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一篇章
楚汉之争定乾坤
大肆杀掠、火烧秦宫
“约法三章”得民心
狂妄自大、不善用人
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
暗渡陈仓,反攻项羽
乌江自杀
唱楚歌勾起楚军思乡
楚汉战争经四年刘邦胜
1、建立时间
2 、建立者
3、都城
4、史称
刘邦(汉高祖)
长安(今西安)
公元前202年
西汉
西汉的建立
汉高祖刘邦
(请结合课文51页第1自然段内容,回答 汉朝的建立情况。)
汉并天下瓦当
第二篇章
休养生息奠基础
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
(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2.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
秦朝的暴政
长期的战乱
3.汉初的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合作想一想(背景)
内容
材料一: “秦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之所以得天下者何?” ——刘邦
材料二:“兵皆罢归家”。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各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
材料三:“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伍而税一,量史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四:“农,天下之本……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士兵还乡(兵皆罢归家),释奴为民,增加农业劳动力
③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④重视农业生产
西汉的耧车
请根据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拙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
①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②使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第三篇章
文景之治促发展
汉景帝
汉文帝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小组探究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小组探究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小组探究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
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上常衣绨(tì)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yè)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小组探究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
“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汉
高
祖
汉文帝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廪庾(lǐn yǔ,意指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 ——班固《汉书》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卷15)
“文景之治”
盛世繁荣
第四篇章
以史为鉴明得失
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对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秦始皇兵马俑
汉文帝陵墓
成由俭、败由奢;
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秦的暴政
秦末战争
汉高祖
西汉建立
汉文帝、汉景帝
“文景之治”
本课小结
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人口锐减
土地荒芜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博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当时社会的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农业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统治。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1、有利于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2、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
3、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1、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4、“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