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3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化学
必修1
⑴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二、硝酸
⑵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⑶密度比水大;
⑷沸点低:83℃;
⑸常用浓硝酸的浓度为69%,
98%的浓硝酸叫作“发烟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常见酸的挥发性
⑴常见的易挥发性酸(或称低沸点
酸)有HNO3、盐酸、H2CO3等;
⑵难挥发性的酸(或称高沸点酸)
有H2SO4、H3PO4等。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HNO3=H++NO3-
1、具有酸的通性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与金属作用
与金属氧化物作用
与碱作用
与某些盐作用
H+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硝酸的不稳定性:
①
常用浓硝酸为何呈黄色?
②
实验室应怎样贮放浓硝酸?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4HNO3
O2↑
+2H2O
+
4NO2↑
△
或光照
久置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溶液中,使得溶液变黄!
密封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暗处!
保存: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现象:1、产生红棕色气体;2、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3、铜在不断的溶解。
固+液→气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Cu+4HNO3(浓)=Cu(NO3)2+
2NO2↑+2H2O
还原剂
氧化剂
3Cu
+8HNO3(稀)=3Cu(NO3)2
+2NO↑+4H2O
硝酸与氢后不活泼金属反应的规律:
M+
HNO3(稀)
→
M(NO3)n
+H2O
+2NO↑
M+
HNO3(浓)
→
M(NO3)n
+H2O
+2NO2↑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注意:Fe
和Al遇到冷的浓硝酸被钝化,被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与浓硫酸一样。
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
C
+
4HNO3(浓)===CO2
↑+
4NO2↑
+
2H2O
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如碳、硫等)及某些有机物反应时,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也不同.硝酸中的+5价的氮得电子,被还原成较低得氮的化合物。如:
+4
+3
+2
+1
0
-3
NO2
HNO2
NO
N2O
N2
NH3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⑴大量实验证明:不论浓、稀硝酸都有很强的氧化性,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Pt、Au等少数金属外)反应,如:Mg、Al、Zn、Fe、Cu等。但Al、Fe在冷、浓硝酸中要发生钝化。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Pt、Au不与硝酸反应,但能与王水反应。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以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氧化Pt、Au等极不活泼金属。
记忆方法
:
“三言(盐)一笑(硝)”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介绍玻尔爱国事迹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
玻尔(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的建立中有重大贡献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氧化性酸小结:
硝酸(浓或稀)、硫酸(浓)、次氯酸、王水(硝酸和盐酸)等,都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酸。
易钝化物质小结:
Mg、Al在空气中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Al、Fe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硝酸的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燃料、塑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是一种化学试剂。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性质对比
酸通性
H+
氧化性
强氧化性
热稳定性
挥发性
吸水性
脱水性
盐酸
硫酸
硝酸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浓有
有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易挥发
难挥发
易挥发
无
有
无
无
有
无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49张PPT)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化学
必修1
游离态
化合态
氮的固定
放电
如:N2+O2
2NO
N2+3H2
2NH3
人工固氮
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一、氨
合成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
对合成氨研究有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一、氨
1900年,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在研究平衡移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认为N2、H2在高压条件下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氨,接着,他用实验来验证。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他也没有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而是觉得这个实验有危险,于是放弃了研究。勒沙特列的合成氨实验就这样夭折了。
一、氨
后来查明是由于他所用混合气体中含有O2,实验中H2和O2化合发生了爆炸。
稍后,德国化学家耐斯特通过理论计算,认为合成氨是不可能的。因此人工合成氨的研究又一次止步。后来才发现,是能斯特计算时误用了一个热力学数据,以至得到错误结论。
一、氨
在合成氨研究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德国另一位化学家哈伯知难而进,对合成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实验,终于在1908年7月在实验室里用N2和H2在600℃、200个大气压下合成氨,产率虽只有2%,但却是科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一、氨
当哈伯的合成氨工艺流程公众于世后,立即引起了德国当时的统治者们的注意,德国统治者为了达到吞并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时也利用哈伯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贪婪心理,请哈伯出任德国威廉研究所所长,继续他的研究。从1911年到1913年短短两年时间内,哈伯不仅提高了合成氨的产率,而且合成了1000吨液氨,并且用它制造出3500吨烈性炸药TNT。
一、氨
到了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哈伯已为德国建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合成氨工厂,为侵略者制造了数百万吨炸药,从而导致并蔓延了这场秧祸全球的世界大战,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的谜底。
一、氨
当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时,哈伯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猛烈抨击,尤其是当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时,更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
人工合成氨实验的成功令人欢心鼓舞,它对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三位科学家留给后人的思考也是深刻的—科学必须造福于民!
一、氨
哈伯(1868—1934),德国化学家,合成氨工业的奠基人。1918年哈伯由于对合成氨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一、氨
----氨气的喷泉实验
实验4—8:
演示实验
一、氨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的原理相似。
科学视野
一、氨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想想看:
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一、氨
展示装满氨气的烧瓶
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你得出什么结论?
②易液化;
冰块
氨气
液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③极易溶于水(1:700)。
一、氨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显弱碱性
NH
3·H
2O
=NH3↑
+H2O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
NH
3+H2O
NH
3·H
2O
NH
3·H
2O
NH4
++OH-
△
一、氨
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容易分解为NH3和H2O。不加热不分解.
NH3·H2O===
NH3↑+H2O
现象:溶液红色褪色,冷却后恢复红色。
【探究实验】:
将氨的酚酞溶液倒入栓有小气球的试管中,加热。
一、氨
①NH3极易溶于水。(1:700),
所以氨水显______,既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____,又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____。
②NH3与水反应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
NH3·H2O,
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红色
变蓝
弱碱性
NH3·H2O
=
NH3
↑+
H2O
△
一、氨
NH3+H2O
NH3·H2O
NH4++OH-
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
NH3·H2O
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
和
OH-
液氨
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
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讨论: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
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
一、氨
(2)氨与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与挥发性的酸反应有白烟
2NH3+H2SO4=(NH4)2SO4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一、氨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沾有浓盐酸的玻棒
沾有浓氨水的玻棒
HCl
NH3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NH3+HCl=NH4Cl
NH4Cl
一、氨
一、氨
不能
1.在反应中为什么会产生白烟?
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在空中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2.硫酸或磷酸与氨气反应能否产生白烟?
一、氨
NH3+HCl==NH4Cl
(白烟)
——此反应可检验NH3或HCl
【知识延伸】:
挥发性酸(HCl、HNO3等)遇氨气均有白烟生成;
难挥发性酸H2SO4无此现象。
一、氨
N2
NH3
NO
NO2
HNO3
O2
O2
H2O
思考与交流
一、氨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4NH3+5O2====
4NO+6H2O
催化剂
△
2NO
+
O2===
2NO2
3NO2
+H2O
===2HNO3
+NO
一、氨
这个反应叫做氨的催化氧化,
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加热
4NH3+5O2===4NO+6H2O
催化剂
-3
+2
(3)NH3具有还原性
-3
一、氨
3.氨的用途:
氨
制铵盐
制硝酸
制纤维、塑料、染料
制纯碱
制尿素
作致冷剂
制医用氨水
一、氨
氨的用途
制硝酸
制纯碱
制尿素
做致冷剂
一、氨
2NH3+H2SO4
==(NH4)2SO4
NH3
+HNO3
==
NH4NO3
NH3
+CO2+
H2O
===
NH4
HCO3
制铵盐
4NH3+5O2
====
4NO+6H2O
催化剂
△
2
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制硝酸
2NH3+CO2
====
CO(NH2)2+
H2O
催化剂
△
制尿素
NH3(g)
NH3(l)
放热
吸热
制冷剂
一、氨
4、铵盐
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晶体
铵盐都易溶于水
铵盐的形成:NH3
+
H+=NH4+
铵盐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一、氨
铵盐的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
↑+
HCl↑
?
NH4HCO3
=
NH3↑
+H2O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CO2
↑
?
一、氨
(2)铵盐与碱反应
NH4NO3
+
NaOH
=
NaNO3
+H2O
+NH3
↑
(NH4)2SO4+2NaOH
=
Na2SO4+2H2O+2NH3
↑
运用:
实验室用来制NH3、用于NH4+的检验
反应实质:
NH4++
OH-=NH3↑+H2O
△
△
△
一、氨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铵盐?
试剂及操作:
滴加NaOH溶液,再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实验现象:
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铵盐(NH4+)的检验:
一、氨
铵盐的用途
大量的铵盐用于生产氮肥
硝酸铵用于制炸药、氯化铵常用作印染
和制干电池的原料,也可以用于金属的焊接,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一、氨
种类
化学式
含氮量
性
状
铵
态
氮
肥
NH4HCO3
17.7%
白色结晶,吸湿性很强,易潮解,溶于水,弱碱性
NH4Cl
26.2%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有吸湿性,溶于水,酸性.
NH4NO3
35%
白色结晶,易潮解,结硬块,溶于水,微酸性,
(NH4)2SO4
21.2%
白色粒状结晶,吸湿性不大,不易结块
有机
氮肥
CO(NH2)2
46.7%
白色或浅黄色针状结晶或小颗粒,溶于水,中性
氮
肥
一、氨
氯化铵的妙用
——防火布
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干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
科学视野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一、氨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一、氨
(1)原料:NH4Cl、Ca(OH)2
(2)原理: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
△
5、NH3的实验室制法
一、氨
(4)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5)检验:
a: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遇浓盐酸产生大量的白烟
(6)尾气处理:用水吸收NH3
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常用试剂有哪些?
①CaO、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
②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一、氨
除了利用上述方法之外,实验室有无其他简单可行的方法来制得氨气?
浓氨水
方法二: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NH3·H2O
==
NH3↑+
H2O
一、氨
←浓氨水
←固体CaO
思考: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有此现象?
方法三
1、吸收水分,减少溶剂。
2、增加OH-的浓度。
3、放出热量,升高温度。
一、氨
6、氨气的工业制法: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一、氨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一、氨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过程
动物中有机氮
植物中有机氮
大气中的氮
氮的固定(生物固氮、高能固氮、人工固氮)
土壤中的氮
(铵盐→硝酸盐)
细菌分解
动物排泄物及遗体
植物遗体
动物摄取
植物吸收
硝酸盐
一、氨
1.能将NH4Cl
、(NH4)2SO4、NaCl、
Na2SO4四种溶液一一区别开来的试剂是(
)
A
.
NaOH
B.
AgNO3
C
.
BaCl2
D.
Ba(OH)2
D
一、氨
习题巩固
2.
A、B、C三种气体,A无色,在一定条件下A能与O2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它能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C;A、C气体均溶与水,其水溶液分别呈碱性与酸性,推断A
,B
,C
。
NH3
NO
NO2
3.某学生在氨气的喷泉实验基础上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
Cu与稀盐酸
B.
NaHCO3与NaOH
C.
CaCO3与稀硫酸
D.
NH4HCO3与稀盐酸
D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9张PPT)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2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化学
必修1
思考与交流
1、硫酸、硝酸、盐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用什么特点?
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酸
2、这些特点与酸的通性有什么关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
HA=H++A—
3、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2H++SO42-
一、硫酸(H2SO4)
①与指示剂反应;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
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与盐的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⑤与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碱
Cu(OH)2
石蕊试液
H2SO4
=
SO42-+2H+
SO42-
SO42-
SO42-
H+
H+
H+
金属Fe
金属氧化物
CuO
盐
(BaCl2)
稀硫酸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①、纯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常用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
1、物理性质
②、纯硫酸难挥发,沸点338℃。
(高沸点酸)
③、密度:质量分数为98.3%的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二)浓硫酸
: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④、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浓硫酸的特点“两高”、“两大”:高沸点,密度高,溶解度大,溶解放热量大。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思考:如何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或沿着玻璃棒)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将浓硫酸与其它低密度的液体混合时,方法与硫酸在水中的溶解方法相同。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讨论】:现有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无标签,试剂瓶大小一样,酸的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怎样识别?根据是什么?
气味、状态(油状)、
重量、白雾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浓硫酸的特性
⑴
吸水性
用途:可以作干燥剂
浓硫酸吸收物质本来就有的水),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可用来干燥与它不起反应的气体,如
H2、O2、Cl2、CO2、CO、CH4、SO2、N2、NO2、NO、HCl。
不能干燥NH3、H2S、HBr、HI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⑵
脱水性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实验】取1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入几滴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再加入10mL浓硫酸,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观察物质的颜色、体积变化并闻味。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蔗糖
反应如下:
C12H22O11
12C+11H2O
浓H2SO4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实验4-9
】
浸有碱液的棉团
品红溶液
石蕊溶液
浸有碱液的棉团的作用,吸收多余的SO2,防止大气污染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反应物
条件
现象
结论
有使品红褪色
的气体产生
产物为SO2
溶液变蓝
产物有铜盐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铜和
稀硫酸
铜和
浓硫酸
无变化
常温下不反应
无变化
常温下不反应
无变化
加热也不反应
铜分别和浓、稀硫酸反应比较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①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Cu
+
2H2SO4(浓)
=
CuSO4+
SO2↑+
2H2O
0
+6
+2
+4
失2e-×1
得2e-×1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若铜过量,硫酸能否完全反应?为什么?
(3)氧化性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在常温下,浓硫酸跟某些金属,如铁、铝等接触时,能够使金属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跟硫酸发生反应(钝化现象)。因此,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但受热时,浓硫酸可以与Fe、Al反应。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运硫酸的铁罐车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②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2H2SO4(浓)+C==CO2↑+2H2O+2SO2↑
△
气态的CO2、SO2从炭的空隙中冲出,导致了炭内形成无数个分布不均的孔洞,使炭呈多孔蓬松状。
还原剂
氧化剂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提供以下试剂与装置(装置可多次使用):
品红
KMnO4溶液
饱和NaHCO3
澄清石灰水
无水硫酸铜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仪器连接如下:
说明:应首先用无水硫酸铜验证水,然后用品红验证二氧化硫,再用高锰酸钾氧化多余的二氧化硫,接着再次验证二氧化硫是否全部被氧化,最后才验证二氧化碳。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③与活泼金属
常温下,与铁和铝等接触发生钝化
受热时,能跟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思考】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是否有氧化性?如果有,其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有何不同?
浓硫酸与稀硫酸比较:
稀H2SO4:由H+和SO42-构成——弱氧化性(由H+体现)——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浓H2SO4:由H2SO4分子构成——强氧化性(由
S
体现)—
加热时可与大多数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反应,通常生成SO2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练习: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
(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7)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
答案:
(1)脱水性
(2)
吸水性
(3)
酸性
(4)酸性和强氧化性
(5)难挥发性
(6)强氧化性
(7)强酸性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3、硫酸的用途:
①高沸点——制取挥发性酸。
②吸水性——做干燥剂。
③脱水性——做催化剂。
④酸性——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制取硫酸盐、制造化肥。
⑤强氧化性——制炸药。
硫酸的消费量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水平的标志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化工基本原料之一,故素有“化学工业之母”之称。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难挥发性
浓硫酸的特性
2、吸水性
3、脱水性
4、强氧化性
S
-2
+6
S
S
0
S
+4
被氧化
被氧化
被氧化
被还原
被还原
被还原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