,你认为必须同时具备哪些条件才会产生这类事故?
(2)根据(1)中所得的结论,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应采用哪些措施?
解答:
(1)静电最为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针对爆炸和火灾。
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a.有产生静电的来源;b.静电得以积累;c.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d.静电火花周围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
(2)静电安全防护正是从控制这四个条件着手的。控制前三个条件的实质是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消除静电危害的直接措施。控制第四个条件是消除或减轻周围环境爆炸和火灾的物质性因素,是防止静电危害的间接措施。
控制静电的产生主要是控制工艺过程和工艺过程中所用的材料;控制静电的积累主要是设法加速静电的泄漏和中和,使静电不超过安全限度。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均属于加速静电泄漏的方法,运用感应中和器属于加速静电中和的方法。
尖端放电与避雷针。
问题:观察周围建筑物上安装的避雷针可以发现,尖尖的避雷针不但安装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而且避雷针还通过导线(或金属)接地。避雷针为什么要做成尖尖的?避雷针为什么又要接地呢?
解答:避雷针顶部要做成尖尖的是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到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建筑物上的电荷被中和。建筑物的另外一端与大地相连,与云层相同的电荷就流入大地。显然,要使避雷针起作用,必须保证尖端的尖锐和接地通路的良好,一个接地通路损坏的避雷针将使建筑物遭受更大的损失。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