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秋九上化学每周测试周测(十)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答案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C.不易溶于水
D.干冰能升华吸热
2.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D)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用洗脸水冲厕所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肥料,在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
C.二氧化碳有毒,浓度过高会使人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D.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4.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5.(鞍山中考)氧气和二氧化碳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分子
B.氧气可以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C.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空气中氧气含量过多无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形成酸雨
6.“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C)
A.构成: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7.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8.对如图实验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是(B)
A.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该实验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该实验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9.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能产生干燥的二氧化碳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3分,共45分)
10.(宜昌中考)一氧化碳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
(1)作燃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2CO+O22CO2__。
(2)作还原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CO+CuOCu+CO2__。
1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①不支持燃烧;②__不能燃烧__;③__密度比空气的大__。
图1
图2
如图2所示,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可以看到__塑料瓶变瘪__,此实验说明__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
1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CO2的性质时,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CO2+H2O===H2CO3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色的石蕊溶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_H2CO3===H2O+CO2↑__。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白膜的原因是__Ca(OH)2+CO2===CaCO3↓+H2O__;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13.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三、计算题(共10分)
14.取一定量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CO和CO2总质量为23.2
g(氧气已反应完)。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40
g沉淀,求木炭燃烧生成的CO质量。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40
g
= x=17.6
g
CO的质量为23.2
g-17.6
g=5.6
g
答:木炭燃烧生成的CO质量为5.6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秋九上化学每周测试周测(十)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生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C.不易溶于水
D.干冰能升华吸热
2.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D)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用洗脸水冲厕所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肥料,在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
C.二氧化碳有毒,浓度过高会使人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D.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4.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5.(鞍山中考)氧气和二氧化碳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分子
B.氧气可以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C.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空气中氧气含量过多无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形成酸雨
6.“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C)
A.构成: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7.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8.对如图实验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是(B)
A.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该实验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该实验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9.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能产生干燥的二氧化碳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3分,共45分)
10.(宜昌中考)一氧化碳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
(1)作燃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2CO+O22CO2__。
(2)作还原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CO+CuOCu+CO2__。
1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①不支持燃烧;②__不能燃烧__;③__密度比空气的大__。
图1
图2
如图2所示,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可以看到__塑料瓶变瘪__,此实验说明__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
1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CO2的性质时,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CO2+H2O===H2CO3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色的石蕊溶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_H2CO3===H2O+CO2↑__。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白膜的原因是__Ca(OH)2+CO2===CaCO3↓+H2O__;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13.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三、计算题(共10分)
14.取一定量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CO和CO2总质量为23.2
g(氧气已反应完)。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40
g沉淀,求木炭燃烧生成的CO质量。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40
g
= x=17.6
g
CO的质量为23.2
g-17.6
g=5.6
g
答:木炭燃烧生成的CO质量为5.6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