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3测平均速度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3测平均速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31 11: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斜面小车在不同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刘翔雅典夺冠)、斜面(带刻度)、小车(或小球)、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创设 视频播放: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 2004年奥运会上,中国飞人勇夺110m栏的世界冠军,这标志着中国人在短距离跑步中,也具备世界级水准。你知道刘翔跑的到底有多快呢?(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具有历史意义的刘翔夺冠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学生观看视频,回顾刘翔夺冠的美丽瞬间,猜想刘翔运动的快慢。
(一)知识点一:实验原理
1.测量刘翔110m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设计意图:由新课引入过渡到实验原理,自然流畅,结合实验原理帮助学生认识实验中所需要的测量工具。)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
2.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知识点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制作计划能力、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1.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
2.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
3.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白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知识点三: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验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调的能力,收集数据和计算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1.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3.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四)知识点四: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而得出变速直线运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的关系。) 1.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知识点五: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学会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二、反馈练习 教师巡视检查。 完成反馈练习题。
三、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点评。 完成检测题。
作业布置 分发作业题。 课后完成。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