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文章,获得感悟;
2、结合文章材料及自身经历,论证观点;
3、能写有思想、生动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结合文章材料及自身经历,能写有思想、生动的读后感。
情景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
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
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写读后感
1.
有感的范围: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主要技法
2.
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3.
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是为引出感点服务的。要着重强调能突出感点的部分,其他部分则略写。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4.
分析材料,发表评论
由叙述发表评论时,要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做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用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内容的约束,开头、中间、结尾可以时不时地引用读的内容,边引用边发表评论,使文章浑然一体。
5.
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
1.
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2.
针对材料,亮出感点
3.
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4.
结合材料和感点发表评论
5.
联系实际,论证感点
6.
回应前文,收束全文
四、读后感的基本步骤
1.
直接拟题。例如
:读《……》有感
读《……》后的感想
《……》读后感
2.
以感点为正标题。以“读《……》有感”等为副标题。
例如: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读《心脏的秘密》有感
五、拟题形式
(1)大量引述原文。
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中这是要避免的。尽量避免大段地摘抄原文,要对原文进行压缩,找出能突出感点的地方详写,其余地方略写,便于下文展开评论。
六、写读后感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2)脱离原文空写“感”。
有的学生抛开原文,空谈感受,越谈越远,与原文内容和感点渐渐脱离。建议可以围绕原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时时回顾原文的内容。在联系自身实际的时候,也要找和感点有关系的素材。
(3)内容杂乱无中心。
有的书目内容繁多,学生获得的感受也很多,想把自己的感受都写进读后感中,这样就会内容杂乱、缺少中心。建议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的一个,作为中心,来发表评论。
(4)感受认识太肤浅。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要对原文的材料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这样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坚持才会胜利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人这一生注定会有许多挫折,但是我们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不是口说无凭,所有能成功的人,都是依靠坚持和毅力。由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坚持是一种精神,坚持是一种美德,只要学会坚持,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这只是时间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所谓的困难和苦难不过是我们的垫脚石,只要肯坚持,有什么可怕的呢?当你坚持过去,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挫折,而那时你就像在浴火中重生,你可以听到未来的欢呼声,你可以听到众人为你鼓掌的声音,因为你做到了,你胜利了,你是成功的。
起、例文分析
(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病文分析一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向保尔这样勇敢无畏,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进,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当你坚持到底,看到尽头的那一刻,你的内心是很复杂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但有一种最突出最明显的感觉叫激动,叫兴奋,那一刻你浑身颤抖着说我赢了,说我做到了,这种感觉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无法体会的。
毅力也需要坚持,在坚持的同时也需要毅然断然的决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对考验能断然处之,又有利于持之以恒。为什么说毅力也是成功之本呢?因为,只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坚强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点评】这篇文章脱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空谈坚持的重要性,个别段落的中心已经从“坚持”跑偏到“毅力”。而且每段的意思很重复,文章的层次结构不分明,语言也比较啰嗦。
病文分析二
为信仰而努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
这是《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它引发了我的许多感想:是的,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生命,我认为,当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崇高的信仰,把这份信仰当作此生追求的目标,那样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有价值吧。
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他的命运很悲惨。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出去工作时,受尽了凌辱。在一次激战中,保尔的头部受了重伤,但是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
那个动人心弦的画面永远让我记忆犹新。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去抢筑一条铁路。为了筑路,保尔比别人更艰辛,在寒冷的秋冬,他的皮靴底和帮分了家,冰冷的雨水浸透薄薄的衬衫,睡在没有门窗的水泥地上,大家紧紧地挤着,想用体温相互取暖。衣服冒热气了,但从未干过。冷风不断地从破门窗外面吹进来。保尔他们以无比的顽强忍受饥饿和痛苦,路基一天天向森林深处伸展……
又在1927年时,保尔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这样的绝境,曾让保尔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后来,保尔忍受着肉体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虽然生活的铁环已被破坏得支离破碎,但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他新的生活。
虽然我们平常生活中一般不会遇到这么悲惨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平常生活不用学习保尔的精神。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抓紧时间,做我为之信仰的事。
【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叙述书中的内容太多了,只是在结尾处谈了谈自己的观点。评论部分不充分,很空洞,不能看出这本书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
范文
坚强铸就成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为梦想而拼搏,为理想而奋斗,为责任而挺胸,为庄严而挺立。“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汲取过力量的源泉,找到过人生的路标。”邓颖超曾说。今天我阅读这本著作,时时感受着保尔·柯察金高尚的情操,钢铁一般的意志、力量。(用排比句和邓颖超的这句话开头很新颖,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要赞美的品质——坚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千锤百炼!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最终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磨砺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对书中的内容简要概括,主要是围绕“坚强”的情节展开的。)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温暖和舒适。可是有人说生活节奏太紧张了,学业太繁重了……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放弃,什么时候开始向困难低头?我们要扪心自问。挫折其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痛苦是人生必需的经历,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经受过挫折,势必也不会出现风雨后的彩虹。(结合“坚强”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人生需要一种渴望成功的决心,需要一种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当你面对一道道解不开的数学题时,当你面对一次次重要的大型考试时,当你面临体育场上的每一个难关时,当你要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自己照料自己时……想一想保尔的精神,他的坚强是一把解开难题的金钥匙。人生之路多风雨,坚强就像那照亮前方之路的明灯。当你跨过一道坎时,请你做好向另一道坎迈进的准备,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跨越过后,我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结尾联系自身实际,列举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并再次点明了观点:要学会坚强,才能赢得胜利。)
【点评】文章围绕“坚强”这个主题,逐层展开。对书中事件的叙述很简洁、清晰,由此而明确观点,论述深刻准确。最后结合自身的实际,进一步表明了坚强的主要性。文章的语言流畅,论证有利。本文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二)读《傅雷家书》有感
父亲是那盏灯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权利。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傅雷家书》,让我深有感触。我像一个乖巧的孩子遨游在书海中,聆听着,用心铭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傅雷家书》讲述的是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那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在信中傅雷强调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现身说法教导傅雷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要爱国和爱民族,要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简单概括了书中的主要内容。)
其中傅雷对儿子做人方面的教导,特别令我感动。“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傅雷用比喻句从侧面告诉他儿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内心平静,情绪稳定,不骄不躁。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遇到挫折,控制情绪很重要,把握分寸才不至于受到伤害。他们之间的家书深深地感动了我
,也让我对亲情倍感珍惜。(着重强调了其中的一方面,使得本文的中心更加明确、突出。)
《傅雷家书》里父子之情,深受感动,这也让我想到我与父亲的父女之情。我的父亲是一位严父,平时也是少言寡语,却是在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大的依靠。记得那次,我外出参加一个作文比赛,第一次出远门,心里很忐忑。父亲一路牵着我的手,把我送上车。远远地挥手,对我说:“只要相信自己,就没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这句话始终在我的耳畔回响,父亲掌心的温度也始终让我的心头暖暖的。他和傅雷一样,给予子女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多的是做人品质方面的指导。(这个联系自身实际的材料,和作者的感点非常吻合,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由阅读《傅雷家书》而获得的感慨。)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并给你前行动力的必定是你的父母。他们用手掌为你释放绵绵不断的温暖,他们也用深情的话语悉心告诫你如何做人,如何进步。他们是永远的阳光地带,教你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文章结尾再次点明主要观点)
【点评】《傅雷家书》的内容很丰富,可以写感受的点很多,而作者紧紧围绕父亲对儿女的人生教导这一点来发表感慨,中心突出明确。对原文的概括、引用,很简洁,并与自己的评论结合得恰到好处,并联系了自己的事例,所有的材料都是围观点服务的。
(三)读“议论类”文章有感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读了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之后,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下必须“有业”,没有它,“敬业与乐业”就无从谈起,没有“有业”,“敬业”哪来的“乐业”之说!
在梁启超的这篇演讲中,主要论述的是“敬业”与“乐业”的相互关系。“业”的内容很广泛,不能仅局限于某种职业,他还应该包括生活中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种有价值的事业。成人的工作是“业”,学生的学习是“业”,保卫国家也是“业”,助人为乐还是“业”等等。
其中,“敬业”里边写道:“主一无适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话,让我真真正正认识到凡做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就是所谓的“敬”,那我们作为学生的忠于学习也是所谓“敬”的一种体现。接下来的一句话“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让我联想到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清洁工,他们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枕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敬业”的背后还隐藏“乐业”的这种角色,有的人说“做工好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人的一生,还不都是先苦后甜;先甜后苦的,多数是无业游民,他们的日子更难过,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劳苦总是免不掉的,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在此,倘若你们问我读书苦不苦,我一定会说苦,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正所谓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即是“乐业”,人类理想的生活。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敬业与乐业”并非是某种硬性规定的条款,而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一种渠道。
【点评】这篇读后感,紧扣《敬业与乐业》的原文,对原文的思想理解非常透彻,并且联系现实生活,内容很充实。本文从梁启超的原文谈起,重点论述了原文中的“敬业”,中心突出,论述有力。本文结构完整,引用恰当,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读后感。
(四)读“写景状物类”文章有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
——读朱自清的《春》的启示
听,小雨打在窗户上“哗哗”的声音,那是春的声音;看,夜里的灯火阑珊,那是春的样子;翻开《春》这本书,那是春带给我的新的人生。
在作者朱自清的笔中,春天不仅代表着美丽,更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机。只有春天的萌动,才有夏天的繁华,才有秋天的收获。“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期望。春天不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是变成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一切都是新的,都是充满朝气的。这是朱自清在《春》中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记得也是在一个春天,妈妈对着受了挫折的我说;“没有过不去的明天,只有回不去的昨天,你在春天把希望种下,秋天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如果你懒惰,不肯在春天种下希望,那你就只能一事无成,当然,在希望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要灌溉辛勤的汗水,否则希望就会枯死了。”我把这句话镌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上,那个春天,我受益匪浅。
春天,让我有了重新再来的机会,由于受到花朵顽强的生命力的启发,我写了一篇作文,竟得到了无上的荣誉,那个春天,我受益匪浅。
再不种下希望就晚了,再不努力就晚了,再不珍惜时光就晚了。让雨水的声音谱成乐章,伴我们安眠入睡;让灯火阑珊的夜晚成为风景,伴我们披荆斩棘;让春天的故事永驻心田,伴我们茁壮成长。
【点评】这是针对写景散文《春》的读后感。写景状物文章的读后感,与一般文章的读后感一样,也要抓住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发表感受。本文是从《春》中带来的生机,激励我们奋发努力这一角度来谈的。整篇文章的语句都很优美,特别是结尾的语句,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可见小作者的文学功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文章,获得感悟;
2、结合文章材料及自身经历,论证观点;
3、能写有思想、生动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结合文章材料及自身经历,能写有思想、生动的读后感。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94%E7%94%A8%E5%86%99%E4%BD%9C?/?9844307"
\t
"_blank?)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4%9F%E8%A7%A6?/?8455964"
\t
"_blank?)。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三、写读后感的主要技法
1.
有感的范围: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2.
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3.
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是为引出感点服务的。要着重强调能突出感点的部分,其他部分则略写。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4.
分析材料,发表评论
由叙述发表评论时,要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做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用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内容的约束,开头、中间、结尾可以时不时地引用读的内容,边引用边发表评论,使文章浑然一体。
5.
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
四、读后感的基本步骤
1.
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2.
针对材料,亮出感点
3.
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4.
结合材料和感点发表评论
5.
联系实际,论证感点
6.
回应前文,收束全文
五、拟题形式
1.
直接拟题。例如
:读《……》有感
读《……》后的感想
《……》读后感
2.
以感点为正标题。以“读《……》有感”等为副标题。
例如: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读《心脏的秘密》有感
六、写读后感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1)大量引述原文。
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中这是要避免的。尽量避免大段地摘抄原文,要对原文进行压缩,找出能突出感点的地方详写,其余地方略写,便于下文展开评论。
(2)脱离原文空写“感”。
有的学生抛开原文,空谈感受,越谈越远,与原文内容和感点渐渐脱离。建议可以围绕原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时时回顾原文的内容。在联系自身实际的时候,也要找和感点有关系的素材。
(3)内容杂乱无中心。
有的书目内容繁多,学生获得的感受也很多,想把自己的感受都写进读后感中,这样就会内容杂乱、缺少中心。建议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的一个,作为中心,来发表评论。
(4)感受认识太肤浅。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要对原文的材料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这样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七、例文分析
(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病文分析一
坚持才会胜利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人这一生注定会有许多挫折,但是我们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不是口说无凭,所有能成功的人,都是依靠坚持和毅力。由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坚持是一种精神,坚持是一种美德,只要学会坚持,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这只是时间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所谓的困难和苦难不过是我们的垫脚石,只要肯坚持,有什么可怕的呢?当你坚持过去,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挫折,而那时你就像在浴火中重生,你可以听到未来的欢呼声,你可以听到众人为你鼓掌的声音,因为你做到了,你胜利了,你是成功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向保尔这样勇敢无畏,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进,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当你坚持到底,看到尽头的那一刻,你的内心是很复杂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但有一种最突出最明显的感觉叫激动,叫兴奋,那一刻你浑身颤抖着说我赢了,说我做到了,这种感觉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无法体会的。
毅力也需要坚持,在坚持的同时也需要毅然断然的决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对考验能断然处之,又有利于持之以恒。为什么说毅力也是成功之本呢?因为,只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坚强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点评】这篇文章脱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空谈坚持的重要性,个别段落的中心已经从“坚持”跑偏到“毅力”。而且每段的意思很重复,文章的层次结构不分明,语言也比较啰嗦。
病文分析二
为信仰而努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
这是《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它引发了我的许多感想:是的,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生命,我认为,当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崇高的信仰,把这份信仰当作此生追求的目标,那样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有价值吧。
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他的命运很悲惨。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出去工作时,受尽了凌辱。在一次激战中,保尔的头部受了重伤,但是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
那个动人心弦的画面永远让我记忆犹新。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去抢筑一条铁路。为了筑路,保尔比别人更艰辛,在寒冷的秋冬,他的皮靴底和帮分了家,冰冷的雨水浸透薄薄的衬衫,睡在没有门窗的水泥地上,大家紧紧地挤着,想用体温相互取暖。衣服冒热气了,但从未干过。冷风不断地从破门窗外面吹进来。保尔他们以无比的顽强忍受饥饿和痛苦,路基一天天向森林深处伸展……
又在1927年时,保尔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这样的绝境,曾让保尔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后来,保尔忍受着肉体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虽然生活的铁环已被破坏得支离破碎,但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他新的生活。
虽然我们平常生活中一般不会遇到这么悲惨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平常生活不用学习保尔的精神。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抓紧时间,做我为之信仰的事。
【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叙述书中的内容太多了,只是在结尾处谈了谈自己的观点。评论部分不充分,很空洞,不能看出这本书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
范文
坚强铸就成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为梦想而拼搏,为理想而奋斗,为责任而挺胸,为庄严而挺立。“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汲取过力量的源泉,找到过人生的路标。”邓颖超曾说。今天我阅读这本著作,时时感受着保尔·柯察金高尚的情操,钢铁一般的意志、力量。(用排比句和邓颖超的这句话开头很新颖,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要赞美的品质——坚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千锤百炼!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最终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磨砺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对书中的内容简要概括,主要是围绕“坚强”的情节展开的。)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温暖和舒适。可是有人说生活节奏太紧张了,学业太繁重了……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放弃,什么时候开始向困难低头?我们要扪心自问。挫折其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痛苦是人生必需的经历,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经受过挫折,势必也不会出现风雨后的彩虹。(结合“坚强”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人生需要一种渴望成功的决心,需要一种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当你面对一道道解不开的数学题时,当你面对一次次重要的大型考试时,当你面临体育场上的每一个难关时,当你要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自己照料自己时……想一想保尔的精神,他的坚强是一把解开难题的金钥匙。人生之路多风雨,坚强就像那照亮前方之路的明灯。当你跨过一道坎时,请你做好向另一道坎迈进的准备,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跨越过后,我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结尾联系自身实际,列举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并再次点明了观点:要学会坚强,才能赢得胜利。)
【点评】文章围绕“坚强”这个主题,逐层展开。对书中事件的叙述很简洁、清晰,由此而明确观点,论述深刻准确。最后结合自身的实际,进一步表明了坚强的主要性。文章的语言流畅,论证有利。本文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二)读《傅雷家书》有感
父亲是那盏灯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权利。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傅雷家书》,让我深有感触。我像一个乖巧的孩子遨游在书海中,聆听着,用心铭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傅雷家书》讲述的是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那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在信中傅雷强调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现身说法教导傅雷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要爱国和爱民族,要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简单概括了书中的主要内容。)
其中傅雷对儿子做人方面的教导,特别令我感动。“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傅雷用比喻句从侧面告诉他儿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内心平静,情绪稳定,不骄不躁。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遇到挫折,控制情绪很重要,把握分寸才不至于受到伤害。他们之间的家书深深地感动了我
,也让我对亲情倍感珍惜。(着重强调了其中的一方面,使得本文的中心更加明确、突出。)
《傅雷家书》里父子之情,深受感动,这也让我想到我与父亲的父女之情。我的父亲是一位严父,平时也是少言寡语,却是在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大的依靠。记得那次,我外出参加一个作文比赛,第一次出远门,心里很忐忑。父亲一路牵着我的手,把我送上车。远远地挥手,对我说:“只要相信自己,就没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这句话始终在我的耳畔回响,父亲掌心的温度也始终让我的心头暖暖的。他和傅雷一样,给予子女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多的是做人品质方面的指导。(这个联系自身实际的材料,和作者的感点非常吻合,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由阅读《傅雷家书》而获得的感慨。)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并给你前行动力的必定是你的父母。他们用手掌为你释放绵绵不断的温暖,他们也用深情的话语悉心告诫你如何做人,如何进步。他们是永远的阳光地带,教你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文章结尾再次点明主要观点)
【点评】《傅雷家书》的内容很丰富,可以写感受的点很多,而作者紧紧围绕父亲对儿女的人生教导这一点来发表感慨,中心突出明确。对原文的概括、引用,很简洁,并与自己的评论结合得恰到好处,并联系了自己的事例,所有的材料都是围观点服务的。
(三)读“议论类”文章有感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读了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之后,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下必须“有业”,没有它,“敬业与乐业”就无从谈起,没有“有业”,“敬业”哪来的“乐业”之说!
在梁启超的这篇演讲中,主要论述的是“敬业”与“乐业”的相互关系。“业”的内容很广泛,不能仅局限于某种职业,他还应该包括生活中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种有价值的事业。成人的工作是“业”,学生的学习是“业”,保卫国家也是“业”,助人为乐还是“业”等等。
其中,“敬业”里边写道:“主一无适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话,让我真真正正认识到凡做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就是所谓的“敬”,那我们作为学生的忠于学习也是所谓“敬”的一种体现。接下来的一句话“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让我联想到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清洁工,他们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枕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敬业”的背后还隐藏“乐业”的这种角色,有的人说“做工好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人的一生,还不都是先苦后甜;先甜后苦的,多数是无业游民,他们的日子更难过,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劳苦总是免不掉的,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在此,倘若你们问我读书苦不苦,我一定会说苦,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正所谓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即是“乐业”,人类理想的生活。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敬业与乐业”并非是某种硬性规定的条款,而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一种渠道。
【点评】这篇读后感,紧扣《敬业与乐业》的原文,对原文的思想理解非常透彻,并且联系现实生活,内容很充实。本文从梁启超的原文谈起,重点论述了原文中的“敬业”,中心突出,论述有力。本文结构完整,引用恰当,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读后感。
(四)读“写景状物类”文章有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
——读朱自清的《春》的启示
听,小雨打在窗户上“哗哗”的声音,那是春的声音;看,夜里的灯火阑珊,那是春的样子;翻开《春》这本书,那是春带给我的新的人生。
在作者朱自清的笔中,春天不仅代表着美丽,更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机。只有春天的萌动,才有夏天的繁华,才有秋天的收获。“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期望。春天不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是变成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一切都是新的,都是充满朝气的。这是朱自清在《春》中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记得也是在一个春天,妈妈对着受了挫折的我说;“没有过不去的明天,只有回不去的昨天,你在春天把希望种下,秋天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如果你懒惰,不肯在春天种下希望,那你就只能一事无成,当然,在希望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要灌溉辛勤的汗水,否则希望就会枯死了。”我把这句话镌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上,那个春天,我受益匪浅。
春天,让我有了重新再来的机会,由于受到花朵顽强的生命力的启发,我写了一篇作文,竟得到了无上的荣誉,那个春天,我受益匪浅。
再不种下希望就晚了,再不努力就晚了,再不珍惜时光就晚了。让雨水的声音谱成乐章,伴我们安眠入睡;让灯火阑珊的夜晚成为风景,伴我们披荆斩棘;让春天的故事永驻心田,伴我们茁壮成长。
【点评】这是针对写景散文《春》的读后感。写景状物文章的读后感,与一般文章的读后感一样,也要抓住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发表感受。本文是从《春》中带来的生机,激励我们奋发努力这一角度来谈的。整篇文章的语句都很优美,特别是结尾的语句,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可见小作者的文学功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