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原子物理与相对论部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原子物理与相对论部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30 17: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原子物理与相对论部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20?北京)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ight273050
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
C.从n=3能级跃迁到n=4能级需吸收0.66eV的能量
D.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eV的能量
2.(2020?天津)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通过对某些重要物理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理论认识。下列图示的实验中导致发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
A. B.
C. D.
3.(2020?山东)氚核H发生β衰变成为氦核He.假设含氚材料中H发生β衰变产生的电子可以全部定向移动,在3.2×104s时间内形成的平均电流为5.0×10﹣8A.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C,在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H的个数为(  )
A.5.0×1014 B.1.0×1016 C.2.0×1016 D.1.0×1018
4.(2020?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其动能成正比
B.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α射线
C.光电效应实验中的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5.(2020?新课标Ⅱ)氘核H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6H→2He+2H+2n+43.15MeV表示。海水中富含氘,已知1kg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1.0×1022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M的标准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知1kg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2.9×107J,1MeV=1.6×10﹣13J,则M约为(  )
A.40kg B.100kg C.400kg D.1000kg
6.(2020?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C.核聚变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中平均每个核子的小
D.半衰期跟放射性元素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
二.多选题(共4小题)
7.(2020?浙江)太阳辐射的总功率约为4×1026W,其辐射的能量来自于聚变反应。在聚变反应中,一个质量为1876.1MeV/c2(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氘核(H)和一个质量为2809.5MeV/c2的氚核(H)结合为一个质量为3728.4MeV/c2的氦核(He),并放出一个X粒子,同时释放大约17.6MeV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粒子是质子
B.X粒子的质量为939.6MeV/c2
C.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4.4×109kg
D.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17.6MeV/c2
8.(2020?新课标Ⅲ)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首次产生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X,反应方程为He+Al→X+n.X会衰变成原子核Y,衰变方程为X→Y+e.则(  )
A.X的质量数与Y的质量数相等 B.X的电荷数比Y的电荷数少1
C.X的电荷数比Al的电荷数多2 D.X的质量数与Al的质量数相等
9.(2020?新课标Ⅰ)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1、X2、X3、X4代表α粒子的有(  )
A.H+H→n+X1 B.H+H→n+X2
C.U+n→Ba+Kr+3X3 D.n+Li→H+X4
10.(2020?浙江)由玻尔原子模型求得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则(  )right166370
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出γ射线
B.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红外线
C.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D.大量氢原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可见光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1.(2020?江苏)大量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辐射出多条谱线,其中最长和最短波长分别为λ1和λ2,则该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为   ,波长为λ1的光子的动量为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2.(2020?浙江)通过测量质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和打到探测板上的计数率(即打到探测板上质子数与衰变产生总质子数N的比值),可研究中子(n)的β衰变。中子衰变后转化成质子和电子,同时放出质量可视为零的反中微子.如图所示,位于P点的静止中子经衰变可形成一个质子源,该质子源在纸面内各向均匀地发射N个质子。在P点下方放置有长度L=1.2m以O为中点的探测板,P点离探测板的垂直距离OP为a。在探测板的上方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已知电子质量me=9.1×10﹣31kg=0.51MeV/c2,中子质量mn=939.57MeV/c2,质子质量mP=938.27MeV/c2(c为光速,不考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若质子的动量p=4.8×10﹣21kg?m?s﹣1=3×10﹣8MeV?s?m﹣1,
(1)写出中子衰变的核反应式,求电子和反中微子的总动能(以MeV为能量单位);
(2)当a=0.15m,B=0.1T时,求计数率;
right374015(3)若a取不同的值,可通过调节B的大小获得与(2)问中同样的计数率,求B与a的关系并给出B的取值范围。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原子物理与相对论部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 A.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跃迁到n=1多可辐射出C=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
B.根据能级图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v1=13.6eV﹣1.5leV=12.09eV
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v2=3.4eV﹣1.5leV=1.89eV
比较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高,故B错误;
C.根据能级图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4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为:E=1.5leV﹣0.85eV=0.66eV,故C正确;
D.根据能级图可知氢原子处于n=3能级的能量为﹣1.51eV,故要使其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51eV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 A、此实验为双缝干涉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无关,故A错误。
B、此实验为光电效应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无关,故B错误。
C、此实验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无关,故C错误。
D、此实验为α散射实验,卢瑟福通过这个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该段时间内产生的电荷量为:q=It=5.0×10﹣8×3.2×104C=1.6×10﹣3C
根据衰变方程得:→+,可知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H的个数为:==1.0×1016,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解答】 A、由p=及德布罗意波长λ=,得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得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动能的开方成反比,故A错误;
B、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故B错误;
C、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截止的频率无关,故C错误;
D、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电子束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 根据反应式6H→2He+2H+2n+43.15MeV可知,6个氘核发生聚变反应可放出43.15MeV的能量,则平均每个氘核可放出7.19MeV的能量,若1kg海水中含有的1.0×1022个氘核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为7.19×1022MeV;则质量为M的标准煤燃绕时释放的热量Q=7.19×1022×1.6×10﹣13J=11.5×109J,而1kg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2.9×107J,则M=≈400kg;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解答】 A、根据三种射线的特点可知,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α射线的强,故A错误;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故B错误;
C、核聚变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中平均每个核子的大,故C错误;
D、半衰期仅有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共4小题)
7.【解答】 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该核反应方程为:H+H→He+X,可见X是中子,故A错误;
B、释放出的能量对应的质量为m=17.6MeV/c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粒子的质量为mX=(1876.1+2809.5﹣3728.4﹣17.6)MeV/c2=939.6MeV/c2,故B正确;
C、太阳辐射的总功率约为P=4×1026W,则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为:
△m==≈4.4×109kg,故C正确;
D、太阳每秒放出的能量:E=Pt=4×1026×1J=eV=2.5×1039MeV
则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为:△m==2.5×1039MeV/c2,故D错误。
故选:BC。
8.【解答】 设X的质量数为M,电荷数为A,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4+27=1+M;2+13=0+A
解得:M=30,A=15;
设Y的质量数为M′,电荷数为A′,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30=M′+0;15=A′+1
解得:M′=30,A′=14;
A、X的质量数与Y的质量数相等,都是30,故A正确;
B、X的电荷数比Y的电荷数多1,故B错误;
C、X的电荷数为15,比铝的电荷数多2,故C正确;
D、X的质量数为30,和铝的质量数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C。
9.【解答】 A、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1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3,但不是α粒子,故A错误;
B、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2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为α粒子,故B正确;
C、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3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为中子,故C错误;
D、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4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为α粒子,故D正确。
故选:BD。
10.【解答】 A.γ射线为重核衰变或裂变时才会放出,氢原子跃迁无法辐射γ射线,故A错误;
B.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辐射光子的能量:E=﹣151eV﹣(﹣3.40eV)=1.89eV,在可见光范围之内,故B错误;
C.氢原子在n=3能级吸收1.51eV的光子能量就可以电离,紫外线的最小频率大于1.5eV,可以使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故C正确;
D.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至n=2能级辐射光子的能量:E′=﹣0.85eV﹣(﹣3.40eV)=2.55eV,在可见光范围之内;同理,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辐射光子的能量也在可见光范围之内,所以大量氢原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可见光,故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1.【解答】 (1)由波长和频率关系v=知,波长越短,对应的频率越大,辐射出去的光子能量越大,该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最大,最大值为:E=hv2=;
(2)由光子的能量为E=hv及质能方程E=mc2,可得光子的动量为:
p=mc==
因为频率v=
故光子的动量可以写为:p=
所以波长为λ1的光子的动量为:p1=
故答案为:(1);(2)。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2.【解答】 (1)中子和分裂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及一个中微子:n→ p+ e+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d=mnc2﹣(mpc2+mec2)=0.79MeV
质子的动能:Ekp==0.0432MeV
电子和反中微子的总动能:Ee+=△Ed﹣Ekp=0.7468eV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evB=mp,得质子运动半径:
R===0.3m
如图甲所示,
轨迹与AB相切时落点最远,设质子与竖直方向的发射角为α时在O点左侧相切,发射角为β时在O点右侧相切,根据几何关系知,打到探测板对应发射角度:
α=β═
能够打在AB板的夹角为:π+α+β═
可得质子计数率为:
η==
(3)在确保计数率为n=的情况下
R'=2a
即B=T
如图乙所示,
恰能打到探测板左端的条件为
4Rmax2﹣=
即 B≥T
答:1)中子衰变的核反应式为n→ p+ e+ ,电子和反中微子的总动能为0.7468eV;
(2)当a=0.15m,B=0.1T时,计数率为;
(3)B与a的关系为B=T,B的取值范围为B≥T。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