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20
创造宣言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崇拜、伤痕、中伤”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重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
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关键
领会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学生纷纷回答)
那么生活在上个世纪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范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归纳文章层次结构,并分析划分的依据
同学们都预习本文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重点字音
彝(yí) 遁(dùn) 曾参(zēng
shēn)懦(nuò)
玄奘(zàng)
重点词语
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自暴自弃: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并分析以下问题:
1、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总结: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4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
依据:根据每段开头的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
学生举手介绍作者: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考,共同识记重点字
借助词典等工具,做好重点词语积累
大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分析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看完整篇文章的感觉
作者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
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分析
东山樵夫故事分析
理解“活人的塑像……”一句话
分析文章题目的好处
分析文章采用的表达方式
联系当今,谈创造的意义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看完整篇文章后你的感觉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做简要说明。
总结: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实质。
3、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总结: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4、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快速看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
提示: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让我想起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愚公。
5、第4段“活人的塑像……画龙点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总结:“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
6、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呢?
7、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总结: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8、结合学习经验,说说“创造”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学生朗读课文,品味与思考,预期引导: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
学生分析回答: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学生分析回答: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讨论回答:
“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给人以警示。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熟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2、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的感情。
学生大声朗读并课文,在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理解。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