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暑期培优第14讲:第一、二章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浙教版科学暑期培优第14讲:第一、二章专题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31 21: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习回顾】
1.水的分布: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2.水循环
(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3.电解水
气体体积 体积比 检验气体 是什么气体
正极 少 =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
负极 多
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
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由运动和力的关系可知:
当F浮 > G物(ρ液 > 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 =G物)。
当F浮 = G物(ρ液 = ρ物)时,物体悬浮。
当F浮 < G物(ρ液 < ρ物)时,物体下沉→沉底(F浮+F支=G物)。
(2)物体浮沉的条件与应用
轮船 采用“空心”办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达到增大浮力的效果;
潜水艇 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沉的;
气球与飞艇 用小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
密度计 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利用漂浮原理:G密度计=F浮=ρ液gV排,即ρ液大,V排就小,密度计露出部分大而做成的。
5.浮力大小计算的四种方法
(1)称重法:F浮=G-F拉(式中的G和F拉分别为称在空气中的物体和称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液或F浮=ρ液gV排液。
(4)力的平衡法:F浮=G物(漂浮,悬浮时)
6.液面变化问题
将物体浸入(移出)柱形容器的液体中,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底,则物体浸入(移出)前后液面高度的变化量为=
7.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相同;
②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③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
8.悬浊液、乳浊液
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浊液,如泥水就是悬浊液。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浊液,如牛奶就是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9.液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均一性) 均一 不均一,下沉 不均一,上浮或下沉
粒子大小 直径>1纳米 半径> 0.1微米 半径> 0.1微米
1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
①一定温度;②一定量的溶剂;③某种溶质。
1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12.溶解度曲线
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3.溶解度的计算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饱和的。
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14.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公式的变换形式:m质=m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m液=m质÷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P%)与溶解度(S)的关系:
P%= ×100%
15.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即: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
称量(或量取):用天平称取固体,用量筒量取液体。
溶解:将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至溶质全部溶解。
17.晶体的形成
(1)蒸发溶剂的方法: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用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
(2)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
18.水的净化
污水的处理
(1)沉淀法:加入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静置几分钟,可见泥沙沉到底,水变清。
(2)过滤法: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一贴”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滤纸低于漏斗口、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指: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末端轻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侧、上面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蒸馏法:注意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应该是从下往上流。
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 分离液体中混有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静置 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过滤法 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 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滤 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
蒸馏法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 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可除去水中溶解的物质
19.对流(热流体上升,冷流体下沉)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20.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21.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2.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着气压的加大而升高,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23.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2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升力的形成: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为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的空气行走较长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这一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或举力。
【经典例题】
【例1】桌面上甲、乙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的体积相等,如图所示.已知:ρ铁>ρ水>ρ酒精>ρ木.将木球放入酒精中、铁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木球和铁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别为F1和F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F1=F2 P1<P2 B.F1<F2 P1<P2
C.F1>F2 P1>P2 D.F1>F P1<P2

例1题图 例2题图
【例2】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进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例3】将一个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小球,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分別为F1和F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ρ酒精=0.8×103kg/m3)(  )
A.V1:V2=1:1 F1:F2=5:4 B.V1:V2=4:5 F1:F2=1:1
C.V1:V2=9:10 F1:F2=9:8 D.V1:V2=8:9 F1:F2=10:9
【例4】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受到水的浮力为F水;把该物体放入某种液体中,待物体静止时,有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此时受到液体的浮力为F液,液体的密度为ρ液(g取10N/kg),则(  )
A.F液=6N,ρ液=2.4×103kg/m3 B.F水=6N,ρ液=0.8×103kg/m3
C.F液=4N,ρ液=0.53×103kg/m3 D.F水=4N,ρ液=0.8×103kg/m3
【例5】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0 ,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例6】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它将下沉到杯底,从杯中溢出8g酒精.若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它漂浮在水面上,测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ρ酒精<ρ水)(  )
A.等于8g,因为小球在酒精和水中所受浮力一样大
B.大于8g,因为所溢出酒精的质量小于小球的质量,而所溢出水的质量等于小球的质量
C.小于8g,因为小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所受浮力变小
D.无法判断,因为液体的密度变大,而小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了
【例7】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的密度是(  )
A.1.2×103kg/m3 B.0.95×103kg/m3
C.0.90×103kg/m3 D.0.84×103kg/m3
【例8】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和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是F甲和F乙,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浮<F乙浮  F甲=F乙  p甲<p乙
B.F甲浮>F乙浮  F甲<F乙  p甲<p乙
C.F甲浮=F乙浮  F甲>F乙  p甲>p乙
D.F甲浮=F乙浮  F甲<F乙  p甲>p乙
【例9】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两种液体,现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体积分别为 VA、VB,密度分别为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1:1
B.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ρB
C.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1:1
D.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B:ρ乙
【例10】某容器装满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溢出50g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的质量肯定小于50g
B.小球的质量肯定等于50g
C.若小球质量大于50g,则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50cm3
D.若小球质量等于50g,则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50cm3
【例11】如图,A.B体积相同.B、C质量相等,将他们放入水中静止,A漂浮、B悬浮、C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B所受的浮力
B.A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B所受的浮力
C.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B所受的浮力
D.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
【例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B.将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将100g饱和的食盐溶液中取出的5g,则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溶液被水稀释时,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例13】下列有关溶液(溶剂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例14】下列关于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
D.36g 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例15】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例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
B.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D.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例17】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如图是一瓶喝剩下的汽水,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振荡一下,一些气泡就会离开瓶壁,上浮,最后露出水面消失.下列说法中有科学道理的是(  )
A.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引起的
B.振荡前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C.瓶壁上气泡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的重力,所以没有上浮
D.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的浮力也逐渐变大

例17题图 例18题图
【例18】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的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实验②中的固体几乎不溶解
B.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溶解情况
C.对比实验①、②可得出的结论是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汽油中的好
D.实验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是相同的,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是相同的
【例19】下列实验能比较出食盐和白糖的溶解性的是(  )
A.向盛有25g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g食盐、1g白糖,两者全部溶解
B.向盛有25g冷水的烧杯中加入10 g食盐,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向盛有25g热水的烧杯中加入10 g白糖,白糖完全溶解.
C.向盛有25g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食盐、10g白糖;食盐没有完全溶解,白糖完全溶解
D.向盛有25g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食盐、5g白糖,食盐没有完全溶解;白糖完全溶解
【例20】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n)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例21】向一定量的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至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相比较,其变化是(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判断
【例22】把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根据需加水的体积 (水的密度为1g/cm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好选用量筒的量程为(  )
A.10mL B.50mL C.20mL D.100mL
【例23】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质量.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0g醋酸的质量分数为5.4%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分的总质量为(  )
A.500 g B.400 g C.200 g D.100 g
【例24】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吸盘式扭挂衣钩 B.用管子吸饮料
C.纸片托水 D.凸出的橡皮膜
【例25】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F2.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B. C. D.

例25题图 例26题图
【例2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下的水平地面上,气压计的水柱和瓶子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  )
上升,变小 B.下降,变大 C.上升,变大 D.下降,不变
【例27】如图所示,把一只玻璃杯的杯口朝下,竖直按入水中,在杯子按入水中的过程中则(  )
A.杯内充满水
B.水不能进入杯内
C.水进入杯中,杯中空气压强越来越大
D.水进入杯中,杯中空气压强越来越小

例27题图 例28题图 例29题图
【例28】如图所示,在水平的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通过空心塑料管向两球间用力吹气,会发现两只乒乓球(  )
A.静止不动 B.相互靠近 C.相互远离 D.向同一方向运动
【例29】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盐水的密度,已知木块的重力为3N,体积为500cm3,当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g=10N/Kg,盐水密度是   kg/m3;若剪断细绳,木块最终静止时所受浮力是   N.(一切摩擦与阻力均忽略不计)
【例30】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牛,将一个重力为1.2牛、体积为2×10﹣4米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   牛.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牛,台秤的示数为   牛.

例30题图 例31题图 例32题图
【例31】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测量时漂浮在被测液体中.如图,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测量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甲   F乙,若两种液体深度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甲   p乙.(填“>”“=”或“<”)密度计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例32】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烧瓶做了一个演示潜水艇原理的模型,通过胶管A从烧瓶吸气或向烧瓶吹气,就可以使模型下沉或上浮.如图所示,模型静止在水中,从烧瓶中吸气则烧瓶将   (选填“上浮”或“下沉”),烧瓶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33】在学习了密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密度计,通过实验比较自制密度计与实验室用密度计的异同.他将两支密度计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观察到密度计静止后的现象如图(a)、(b)、(c)和(d)所示. (两支密度计的重力相同)
①观察比较图(a)、(b)可以判断:液体   密度大(选填“甲”或“乙”).
②观察比较图(c)、(d)可知,自制密度计   判断出液体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选填“能”或“不能”),且对比密度计A、B可知,它们的刻度线都是   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其中自制密度计B的刻度线间距较小,其原因是   .
【例34】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是中国航母训练时的图片.当停在航母上的飞机起飞离开航母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航母在海面上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例35】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的A为   极,B为   极.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可以用   检验;
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可以用   检验;C、D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   .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例36】少量下列物质:①面粉;②高锰酸钾;③植物油,分别放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得到悬浊液的有   ,得到乳浊液的有   .(填写编号)
【例37】小明在室温20℃时探究硝酸钾溶于水情况,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烧杯盛有20mL水
相关资料: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10℃ 20℃ 60℃ 100℃
溶解度/g 20.9 31.6 110 246
整个过程溶剂量不变,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1)A→B、B→C溶解过程中还需要用   (填一仪器名称);
(2)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
(3)在B、C、D、E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是   (填字母).
【例38】让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当水流稳定后最后喷出的是   (选填“冷水”、“热水”或“温水”);利用了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管内P处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Q处的压强.

例38题图 例39题图
【例39】如图1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发现两张纸    ,说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选填“越大”或“越小”).如图2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容器里面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例40】一木球体积为100cm3,密度为0.6×103kg/m3,g取10N/kg.
(1)当用手把它全部按入水中时,木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松手后,木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3)若用一根细线栓着该球浸在水中,细线所受拉力为0.2N,试求该球露出水面的体积?
【例4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求:
浓硫酸(H2SO4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5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   克,其中含溶质硫酸   .
(2)若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2位小数)
(3)他将一个密度为1.14×103kg/m3,体积为20cm3耐酸小球放在稀硫酸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g取10牛/千克)
【例42】杭晖中学每年在开学前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现医务室购买了一桶消毒剂,上标有“20升,1.1克/厘米3,20%”的字样.
问:(1)这一桶消毒剂的溶液质量是多少?消毒剂中含溶质质量是多少?
(2)学校内共有房间40间,每间要用去2%的消毒液约2千克,则至少需要从桶中取出多少千克消毒液再加上多少水才能配出所需的量.
【课堂演练】
1.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一个鸡蛋恰能悬浮在盐水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鸡蛋受到的重力
B.盐水对鸡蛋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等于零
C.盐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鸡蛋受到的重力
D.鸡蛋在盐水中浸入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浮力都是由水产生的 B.只有固体才能受到浮力的作用
C.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D.在不同液体中浮力方向会不同
4.将同一物体放在液体中的三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图甲和图乙中都是悬浮 
B.在图乙中加少量食盐,物体会仍然静止  
C.在图丙中加大量水,物体会下沉至底部 
D.甲图中的物体所受浮力最小
5.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球放在水中静止,其中受到浮力的小球有(  )
A.只有甲球
B.只有甲、乙、丙球
C.甲、乙、丙、丁四个球都受浮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艇模型实现沉浮的原理和鱼在水中实现浮沉的原理相同
B.潜艇模型是通过注射器改变试管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来实现充水和排水的
C.为使潜艇模型的沉浮效果更好,在制作时,应尽量增大进排气管和进、排水管之间的距离
D.在制作潜艇模型时,要保证潜艇模型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7.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挂一物体,当物体浸入水中1/3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当物体浸入水中1/2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取下该物体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
A.18N B.14N C.10N D.8N
8.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盐水,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浮、F乙浮,两杯液体对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是F甲、F乙,P甲、P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F甲浮<F乙浮 F甲=F乙 P甲<P乙 B.F甲浮=F乙浮 F甲>F乙 P甲>P乙
C.F甲浮>F乙浮 F甲<F乙 P甲<P乙 D.F甲浮=F乙浮 F甲<F乙 P甲>P乙
9.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阴影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N为不饱和溶液,M为饱和溶液
D.P点表示20℃时M、N的溶解度相等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3℃时,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各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质量大
D.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澄清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3.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14.室温下,饱和食盐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 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剂质量减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15.20℃时,将硝酸钾饱和溶液100克和200克,分别加热蒸发掉2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各析出了晶体a克和b克,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 B.2a=b C.2b=a D.a=b
16.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30℃时,A﹑B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7.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3℃时,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有溶质析出
D.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1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00g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19.一杯硫酸铜溶液实验测得其上层密度为a g/ml.其下层密度为b g/ml 则a、b的关系为(  )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20.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分别是n克和m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
A.克 B.克 C.克 D.克
21.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烧杯中,都恰好完全溶解(如图1).当两种溶液升温到t2℃时,两个烧杯中出现如图2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30g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
D.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2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中汞柱高度为76cm,在管顶打出一个小洞,则管内汞(  )
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一些
C.保持原有高度 D.降到与槽中汞面相同
23.塑料吸盘是家庭常用的小工具,小明做了如图的实验,在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如果将塑料吸盘戳个小孔,吸盘仍能吸在墙面上
B.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C.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在海拔更高的地区仍能提起该重物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4.如图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根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25.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10﹣5m2,g=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1.26×105Pa B.1.10×105Pa C.1.01×105Pa D.0.96×105Pa
26.(2012秋?金乡县期末)某工厂欲用2%的稀硫酸测定本厂排放的废水中氢氧化钾的含量(废水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硫酸反应).试计算用40%的浓硫酸(密度为1.30g/cm3)10ml配制2%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毫升?(密度为1.0g/cm3)
 
27.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多少?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4)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g=10N/kg)
28.一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跟浸没在液面下的深度有关。如图所示,他们将一高6cm的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深度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拉力,数据如下表:
(g取10N/kg,ρ水=1.0×103?kg/m3)
序号 1 2 3 4 5 6 7
深度h/cm 0 2 4 6 8 10 12
拉力F/N 8.1 7.1 6.1 5.1 5.1 5.1 5.1
(1)分析上表数据可知,金属圆柱体的重量是多少?
(2)在金属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3)金属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4)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
(5)分析表中数据变化规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9.家庭常用的高压锅(图甲)与普通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密封性好,图乙是高压锅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盖子上有三个气孔,带有活塞的气孔1使锅内与外界连通,此时锅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当锅内温度升高至100℃时,锅内气体会把气孔1的活塞顶起,这时锅被密封.锅内温度继续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当压强增至最大值时,气体就会冲开气孔2上的限压阀.气孔3正常情况下无作用,图乙未画出.设锅内气压每增加3.6×105Pa,水的沸点相应增加1℃.锅内水的初始温度为20℃.限压阀被冲开前,锅内水在升温阶段单位时间内升高的温度相同.
(1)锅内温度升高到110℃时,锅内的气压是多大?
(2)此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气孔2的面积为7mm2,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到多少?(g取10N/kg,结果保留整数)
(3)若“压强每增加3.6×105Pa,水的沸点相应增加1℃”这一条件以及限压阀的质量和气孔2的面积均未知,请用一只手表及题中的其他条件,估测出锅内的最高温度.(说明:写出锅内最高温度的表达式,并指出表达式中各测量量的含义)
【巩固练习】
1.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分别是( )
A.下沉,1.1×103kg/m3 B.漂浮,0.85×103kg/m3 
C.悬浮,1.0×103kg/m3 D.漂浮,0.90×103kg/m3
2.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挂一铁球,当铁球露出水面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当铁球浸入水中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取下该铁球放入水中,铁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
A.18N B.14N C.8N D.10N
3.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 )
A.等于10g B小于10g C.大于10g D.无法确定
4.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不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B.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C.在甲液体中小球A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小球B对容器底的压力
D.小球A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
5.把体积为2×10﹣3m3、重为12N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g取10N/kg)( )
A.漂浮,F浮=20N B.漂浮,F浮=12N C.沉底,F浮=20N D.沉底,F浮=12N
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向甲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再次静止受到的浮力变大
B.如果向甲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再次静止受到的浮力不变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再次静止受到的浮力不变
D.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小球再次静止受到的浮力变大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将一个体育测试用的实心球和一个乒乓球同时没入水中.放手后发现:实心球沉入水底,而乒乓球浮出水面。如图所示,比较实心球和乒乓球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则( )
A.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 D.不能确定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若甲容器内只有水,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一木块放入乙容器中,木块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木块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若将一个小球放入丙容器中,小球静止时悬浮在水中,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当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时,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均为P。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F1< F2 =F3 B.F1=F2=F3 C.F1= F2< F3 D.F1< F2 9.密度为0.8×103kg/m3的实心木块,轻放于足够深的水中,木块静止后,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木块体积之比为( )
A.4:5 B.4:1 C.1:4 D.1:1
10.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4所示是中国航母“辽宁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后( )
A.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C.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11.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12.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 g硝酸钾
B.在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 g硝酸钾被水溶解
13.室温时,不饱和的食盐水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4.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跟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与跟负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跟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与跟负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
15.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
A.20℃时,l00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
B.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g水溶解7.4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
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18.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
1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D.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20.如图所示,在空铁皮罐中放人少量的水,罐口打开.放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铁皮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罐口的白雾,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铁皮罐被压瘪,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铁皮罐被压瘪,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D.铁皮罐压瘪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21.某同学做测量大气压值实验时,测得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为760mm.下列几种做法中可使这个高度减小的是(  )
A.往水银槽中注入水银 B.使玻璃管倾斜
C.将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D.将实验移到矿井中做
22.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瓶内气压减小了 B.唾液把瓶粘住了 C.瓶外气压增大了 D.瓶子质量减小了
23.如图,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P1>P2 B.
P1>P2 C.
P1>P2 D.
P1>P2
24.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在空气中飞行利用了下列什么原理(  )
A.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小 B.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大
C.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小 D.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小
25.如图是家用煤气灶灶头的示意图.使用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气头被点燃,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  )
A.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B.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D.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26.深圳地铁站采用先进的技术,在上车处设置了屏蔽门.当火车停稳后,屏蔽门才能打开,而当所有的屏蔽门都关上后,火车才能开动.如果没有屏蔽门,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火车周围的气流速度比站台里面的速度小,火车周围的风把人吸向火车
B.火车周围的气流速度比站台里面的速度小,站台的风把人吹向火车
C.火车周围的气压比站台里面的气压小,站台的大气压把人压向火车
D.火车周围的气压比站台里面的气压大,火车周围的大气压把人吸向火车
27.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6N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时,求:(g=10N/kg)
(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剪断细线后,木块处于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多大
(3)木块露出水面处于静止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减小了多少
28.小晨同学注意到新闻经常说国际原油价格涨至多少多少美元一桶,又说我国进口每吨原油提高多少元.他不知道原油的单位“桶”和质量常用单位“吨”之间有什么关系.他设法获得原油样品若干,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为100cm3的木块放入原油中,木块漂浮在油面上,有的体积露出油面.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原油的密度;
(3)若每桶油的体积为m3,1吨原油等于多少桶?(计算中g取10N/kg)
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密度为1.14克/厘米3、体积为500毫升的稀硫酸需要量取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浓硫酸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
30.如图所示的高压锅的锅盖上有一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带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出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4厘米,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毫米2,限压阀质量为100克的高压锅。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帕,问:
(1)若用此高压锅煮饭则比普通锅 ,若用此高压锅烧开水则比普通锅 (填“快”或者“慢”)。
(2)此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课后作业】
1.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200g水,则小球的质量( )
A.一定等于200g B.一定大于200g C.小于或等于200g D.大于或等于200g
2.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该舰艇( )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C.在两处所受浮力相等 D.在亚丁湾所排开海水的重力较大
3.有一体积为0.1m3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g=10N/kg),则该冰块( )
A.总重量是1×103N B.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是0.08m3
C.水上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1/9 D.受到的浮力是9×102N
4.在一个实验中,当物体重为0.5牛,小明把它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当水受到压力水被溢出了0.3牛,则它受到的浮力( )
A.一定为0.3牛 B.可能为0.2牛 C.一定为0.5牛 D.可能为0.4牛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烧杯,分别装入适量的密度不同但质量相等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鸡蛋在甲烧杯中处于悬浮状态,在乙烧杯中处于漂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盐水密度为ρ甲,乙杯中盐水密度为ρ乙,则ρ甲>ρ乙
B.鸡蛋在甲、乙两烧杯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浮和F浮’,则F浮>F浮’
C.放入鸡蛋后,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F乙
D.放入鸡蛋后,甲、乙两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p乙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是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液体静止后的情形,关于两次密度计所受浮力大小和两种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密度计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小 B.密度计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大
C.甲杯液体的密度比乙杯液体的密度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比乙杯液体的密度小
7.如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小明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小明的实验过程中,B、C、D属于饱和溶液
C.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20℃若向E中加入100 g水,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不变
8.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1 2 3 4 5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5 10 15 20 25
溶液的质量/g 55 60 65 67 67
A.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
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5g
9.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g
10.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操作:
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温度 0℃ 20℃ 30℃ 50℃ 80℃
甲 13.3g 31.6g 36.2g 85.8g 169g
乙 35.7g 36.0g 36.2g 36.5g 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C.在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物质甲中含有少量物质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甲
12.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甲从甲、乙混和物中分离出来可以将它们加热水溶解后降温结晶
B.在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肯定小于25g
D.在t2℃时,N点表示的溶液是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13.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m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溶液n中的溶质比溶液m中的溶质质量多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g硝酸钾投入到7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一定是100g
D.5g食盐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15.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的1/2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17.近年关于“吸物超人”的报道层出不穷,把陶瓷盘、塑料遥控器、金属勺等物往“超人”胖乎乎汗津津的身上按一下,物体就被身体“吸”住而不掉下来,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超人”身上有强磁性,所以能够吸物 B.“超人”身上有静电,所以能够吸物
C.“超人”身上有汗水,所以能够粘住物 D.“超人”身体吸物是假,大气压物是真
18.大气压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而产生的。如果地球的表面约为5×1014m2,那么,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地球周围的空气质量约为(标准大气压取1.0×105Pa,g=10N/kg)( )
A.5×1012kg B. 5×1018kg C. 1×1018kg D. 1×1012kg
19.如图甲,开口饮料瓶的侧壁上钻有两个小孔M和N,里面装有一些水,M、N的高度差为h1.图乙是一个“自制气压计”(用插有细管的橡皮塞塞住装有水的瓶子口,下管口没入水中,通过上管口向瓶内吹气,水沿管上升到P点).P点与瓶内水面Q高度差为h2(两图中水的密度均为ρ).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N处水流比M处水流喷出速度大,N孔内侧比M孔内侧的压强大ρgh1
B.用瓶盖封严图甲的瓶口,过一会儿,发现M处先停止喷水
C.带着“自制气压计”登山,会发现h2会增大
D.带着“自制气压计”登山,当登上山顶时发现h2变成h3,则山顶处的大气压值为ρgh1
20.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C形小管中充满水,A、B两端开口处均用手指堵住。若同时松开手指( )
A.只有水从A端流出 B.只有水从B端流出
C.A、B两端同时有水流出 D.A、B两端都没有水流出
21.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制的乘车头部保护器,右下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它实际是一个双面橡皮碗。下面关于这个保护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碗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B.挤出的空气越少,皮碗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C.皮碗与玻璃的摩擦阻止乘客头部前后移动
D.头部与玻璃撞击时皮碗起缓冲作用
22.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
(1)由实验可知当时当地的大气压为      mmHg,为      Pa,该实验应用了      法测出大气压的值.
(2)实验时不小心有气体留在管中未排出,稳定后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760mm(大于、小于、等于)
(3)实验室玻璃管倾斜了,稳定后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760mm(大于、小于、等于)
(4)实验时将玻璃管竖直上提,但管口不离开槽中水银,稳定后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760mm(大于、小于、等于)
(5)实验时往槽中继续加一些水银、稳定后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760mm(大于、小于、等于)
(6)如果换用更粗(细)玻璃管实验,稳定后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760mm(大于、小于、等于)
(7)如果用一椎体在液柱上方(真空部分)某处刺破.水银柱将怎样运动?答:      
(8)如果用一椎体在液柱中间某处刺破,小孔上下两段水银柱将怎样运动?答:上段水银柱将      ,下段水银柱将      
(9)如果将水银换用水来做实验,稳定后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mm.
(10)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式真空).下列过程会导致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  )
A.将实验从山下移到山上 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C.使玻璃管稍倾斜一点 D.换用稍粗点的玻璃管.
23.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常温)如下,现往盛有45毫升水的烧杯中放入一个密度为1.14×103kg/m3、体积为20cm3的耐酸小球,然后再慢慢倒入10毫升98%的浓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至常温后,求:
密  度/g?cm﹣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溶质的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1)稀释后的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耐酸小球在稀硫酸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g取10牛/千克)
 
24.要配制5L24.5%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2g/ml),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多少毫升?需加水多少毫升?
 
 
25.有一质量m=0.1kg,容积V=1×10-3m3,横截面积S=2.5×10-3m2的圆筒形薄壁容器B(壁厚忽略不计),现注入体积为1/3V的某种液体A后,将其封闭放入水中,且保持竖直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8×103Pa,(容器B内空气质量不计,g取10N/kg)求:
(1)液体A的密度;
(2)若要使容器B恰好竖直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注入液体A的体积是多少?
26.一个密度为0.6×103kg/m3的木块,体积为0.02 m3,用绳子系在底面积为1000cm2的柱形容器底,使木块完全没入水中,如图所示。求:(1)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是多少?(2)绳子的拉力是多少?(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后,容器底所受压强改变了多少?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
【例1】B;【例2】C;【例3】C;【例4】B;【例5】A;【例6】B;【例7】B;【例8】C;【例9】D;【例10】C;【例11】C;【例12】D;【例13】D;【例14】A;【例15】D;【例16】D;【例17】D;【例18】D;【例19】C;【例20】A;【例21】B;【例22】C;【例23】B;【例24】D;【例25】D;【例26】D;【例27】C;【例28】B;
【例29】1100;3;
【例30】0.2;1.2;3.2;
【例31】=;<;漂浮;
【例32】下沉;不变;
【例33】甲;能;不均匀;自制密度计标刻度处的横截面积较大;
【例34】减小;上浮;
【例35】负;正;氢气;燃烧的木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2:1;氢元素和氧元素;
【例36】②;①;③;
【例37】玻璃棒;CE;B;
【例38】温水;越小;小于;
【例39】向中间靠拢;越小;小于;
【例40】(1)当用手把它全部按入水中时,木球受到的浮力为1N;
(2)松手后,木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0.6N;
(3)若用一根细线栓着该球浸在水中,细线所受拉力为0.2N,该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0cm3.
【例41】(1)92;90.16g;
(2)26.4%;
(3)0.228牛.
【例42】(1)22000g;4400;(2)8kg;72kg.
课堂演练
1.C;2.A;3.C;4.D;5.C;6.A;7.C;8.B;9.C;10.C;11.C;12.D;13.C;14.C;15.D;16.B;17.D;18.D;19.A;20.B;21.D;22.D;23.C;24.A;25.B;
26.【解答】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1.30g/ml×10ml×40%=(1.30g/ml×10ml+x)×2%
x=247g
=247ml
答:需加水247ml.
27.(1)12N;(2)8N;(3)8×10-4m3;(4)1.5×103kg/m3
28.(1)8.1N (2)3N?? (3)3×10-4?m3?? (4)2.7×103kg/m3??
(5)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29.(1)外界大气压P0=1.0×105Pa,水的沸点为100℃,△t=t2﹣t1=110℃﹣100℃=10℃,
P锅内=P0+△P=1.0×105Pa+10℃×3.6×105Pa/℃=3.7×106Pa. 
(2)限压阀质量m=70g=0.07kg
气孔2面积S=7mm2=7×10﹣6m2,
设锅内最高气压为P锅内′,
以限压阀为研究对象,则mg+P0S=P锅内′S,
P锅内′=P0+=1.0×105Pa+=2.0×105Pa.
 锅内最高温度T=+100℃=100.28℃.
(3)锅内最高温度T=+100℃=×80℃+100℃,
:从开始加热至气孔1中活塞被顶起的时间.
:从活塞被顶起至限压阀被顶起的时间.
巩固练习
1.D;2.D;3.C;4.D;5.B;6.B;7.A;8.B;9.A;10.C;11.D;12.C;13.C;14.B;15.D;16.B;17.D;18.C;19.C;20.B;21.C;22.B;23.A;24.C;25.B;26.C;
27.(1)10N (2)4.0×10-4m3 (3)100Pa
28.(1) 0.6N (2) 0.9×103kg/m3 (3) 7桶
29.需要63.2mL浓硫酸,需要加水453.7mL.
30.(1)快 、慢;(2)2×105Pa
课后作业
D;2.A;3.D;4.D;5.D;6.C;7.D;8.D;9.D;10.D;11.C;12.B;13.D;14.B;
15.B;16.D;17.D;18.B;19.D;20.B;21.B;
22.(1)760;1.01×105;转换.(2)小于;(3)等于;(4)等于;(5)等于;(6)等于;(7)下降;(8)上升;下降;(9)10100.(10)A.
23.(1)28.4%;(2)228牛.
24.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828.8mL,需加水4575mL.
25.(1)1.8×103kg/m3; (2)5×10-4m3。
26.(1)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是200N
(2)绳子的拉力是80N;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后,容器底所受压强改变了800P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