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课时教学案
课题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 主备课人 授课时间 第 周
教学目标 1、掌握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2、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相应的预防措施。3、掌握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定义。4、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5、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学法指导 杜朗口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摘要二、例:例1、指出以下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别属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1)“非典”期间,将“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隔离开来:________。(2)消灭苍蝇、蚊子、臭虫和老鼠:________。(3)不喝生水、不吃生菜:________。(4)搞好个人卫生:________。(5)不与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接触:________。(6)预防接种:________。例2、计划免疫的作用是( )A.使其产生某种抗体,能抵抗所有传染病 B.使其产生某种抗原,能抵抗所有传染病C.使其产生某种抗体,能抵抗某种传染病 D.使其产生某种抗原,能抵抗某种传染病
教学过程 例3、阅读下列有关炭疽病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牛、马、羊等草食牲畜最易得此病,主要症状为高热、黏膜紫黑、呼吸困难等,常常来不及医治而死。尸体应烧毁或深埋。健畜每年接种减毒的炭疽杆菌菌苗。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可引起人类炭疽病,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对炭疽病进行过深入研究,发明了制造疫苗的方法和预防接种,从而使免疫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病原体毒性减低,称为___________,它不具备感染性,经注射、口服、鼻吸等方法进入健畜体内,使健畜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从而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 ___。(2)带菌的牛、羊等对健康人来说是____ ____,健康人可以称为___ _____,病畜尸体烧毁或深埋属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 ____。(3)按传播途径分,炭疽病是一种________传染病。法国一科学家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进行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分析回答:(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________起作用,使体内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例4、某家庭中,父亲是肺结核病患者,女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了卡介苗,儿子因故没有接种卡介苗。一年后体检发现,儿子患了肺结核,女儿肺部正常,未见有结核杆菌。据此回答:(1)引起肺结核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在分类学上它属于________。(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父亲是________,儿子患病前属于________,患病以后是________。(3)女儿没有患病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集体备课意见 备课组长: 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
免疫
免疫
组成: 和
功能:
传染病
传染源:能散播 的 或 。
传播途径:指 由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以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 缺乏 而易感染该病的人。
流行的基本环节
控制传染源:如:
切断传播途径:如:
保护易感人群:如
预防措施
定义:由 引起,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具有 性和 性。
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 和
功能:
第二道防线
组成: 和
功能:
免疫的功能
抵抗 侵入,防止疾病产生
监视、 和清除体内产生的 细胞,(如 )
计划免疫
疫苗:杀死或减毒的 制成的生物制品。
定义: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 目的。
传染病和免疫
意义: 。
清除体内 、 和损伤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