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力学复习
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做什么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
原来运动的物体
保持静止
运动的物体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有办法进行实验探究吗?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思路: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
我们很难为运动的物体创造一个“不受力作用”的实验条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实验加推测。
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
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
斜面、小车、木板、棉布、毛巾、玻璃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
(怎样使小车运动更远?)
4.收集事实和证据
最大
小
较大
最近
稍远
远
材料种类
物体受摩擦力的大小
物体在水平面
运动距离
毛巾
报纸
桌面
如果物体在
运动中不受
到力的作用,
它的速度将
保持不变。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
任何力的作用,它不
会向左、右方向偏,
将永远沿原来方向
做匀速运动。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
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真实的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
而“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但
“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上的主观臆想,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理想实验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
1、
指出了物体的运动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的性质。
2、
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
为什么物体不受外力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没有出现其他的运动情况呢?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就像物体有质量一样,谁也不能改变它,人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⑴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名惯性定律:
⑵
惯性的应用
惯性现象描述:
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
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将有怎样的表现
它们是怎么利用惯性的?
它们是怎么利用惯性的?
这是怎么一会事?
1、惯性和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吗?
2、如何利用惯性知识来辨别出生鸡蛋和熟鸡蛋。
思考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桌上的杯子
物体在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两力是平衡的。
-------
二力平衡
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思考:
研究的对象是纸片,它在水平方向受到几个力作用?分别是什么?
2、两力的大小相等。(等大)
3、两力的方向相反。(反向)
4、两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线)
1、两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同体)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二力平衡的意义:
1、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
2、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方向。
小
结
1、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二力平衡的应用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同一
两个不同
相等
相反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类型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力的作用点
作用在______个物体上
分别作用在_________的物体上
产生的效果
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实例
放在水平桌面上
的物体受到的重
力G与桌面的支
持力F
放在水平桌面上
的物体受到桌面
的支持力F、物体
对桌面的压力F′
相同点
(1)大小_________;(2)方向________;(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例1】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
;
(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
个,分别是
.
(3)
表面最粗糙,小车在
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
(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3
重力,摩擦力(或阻力),支持力
毛巾
玻璃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就越慢,若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2 小明和小聪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例题图
(1)图中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改变力的方向
托盘中砝码的数量
(2)某次小车平衡后,小明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松手后观察到小车不能保持平衡状态,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____.
(3)小聪用同样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当左盘放入2
N的砝码、右盘放入1.5
N砝码时,小车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的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是小车受到________力的影响,小车此时受到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_N.
(4)为研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小聪用轻质小卡片代替图中的小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条直线上
是
摩擦
0
用剪刀沿竖直方向将小卡片剪开
(5)小明觉得小聪的实验装置优于自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换用小聪的装置进行实验,安装器材时未将两个滑轮安装在同一高度,你认为小明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进行实验.
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同时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能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B
2.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这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部不对
A
3.如图所示,小球静止放在光滑的车厢底扳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量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A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处于静止状态
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B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们m1、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
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B.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C.只有当m1=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
不会碰接
D
5.
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现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C
6.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封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
左
7.
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A
8.“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规律的本色.如图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3)请你另外列举一个课本上的例子说明理想化实验:
.
②④①③
B
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9.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钩码的数量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把小卡片一剪两半
A
1.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
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B.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的牵引力
D.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A
2.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例2题图
B七年级下册科学第3讲选择性配套练习
1.运动员在投篮时把篮球抛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其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手对球的作用力)(
)
2.如图所示的实验表明(
)
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位置有关
B.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
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状态有关
D.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3.以下有关初三学生的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是162米
B.正常体温45℃
C.体重是500牛
D.步行速度为10米/秒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
5.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b)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
)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D.小车可能做加速运动
6.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
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
D.朝各个方向跳的都一样远
7.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时,木块便保持静止
B.若只在木块一端用测力计拉动,木块有可能匀速直线运动
C.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
手,木块会保持静止
D.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转动
8.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则它一定受平衡力
B.如果一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一定受的合力是零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平衡力
D.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9.某市市区长江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部同向行驶的
汽车发生“追尾”。汽车刹车后由于
仍撞到汽车A;观察汽车A的尾部向上翘起,说明力能够使物体产生
;此时汽车A中对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
(填“安全气囊”或“汽车头枕”)。
10.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
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
(1)本实验中,从同一高度释放小车的目的是
。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填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3)该实验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大小判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
(填“快”或“慢”)
(4)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1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
的。
如图所示是一种探究方案。
(1)小阳用如图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两线末端等质量的盘内放上砝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2)探究活动中还要求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
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12.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一人夺得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三块金牌,在500米短道速滑中,以43秒048的成绩蝉联冬奥会冠军,三破冬奥会纪录,为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实现三连冠!王濛和冰刀的总质量是60千克(g取10牛/千克)。
(1)王濛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王濛在500米短道速滑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B
6.D
7.C
8.B
9.惯性
形变
汽车枕头
10.(1)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C
(3)快
(4)甲
11.(1)大小
方向(2)同一直线
12.(1)600牛
(2)11.6米/秒
PAGE
1七年级下册科学第3讲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二、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相平衡。
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是平衡力的依据:看物体是否处于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
;
(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
个,分别是
.
(3)
表面最粗糙,小车在
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
(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例2 小明和小聪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图中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某次小车平衡后,小明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松手后观察到小车不能保持平衡状态,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____.
(3)小聪用同样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当左盘放入2
N的砝码、右盘放入1.5
N砝码时,小车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的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是小车受到________力的影响,小车此时受到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_N.
(4)为研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小聪用轻质小卡片代替图中的小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觉得小聪的实验装置优于自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换用小聪的装置进行实验,安装器材时未将两个滑轮安装在同一高度,你认为小明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进行实验.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2.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这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部不对
3.如图所示,小球静止放在光滑的车厢底扳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量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A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处于静止状态
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们m1、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B.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C.只有当m1=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接
5.
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现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6.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封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
7.
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8.“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规律的本色.如图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3)请你另外列举一个课本上的例子说明理想化实验:
.
9.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运动和力(2)
特别提醒: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共同点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两个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两个力的性质相同
两个力作用的效果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两个力分别产生各自的效果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