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提升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提升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30 10: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中档难度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将 ag 铁粉加到 bgZn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 和滤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滤渣中含有 Fe,则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 a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 bg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可能部分溶解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 Cu,则滤液中只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2.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稀硫酸反应,现象如表所示: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稀硫酸
有气体
无气体
有气体
根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3.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硬币、不锈钢锅都是合金材料,合金比各成分金属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B.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
C.镁、铝都是活泼金属,相同质量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 D.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4.在 CuCl2 和 Zn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铝粉,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留 在滤纸上的物质不可能是( )
A.Zn B.Cu 和 Zn C.Cu D.Cu、Zn、Al
5.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 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析出,则析出的少量金属 是( )
A.铜 B.银 C.铁和铜 D.铜和银
6.X、R 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X 可能是 Fe,R 可能是 Cu
B.若 X 是 Al,R 是 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X 的金属活动性比 R 强
7.一定量的 FeCl2 与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 Zn,可能有 Cu
B.滤液中一定有 ZnCl2,可能有 FeCl2
C.滤液中只有 ZnCl2
D.滤渣中一定有 Fe、Cu,可能有 Zn
8.黄金是 Au 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颜色和外 形似黄金。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在盐酸中 C.观察颜色 D.放在稀硫酸中
9.通常情祝下,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同 时加入 X 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Cu+2H2SO4(稀)+X2CuSO4+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后溶液会由蓝色变为无色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
D.反应物 X 的化学式是 O2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11.向一定质量的 Fe(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 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M 和滤渣 N.向滤液 M 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根 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 M 中一定有 Zn2+ B.滤渣 N 中一定有 Ag C.滤液 M 的颜色呈浅绿色
D.滤渣 N 的质量可能小于原锌粉的质量
12.兰州地铁 1 号线预计今年运行,铜电缆为地铁供电“添砖加瓦”。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C.铜的原子序数为 29,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63.55
D.铜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化合价只能形成+1 价
13.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B.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C.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D.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14.向一定质量的 Fe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 应后过滤,得滤液 M 和滤渣 N.向滤渣 N 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 M 的颜色可能为无色
B.滤液 M 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
C.滤渣 N 的质量可能大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D.滤渣 N 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
15.有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共重 20g,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收 集到 1g 氢气,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 )
A.Zn 和 Fe B.Cu 和 Zn C.Mg 和 Cu D.Fe 和 Cu
16.下列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他三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这种金属
是( )
A.Ag B.Cu C.Al D.Zn
17.在已调节至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 里分别放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盐酸,然后再左盘的烧杯中放入 2.4g 镁粉,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 2.4g 铝粉,反应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若只将天 平左盘烧杯里的稀硫酸换成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盐酸,其他实验操 作不变,反应后也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酸的挥发忽略不 计)( )
A.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在刻度盘中间
B.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
C.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
D.天平指针第一次最终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第二次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
18.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Al 和 Fe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 为( )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 Fe(NO3)2,一定不含 AgNO3,可能含有 Al(NO3)3.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9.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 气,Y 不反应;如果把 Y、Z 分别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Y 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 有变化,判断 X、Y、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A.X>Z>Y B.Y>X>Z C.X>Y>Z D.Z>Y>X
20.下列试剂可用于鉴定铁,铜,银的金属活泼性强弱的是( )
A.硫酸锌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稀盐酸
二.填空题(共 9 小题)
21.在 AgNO3、Cu(NO3)2、Zn(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反应完全
后过滤,则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滤纸上有 Ag、Cu,滤液中有 Zn(NO3)2、Fe(NO3)2
B.滤纸上有 Ag、Cu、Zn、Fe,滤液中有 Fe(NO3)2
C.滤纸上有 Ag、Cu、Fe,滤液中有 Cu(NO3)2、Zn(NO3)2、Fe(NO3)2
D.滤纸上有 Ag、Cu,滤液中有
22.铝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 。
23.在 Cu(NO3)2、Al(NO3)3 和 AgNO3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 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写出一定能发生的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用 CO 还原氧化铁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
24.将等质量的铁、锌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 时间的关系如图。则甲代表的金属是 。
25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是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
26.向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 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27.向一定量的 AgNO3 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甲和滤渣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乙可能是锌和银 B.滤渣乙中一定含有银 C.若滤液甲为无色,则滤渣乙为铜
D.若将稀盐酸滴入滤渣乙中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
2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填 化学式),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 .
29.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人们习惯上称为“五金”的金、银、铜、铁、锡中,把金属 (填元素 符号)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金属活动性由 (填“强到弱”或“弱到强”) 的顺序,其中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是 。
(2)如图所示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延展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3)从金属铜、银、锰(Mn)的混合粉末中分离出某种金属,并获得一种晶体, 设计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硫酸盐中 A 元素的化合价为+2,请写出加入足量稀硫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②生成金属 C 的化学方程式是 。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中档难度提升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将 ag 铁粉加到 bgZn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 和滤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滤渣中含有 Fe,则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 a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 bg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可能部分溶解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 Cu,则滤液中只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解答】解:A、若滤渣中含有 Fe,则硫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和硫酸亚铁,因此滤液一定呈浅绿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CuSO4═FeSO4+Cu,
56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大,滤渣的 质量一定大于 a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 bg,该选项说法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由于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因此滤渣不能全部溶解,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 Cu,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即至少含有锌 离子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还可能含有铜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
故选:D。
2.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稀硫酸反应,现象如表所示: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稀硫酸
有气体
无气体
有气体
根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解答】解:根据信息可知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由甲、 乙、丙三者与空气的反应可以知道甲与空气反应最剧烈,乙丙只是变黑可知,甲 的活动性最强;丙能与稀硫酸生成气体,乙不反应,说明了丙的活动性比乙强, 综合结论可知三者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B。
3.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硬币、不锈钢锅都是合金材料,合金比各成分金属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B.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
C.镁、铝都是活泼金属,相同质量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 D.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解答】解:A.硬币、不锈钢都是合金,合金与组成金属相比,硬度增大,熔 点降低,故正确;
B.铜是紫红色的固体,故错误;
C . 等 质 量 的 镁 和 铝 , 与 足 量 的 稀 盐 酸 反 应 生 成 的 氢 气 质 量 与 有关,此比值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故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 故选:A。
4.在 CuCl2 和 Zn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铝粉,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留 在滤纸上的物质不可能是( )
A.Zn B.Cu 和 Zn C.Cu D.Cu、Zn、Al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锌>铜,铝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 和铜,然后再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 锌、铝,故选:A。
5.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
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析出,则析出的少量金属
是( )
A.铜 B.银 C.铁和铜 D.铜和银
【解答】解:在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首先 会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即:Fe+2AgNO3=Fe(NO3)2+2Ag,Fe+Cu(NO3)2=Fe(NO3)2+Cu,向滤液中滴 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析出,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即加入的铁只与部分硝酸 银反应,析出的固体是银,没有铜析出,也没有铁剩余,观察选项,故选:B。
6.X、R 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X 可能是 Fe,R 可能是 Cu
B.若 X 是 Al,R 是 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X 的金属活动性比 R 强
【解答】解:A、由 X 与硝酸 R 溶液反应的生成了 X(NO3)3,X 在化合物中的 化合价为+3 价,而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 故错误;
B、若 X 是 Al,R 是 Ag,反应方程式是 Al+3AgNO3=3Ag+Al(NO3)3,
27 32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每 27 份质量的铝就会从溶液中置换出 324 份质量的 银,会使溶液质量减少,正确; C、X+3RNO3=3R+X(NO3)3,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 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D、金属 X 能与 R 的硝酸盐反应,说明 X 的活动性比 R 强,正确; 故选:A。
7.一定量的 FeCl2 与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 Zn,可能有 Cu
B.滤液中一定有 ZnCl2,可能有 FeCl2
C.滤液中只有 ZnCl2
D.滤渣中一定有 Fe、Cu,可能有 Zn
【解答】解:由于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铁>铜,当把一定量的锌 粉加入到 FeCl2 与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中时,铜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铜完 全置换后,铁才能被置换出来,由此可知: 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会先置换出铜,然后再置换出铁,滤渣中一定有 Cu,可 能有 Fe、Zn,故 A 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 ZnCl2,可能有 FeCl2,故 B 正确; C、只有锌是过量的,滤液中只有 ZnCl2,故 C 错误; D、由上述可知,滤渣中一定有 Cu,可能有 Fe、Zn,故 D 错误。 故选:B。
8.黄金是 Au 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颜色和外 形似黄金。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在盐酸中 C.观察颜色 D.放在稀硫酸中
【解答】解:A、在空气中灼烧,假黄金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观察 到逐渐变黑,而黄金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铜和锌的合金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黄金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有气泡产生的是为铜锌合金,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因为黄金与假黄金颜色基本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正确。 D、铜和锌的合金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黄金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有气泡产生的是为铜锌合金,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通常情祝下,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同 时加入 X 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Cu+2H2SO4(稀)+X2CuSO4+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后溶液会由蓝色变为无色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 D.反应物 X 的化学式是 O2
【解答】解:A、一切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 A 错误; B、硫酸的颜色是无色,硫酸铜的颜色是蓝色,所以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 色,故 B 错误; C、铜、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溶液增加了参加反应的 氧气、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大,故 C 错误;
D、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是 10,反应物中的氧原子个数是 8,反应物、生成物中 的铜原子个数都是 2,氢原子的个数都是 4,硫原子的个数都是 2,所以反应物 X 的化学式是 O2,故 D 正确;
故选:D。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 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所以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加热的条件下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在空气中加热铜片, 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向一定质量的 Fe(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
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M 和滤渣 N.向滤液 M 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根 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 M 中一定有 Zn2+ B.滤渣 N 中一定有 Ag C.滤液 M 的颜色呈浅绿色
D.滤渣 N 的质量可能小于原锌粉的质量
【解答】解: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银,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有白 色沉淀产生,说明混合溶液中硝酸银未完全反应,所以加入锌粉量不足,银没有 被置换完,也不会置换出铁,所以
A、锌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滤液 M 中一定有 Zn2+,故 A 正确;
B、锌会将银置换出来,滤渣 N 中一定有 Ag,故 B 正确;
C、滤液 M 中含有硝酸亚铁,所以滤液的颜色呈浅绿色,故 C 正确;
D、每 65 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 216 份质量的银,所以滤渣 N 的质量可能大于原 锌粉的质量,故 D 错误。
故选:D。
12.兰州地铁 1 号线预计今年运行,铜电缆为地铁供电“添砖加瓦”。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C.铜的原子序数为 29,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63.55
D.铜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化合价只能形成+1 价
【解答】解:A.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黄铜 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故正确;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故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铜的原子序数为 29,相对原子质量为 63.55,故
正确;
D.在化合物中,铜元素有+1 和+2 价两种化合价,故错误。 故选:D。
13.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B.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C.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D.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解答】解:A、金属的导电性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故 A 符合题意; B、镁和铝都能与盐酸反应,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镁比活动性弱的铝反应剧烈,故 B 不符合题意; C、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因此铜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故 C 不符合题 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故 D 不符 合题意;
故选:A。
14.向一定质量的 Fe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 应后过滤,得滤液 M 和滤渣 N.向滤渣 N 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 M 的颜色可能为无色
B.滤液 M 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
C.滤渣 N 的质量可能大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D.滤渣 N 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 以向 Fe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锌先与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了 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M 和滤渣 N.向滤渣 N 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了滤渣中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 CuSO4 完全发生了反应。 A、当溶液中的铁完全置换出来后,溶液是无色的,故 A 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当溶液中的铁没有完全置换出来时,溶液中含有两种金属 离子,故 B 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 N 的质量 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 C 错误;
D、当锌有剩余时,滤渣 N 中含有锌、铜、铁三种金属,故 D 正确。 故选:C。
15.有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共重 20g,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收 集到 1g 氢气,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 )
A.Zn 和 Fe B.Cu 和 Zn C.Mg 和 Cu D.Fe 和 Cu
【解答】解:设混合物为 M,相对原子质量为 x,当金属混合物设定为+2 价金属 时,则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2HCl═MCl2+H2↑
x 2
20g 1g
=
x=40
若两种金属都反应,且本身都是+2 价金属,则必须只能有一个的相对原子质量 小于 40,而另一个大于 40;若有一不反应,则能够反应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必须小于 40,分析题给的选项:
A、锌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都大于 40,故 A 错误; B、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5,大于 40,铜不与盐酸反应,故 B 错误;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小于 40,铜不与盐酸反应,故 C 正确;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大于 40,铜不与盐酸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C。
16.下列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他三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这种金属
是( )
A.Ag B.Cu C.Al D.Zn
【解答】解:Ag、Cu、Al、Zn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ZnFe
>Cu>Ag,Al 的活动性最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 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所以只有金属 Al 能与其他三 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
故选:C。
17.在已调节至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 里分别放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盐酸,然后再左盘的烧杯中放入 2.4g 镁粉,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 2.4g 铝粉,反应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若只将天 平左盘烧杯里的稀硫酸换成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盐酸,其他实验操 作不变,反应后也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酸的挥发忽略不 计)( )
A.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在刻度盘中间
B.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
C.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
D.天平指针第一次最终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第二次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
【解答】解:镁和稀硫酸、铝和稀硫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 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为: 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Mg+2HCl═MgCl2+H2↑,
24 98 2 54 294 6 24 73 2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中含有 19.6g 硫酸,和 2.4g 镁反应时硫酸过 量,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0.2g,放入 2.4g 镁后左盘增重 2.2g;
和 2.4g 铝反应时硫酸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0.3g,放入 2.4g 铝后右盘增重 2.1g, 因此第一次天平指针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是 19.6g,和 2.4g 镁反应时 稀盐酸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0.2g,放入 2.4g 镁后左盘增重 2.2g,因此第二
次天平指针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所以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镁粉的烧杯
一边。 故选:C。
18.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Al 和 Fe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 为( )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 Fe(NO3)2,一定不含 AgNO3,可能含有 Al(NO3)3.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答】解:①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金属是否剩余, 而银不能和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气泡,故①错;
②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将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 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沉淀,故②错;
③由于铁和铝的活动性都比银强,所以在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单质,故③对;
④由于溶液是浅绿色溶液,可以推断有硝酸亚铁,铝的比铁活泼,所以铝应该先 反应完了,一定有硝酸铝,所以一定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铝,可能有硝酸银,故④ 错。
故选:A。
19.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 气,Y 不反应;如果把 Y、Z 分别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Y 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 有变化,判断 X、Y、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A.X>Z>Y B.Y>X>Z C.X>Y>Z D.Z>Y>X
【解答】解:由题中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 Y 不反应, 可知 X 位于氢之前,Y 位于氢后;而把 Y 和 Z 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Z 表面没有变化说明 Y 位于银之前,Z 位于银之后。由此可知 X、
Y、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应是:X>Y>Z.我们据此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故选:C。
20.下列试剂可用于鉴定铁,铜,银的金属活泼性强弱的是( )
A.硫酸锌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稀盐酸
【解答】解:A、铁、铜、银均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 铜、银,但无法确定铁、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铁、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但无法确定铁和 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C、铁能与硫酸铜溶液,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说明了活 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是: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D、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 明了活动性氢>银,氢>银,无法确定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C。
二.填空题(共 9 小题)
21.在 AgNO3、Cu(NO3)2、Zn(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反应完全 后过滤,则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B
A.滤纸上有 Ag、Cu,滤液中有 Zn(NO3)2、Fe(NO3)2
B.滤纸上有 Ag、Cu、Zn、Fe,滤液中有 Fe(NO3)2
C.滤纸上有 Ag、Cu、Fe,滤液中有 Cu(NO3)2、Zn(NO3)2、Fe(NO3)2
D.滤纸上有 Ag、Cu,滤液中有 Zn(NO3)2、Fe(NO3)2、Cu(NO3)2
【解答】解:AgNO3、Cu(NO3)2、Zn(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则 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不能 与硝酸锌反应;
A、当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则滤纸上有 Ag、Cu,滤液中有 Zn(NO3)2、Fe(NO3)2,正确;
B、滤纸上不可能有锌,错误;
C、当铁有剩余,滤纸上有 Ag、Cu、Fe,滤液中有 Cu(NO3)2、Zn(NO3)2、
Fe(NO3)2,正确;
D、滤纸上有银和铜,滤液中含有的是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故填:AB;Zn(NO3)2、Fe(NO3)2、Cu(NO3)2。
22.铝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阻止铝被氧化 。
【解答】解: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 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 故答案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被氧化。
23.在 Cu(NO3)2、Al(NO3)3 和 AgNO3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 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银 。写出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Fe+2AgNO3=Fe(NO3)2+2Ag 。工业上用 CO 还原氧化铁的原理是
Fe2O3+3CO 2Fe+3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答】解:在 Cu(NO3)2、Al(NO3)3 和 AgNO3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不会与硝酸 铝反应,所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盐铁 和银,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 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故答案为:银,Fe+2AgNO3=Fe(NO3)2+2Ag,Fe2O3+3CO 2Fe+3CO2。
24.将等质量的铁、锌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 时间的关系如图。则甲代表的金属是 铁 。
【解答】解:锌比铁活泼,相同条件下和稀硫酸反应时的速率比比铁快,等质量
的铁、锌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锌需要的时间短,由图中信息可知, 乙是锌;
稀硫酸和铁、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H2SO4═FeSO4+H2↑,
56 2
Zn+H2SO4═ZnSO4+H2↑,
65 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铁、锌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铁和 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甲是铁;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铁,乙是锌。 故填:铁。
25.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氧气(或 O2)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 燃料是 氢气(或 H2);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 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2O3 。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 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所以空气的成分 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氢气,因为氢 气燃烧放出热量多,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氢资源丰富;地壳中含量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 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氧气(或 O2);氢气(或 H2); Al2O3。
26.向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 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铁、铜、 银 。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 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
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一定有银、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
一定不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和铁;故 填:铁、铜、银。
27.向一定量的 AgNO3 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甲和滤渣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滤渣乙可能是锌和银 B.滤渣乙中一定含有银 C.若滤液甲为无色,则滤渣乙为铜
D.若将稀盐酸滴入滤渣乙中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
Zn2+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向一定量的 AgNO3 溶液中加入 铜和锌的混合粉末,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硝酸银过量,则铜再和硝酸银反应, 所以:
A、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乙中有锌,一定有铜和银,故 A 错误; B、滤渣乙中一定含有银,故 B 正确; C、若滤液甲呈无色,说明铜没有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向一定量 AgNO3 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因此滤渣 中一定还含有银,该选项说法错误; D、若将稀盐酸滴入滤渣乙中有气泡产生,说明由剩余的锌,则铜没有参加反应, 溶液中银被全部置换出来。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锌离子,符号为:Zn2+。 故选:B,D 补充:Zn2+。
2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 (填 化学式),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 Hg .
【解答】解: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 铁,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是由显+1 价的氢元素和显﹣2 价的氧元素组 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H2O;
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为水银(即汞);
故填:O;H2O;Hg
29.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人们习惯上称为“五金”的金、银、铜、铁、锡中,把金属 Fe (填元素 符号)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金属活动性由 弱到强 (填“强到弱”或“弱 到强”)的顺序,其中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是 铁、锡 。
(2)如图所示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A ,延展性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3)从金属铜、银、锰(Mn)的混合粉末中分离出某种金属,并获得一种晶体, 设计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硫酸盐中 A 元素的化合价为+2,请写出加入足量稀硫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H2SO4═MnSO4+H2↑ 。
②生成金属 C 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
【解答】解:(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Ca、Na、Mg、Al、Zn、Fe、Sn、Pb、
(H)、Cu、Hg、Ag、Pt、Au,把铁放到最后,正好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所以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银、铜、锡、铁活动性减弱,故应将铁的位置向 后移一位,则正好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铁、锡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硫 酸发生化学反应。
(2)A、不锈钢铝锅,主要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铝制成铝箔,主要利用
了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铜、银、锰(Mn)的混合粉末中只有 A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 A 的盐溶液,所以我们判断 A 是 Mn;金属 B、C 为铜和银;B、C 的混合物加入足 量的含硝酸银溶液中,过滤后得到金属 C,说明金属 C 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金属 B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B 是 Cu,C 是银。
①A 是 Mn,硫酸盐中 A 元素的化合价为+2,硫酸根显﹣2 价,则硫酸锰的化学 式为 MnSO4 ,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H2SO4═MnSO4+H2↑。
②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
(NO3)2+2Ag。 故答案为:(1)Fe;弱到强;铁、锡;
(2)A;C;
(3)①Mn+H2SO4═MnSO4+H2↑;②Cu+2AgNO3═Cu(NO3)2+2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