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
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
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课文 其他版本
明明如月 皎皎如月
何时可掇 何时可辍
何枝可依 无枝可依
海不厌深 水不厌深
版本有别
解析:运用比喻,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短暂,韶光易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一、引用《诗经》
解析:这两句出自《诗经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并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一、引用《诗经》
2、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解析:这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
曹操引用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来归附我,我也要为你们准备这样美好的宴席,好好地招待你们,共享君臣之乐。简而言之,礼遇贤士。
二、妙用比喻
1、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解析:曹操将贤才比作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诗人的担忧从内心当中抒发出来,绵绵不断。
二、妙用比喻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解析:曹操这几句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其中却有深意。他的言外之意是说,你们这些有才干的人还在犹豫什么呢 你们要找一个贤明的主人,为什么不投奔到我曹孟德这儿来呢 只有我这里才是你们最好的归宿!
三、巧用典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前两句曹操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招揽人才。
后两句运用周公的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也是卒章显志,诗人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
——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毛泽东
东汉末年的战乱带来的饥荒和瘟疫,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是历史上空前的。史书也多有记载,如《三国志》中记载说:“吏士大小自相啖食。”《世语》:“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涕之哀……或举族而丧。” 建安文学,发出人生无常的哀叹,但这哀叹已经同这社会灾难以及如何结束
这社会灾难,重新建立统一繁荣的
国家的热望和努力结合在一起。这
首先鲜明的表现在曹操的诗作中。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这首诗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无论是忧人生短暂,还是忧贤才难得,实际上都是因功业未就而忧,而且这种忧是与诗人心中的志向并存的,他希望的是能够统一天下。
1、背诵并默写《短歌行》。
2、把《短歌行》与刘邦的《大风歌》作比较阅读,体会两词在内容上和风格上的异同。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