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通用作文辅导专题16 探索或创新 课件(共2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通用作文辅导专题16 探索或创新 课件(共2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31 06:35: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索或创新
教学目标:
1.
回忆自己探索的经历,选择典型的素材;
2.
描绘自己的创新过程,克服困难的经过;
3、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自己勇于开拓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择典型的素材,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自己勇于开拓的精神。
一、导入:
读下面的故事: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虽然能发出亮光,但光线刺眼,寿命短。
于是,爱迪生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用炭条、白金丝,还有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都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爱迪生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发现可以用棉线做灯丝,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年10月21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爱迪生经进一步试验发现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此后,电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从中感受到,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来源于不懈的追求,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一定有这样的探索经历。今天,我们来回忆这难忘的经历,并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
一、确定中心和选材
这种题材的作文,除了展现自己的探索过程以外,也要突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可选择的素材范围很广:
(1)尝试某种科学实验;
(2)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
(3)观察类的作文,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某种活动等。
二、文章的重点段落描写
示例一
探索静电现象
教室里顿时安静了许多,都认认真真地撕了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一不留神吹走了小纸片。教室里只听到不时传来撕破纸片的嗤嗤声。过不多久,同学们都撕好了。老师又让我们将摩擦好的尺拿好,渐渐地靠近小纸片。这时,只见许多小纸片像着了魔似的,全粘在了尺子上。有的纸片像壁虎一样紧贴着尺子不肯下来;有的纸片仿佛在练习芭蕾舞,倒悬着贴在尺子上;还有的似乎不舍得与其它纸片朋友分离,甚至拉着朋友悬在尺子上了。这时有个同学突发奇想:“要是用木尺子会怎样呢?”他把木尺子在头发上擦了又擦,放在碎纸屑里,碎纸屑却一点儿也没动。我急忙翻开课本一看,原来是静电在作怪。当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带有正电荷的纸片时,由于尺与头发摩擦过而产生了静电,使得小纸片被吸附在了尺子上。
【点评】这段的描写很生动,同学们撕纸片时的样子,纸片粘在塑料尺子上时的样子,“有的纸片像壁虎一样紧贴着尺子不肯下来;有的纸片仿佛在练习芭蕾舞,倒悬着贴在尺子上;还有的似乎不舍得与其它纸片朋友分离,甚至拉着朋友悬在尺子上了。”排比句的运用,使语句很精彩。还有一个同学用木尺子做尝试,激发了我的思考。所有的描写烘托出当时做实验时的氛围,也表现了我们的探索精神。
示例二
观察小草
一阵春风过后,柔嫩的小草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跳舞嬉戏。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呢!
你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们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过后,突如其来的下了一场暴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我蹲在地上,想用手把它们扶起来。可是它们身上的雨水实在太沉重了。我三番两次地想把它们扶起,可是它们依然倒了下去。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看样子,这次小草真的不行了。”
然而,第二天清晨,小草居然慢慢地挺直了腰身,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水珠。但是却在热情地迎接阳光的抚慰。是啊!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可是它们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话是对小草精神的最好诠释。
【点评】这部分首先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快乐的样子。之后在暴风雨的摧残下,小草歪歪斜斜。“我”的动作描写“我蹲在地上,想用手把它们扶起来”“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语言描写“唉,看样子,这次小草真的不行了”,在表现小草精神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我”的同情心,对小草的呵护。由此引出第三段“我”的感受。
示例三
做万花筒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动手制作万花筒。光的反射原理是怎么回事呢?我急忙找来物理书,一探究竟。我又上网查资料。原来,那些“花”的原材料只不过是一些彩色的碎纸屑,用几块玻璃互相反射形成的。
我用胶水把镜片粘在一起,我拿硬纸板卷成一个纸筒放在外边,又剪了一些碎纸屑放进去。我的万花筒做成了,我迫不及待地在光亮处看了起来。糟糕,不管怎么转,怎么什么“花”也没有啊?
我不停地转,急了我一头的汗。不行,还得继续查资料,到底是哪的问题啊?我向老师请教。老师看了看,笑着说:“你这三块玻璃,应该组成一个三棱柱,这样才能形成多次反射。”老师还在纸上给我画了光路图,我恍然大悟,于是我又重新做了起来。我把三块玻璃重新排好了位置。再旋转万花筒,碎屑的排列发生了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花型。真是太美妙了!
【点评】这段写的是我尝试做万花筒的过程。当呈现不出来花的时候,作者积极向老师请教。其中的细节描写很精彩:“我不停地转,急了我一头的汗。不行,还得继续查资料,到底是哪的问题啊?”
示例四
“新型鞋垫”小发明
每到过年走亲戚的时候,妈妈总是愁的不得了,因为来的人太多,穿拖鞋太麻烦,不穿吧,穿着鞋直接进来又太脏。爸爸说发鞋套吧。可是一大堆人站在那儿都等着套鞋套,这多尴尬呀。
听完爸爸妈妈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有一种东西能够不像鞋套那样麻烦,还能把脏的鞋底隔开就好了。我紧锁眉头,想呀想,忽然头脑中诞生出了一个新奇的东西。
首先我拿了两张包电器用的薄胶塑纸,剪了两只36码鞋子大小的鞋垫儿,然后在上下两个圆弧处粘上两条双面胶,揭开上面的光滑的附贴纸,一双隔脏鞋垫儿就完成了。我把妈妈拉过来,让她穿上外出的鞋,然后再踩到我的鞋垫儿上去,我急切地说:“妈妈,走几步”。妈妈缓缓地走了几步,前面是粘住了,可后面呢,由于是高跟鞋,鞋跟很小,妈妈的鞋跟没有和后面的胶粘住,走起来鞋垫就掉下来了。有了,我拿起双面胶把后面部分全沾满,这下就能粘牢了。
妈妈穿着我做的鞋垫儿,在家里来回地走,觉得既舒服又牢固。我们全家动工,不一会儿,30双鞋垫儿就做好了。
【点评】这段写的是我的一项小发明——“新型鞋垫”。虽然这个发明的可利用性还有待商榷,但是很佩服作者的奇思妙想。作者在叙述制作经过的时候,有自己的冥思苦想“紧锁眉头,想呀想,忽然头脑中诞生出了一个新奇的东西”,也遇到了实际情况中的困难——高跟鞋粘不住,但作者自己想办法,克服难关,最后“30双鞋垫儿就做好了”,整个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
三、范文示例
示例一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某一天,妈妈给了我一些喇叭花的种子,让我种在阳台上的花盆里。
“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从最开始就这样认为,于就随意埋下了种子,又浇了浇水。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星期过去之后,花没有发芽,估计已经死了。
第二次,我明显比第一次认真,每天早晨给花浇水,施肥,每天傍晚给花儿松土,除草,芽儿依旧不发,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星期,又失败了。每每经过这空无一物的花盆,心里凉凉的。妈妈似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可是每次她只说两个字“用心”。
用心?难道我第二次就没有用心吗?我不禁对这二字产生了怀疑,我前往楼下开花店的阿姨家,告诉了她这“用心”二字,她听后微微一笑,道“没错,就是用心”。并告诉我一些种花的注意事项。
我抱以试试看的心态,做最后的一次尝试。这一次,我比往常几次都要细心。除了日常的浇水、施肥、除草,自己每天还观察着花的生长情况,并找个专门的小本做记录。记得有一堂生物课上,我听老师说喇叭花喜爱偏酸性的泥土,周末我漫步花鸟市场,只为寻找一小包酸性的泥土。我这转转,那瞧瞧,当目光锁定在那点儿泥土时,我兴奋得跳了起来。我喜滋滋捧着这点儿泥土回家,妈妈好奇地说:“又买到了什么零食吗?看把你美的。”我笑着说:“是给花的好吃的。”
现在回想起当时自己的焦急情绪,不禁觉得有些傻。最终喇叭花还是在我的精心呵护下茁壮长大了,并开出了娇艳的花。
当我把花儿向妈妈展示时,妈妈笑着对我说:“你终于感受到了‘用心’的真谛了。”再次回想起之前自己所做的一切,我累过、笑过、不安过、也欣喜过,这或许就是“用心”吧!
从此,我埋下了一颗用心的种子,用自己的眼睛体味生活中的一切。
【点评】这篇文章讲述了自己三次种喇叭花的经过,从前两次的失败,到第三次的成功,中间有妈妈别有深意的“用心”二字,也有我向开花店的阿姨请教的经历,还有我去市场买酸性泥土的过程,表现了我不断探索的精神。特别是我买泥土的细节描写:“我这转转,那瞧瞧,当目光锁定在那点儿泥土时,我兴奋得跳了起来。我喜滋滋捧着这点儿泥土回家。”都表现了付出努力,获得成果的喜悦。
示例二
一次有趣的探索
我正在书房做作业,从厨房传来妈妈的喊声:“小杰,快来啊!”我立即放下笔,准备美餐一顿。来到厨房直接妈妈拨拉着一盘带皮的鸡蛋,问我:“你知道这些鸡蛋哪些是生的?哪些是熟的吗?”“这个……”我愣住了。“你爸爸昨天把我早晨煮的鸡蛋和生鸡蛋放在一起了。”妈妈解释说。我摸了摸鸡蛋,不是热的,这该怎么办呢?我挠了挠脑袋。
有了,把它们全敲开不就得了。我正要一个个试试,妈妈马上夺过来:“这还要你说呀,这不是浪费了吗?你再想想。”这该怎么办呢?我盯着这鸡蛋想了半天,瞧瞧这个,摸摸那个,急得直发慌。忽然我灵机一动,对了,先查查资料。我跑进书房,把封尘百年的《百科全书》找出来,嘴里嘀咕着:“现在你可以派上用场了。”我从目录搜索,翻了一页又一页还是翻不到,我继续寻找。终于在“生活之谜”中发现了,我一蹦三尺高。
我去验证一下,把一个鸡蛋放在桌上,开始旋转,鸡蛋飞速地转着,这是熟的。又拿了一个,这个鸡蛋转起来摇摇摆摆,这是生的。妈妈感到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生鸡蛋里面的蛋黄蛋白没有凝固,转起来液体会流动,所以摇摆;而熟的全凝固了,转起来只会飞快地转,不会摇摆。”妈妈也恍然大悟,笑着对我说:“真有本事啊!”
哈哈,我真是太高兴了,真没想到一个普通的鸡蛋还有这么大的道理,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呀!这次的探索让我受益匪浅。
【点评】这篇作文记叙了一次自己探索的经历。事件本身很简单,就是区分生熟鸡蛋的过程,然而我们读后却感到趣味十足。我和妈妈的对话,促进情节的发展,由最开始我要敲开所有的鸡蛋,到后来我从书籍中找答案。其中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我当时的状态:“瞧瞧这个,摸摸那个,急得直发慌”“翻了一页又一页还是翻不到”“一蹦三尺高”等,表现了我积极探索的过程。
示例三
观察蚂蚁
今天,项老师带领我们到学校的后面去观察蚂蚁。
我们观察蚂蚁的地方都有糖堆,白花花的,我们就蹲在那里看看有没有蚂蚁发现我们放的白糖。
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发现了一只红色蚂蚁了,这只蚂蚁边走边摇动着触须。它一发现食物,就立刻跑回去了,蚂蚁果然不自私。我们追随着这只蚂蚁,就发现了蚂蚁的洞穴。不过你不仔细看,你也发现不出来呢!他们的洞穴就在一个石板后面,门口还有一株草遮着呢。洞穴又长又深,最多不过一指宽。好多蚂蚁在洞门口做热身运动似的。这只蚂蚁摇头晃脑,好像在叫其他蚂蚁出来。
可是半天都没有动静。我蹲在地上,脚蹲麻了,脸上也流出了汗。真想站起来。可一颗求知的心在驱使着我,于是我又蹲下来,歪着头,瞪圆了眼睛,继续观察。
过了一会儿,几只蚂蚁出来了。不过它们可不是过来吃的,它们在食物旁边走来走去,就回去了。
这群蚂蚁一回去,再过来的可不少了。这一出来,他们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和军人一样有精神,走的路线和第一只一模一样呢!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说:“蚂蚁传递信息是靠触角,和身体留下的气味。”我仔细思索着老师的话,这跟线路问题有什么关系呢?我忽然就明白了,原来前几只蚂蚁是靠身体的气味留下线路,这样来给蚂蚁的大部队引路呀!
这只这队伍整齐地到了食物的边上,勤奋地把糖搬回家。这些蚂蚁把糖运回家的方法可多了。有的直接用牙咬,有的拼命地推,还有企图搬大块的,只好叫朋友一起来搬……
这么一大堆糖,只一会儿工夫,只剩下一点儿了,这些蚂蚁强得真猛呀!这些虽然都是一群渺小、卑微的小蚂蚁,但是我们依然要像它们学习团结、友善,有好东西要和他人分享的高尚品质。今天,我的收获还真是不少啊!
【点评】这段描写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很细致,可以看出是作者认真观察后写出的。中间贯穿着作者的思考:“这跟线路问题有什么关系呢?我忽然就明白了,原来前几只蚂蚁是靠身体的气味留下线路,这样来给蚂蚁的大部队引路呀!”还有最后要学习蚂蚁团结、友善的精神,是作者经过认真观察后感受到的。另外,展现自己认真观察的描写部分也很精彩:“我蹲在地上,脚蹲麻了,脸上也流出了汗。真想站起来。可一颗求知的心在驱使着我,于是我又蹲下来,歪着头,瞪圆了眼睛,继续观察。”
练习:
毛泽东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你也一定有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经历。比如克服困难学会了一种技能,克服困难完成了一项任务,克服内心的障碍做了某件事情……请把“
并不难”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00
(部分作文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探索或创新
教学目标:
1.
回忆自己探索的经历,选择典型的素材;
2.
描绘自己的创新过程,克服困难的经过;
3、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自己勇于开拓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择典型的素材,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自己勇于开拓的精神。



导入
读下面的故事: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虽然能发出亮光,但光线刺眼,寿命短。
于是,爱迪生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用炭条、白金丝,还有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都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爱迪生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发现可以用棉线做灯丝,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年10月21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爱迪生经进一步试验发现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此后,电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导入
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从中感受到,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来源于不懈的追求,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一定有这样的探索经历。今天,我们来回忆这难忘的经历,并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
一、确定中心和选材
这种题材的作文,除了展现自己的探索过程以外,也要突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可选择的素材范围很广:
(1)尝试某种科学实验;
(2)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
(3)观察类的作文,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某种活动等。
呈现与练习
二、文章的重点段落描写
示例一
探索静电现象
教室里顿时安静了许多,都认认真真地撕了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一不留神吹走了小纸片。教室里只听到不时传来撕破纸片的嗤嗤声。过不多久,同学们都撕好了。老师又让我们将摩擦好的尺拿好,渐渐地靠近小纸片。这时,只见许多小纸片像着了魔似的,全粘在了尺子上。有的纸片像壁虎一样紧贴着尺子不肯下来;有的纸片仿佛在练习芭蕾舞,倒悬着贴在尺子上;还有的似乎不舍得与其它纸片朋友分离,甚至拉着朋友悬在尺子上了。这时有个同学突发奇想:“要是用木尺子会怎样呢?”他把木尺子在头发上擦了又擦,放在碎纸屑里,碎纸屑却一点儿也没动。我急忙翻开课本一看,原来是静电在作怪。当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带有正电荷的纸片时,由于尺与头发摩擦过而产生了静电,使得小纸片被吸附在了尺子上。
【点评】这段的描写很生动,同学们撕纸片时的样子,纸片粘在塑料尺子上时的样子,“有的纸片像壁虎一样紧贴着尺子不肯下来;有的纸片仿佛在练习芭蕾舞,倒悬着贴在尺子上;还有的似乎不舍得与其它纸片朋友分离,甚至拉着朋友悬在尺子上了。”排比句的运用,使语句很精彩。还有一个同学用木尺子做尝试,激发了我的思考。所有的描写烘托出当时做实验时的氛围,也表现了我们的探索精神。
示例二
观察小草
一阵春风过后,柔嫩的小草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跳舞嬉戏。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呢!
你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们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过后,突如其来的下了一场暴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我蹲在地上,想用手把它们扶起来。可是它们身上的雨水实在太沉重了。我三番两次地想把它们扶起,可是它们依然倒了下去。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看样子,这次小草真的不行了。”
然而,第二天清晨,小草居然慢慢地挺直了腰身,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水珠。但是却在热情地迎接阳光的抚慰。是啊!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可是它们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话是对小草精神的最好诠释。
【点评】这部分首先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快乐的样子。之后在暴风雨的摧残下,小草歪歪斜斜。“我”的动作描写“我蹲在地上,想用手把它们扶起来”“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语言描写“唉,看样子,这次小草真的不行了”,在表现小草精神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我”的同情心,对小草的呵护。由此引出第三段“我”的感受。
示例三
做万花筒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动手制作万花筒。光的反射原理是怎么回事呢?我急忙找来物理书,一探究竟。我又上网查资料。原来,那些“花”的原材料只不过是一些彩色的碎纸屑,用几块玻璃互相反射形成的。
我用胶水把镜片粘在一起,我拿硬纸板卷成一个纸筒放在外边,又剪了一些碎纸屑放进去。我的万花筒做成了,我迫不及待地在光亮处看了起来。糟糕,不管怎么转,怎么什么“花”也没有啊?
我不停地转,急了我一头的汗。不行,还得继续查资料,到底是哪的问题啊?我向老师请教。老师看了看,笑着说:“你这三块玻璃,应该组成一个三棱柱,这样才能形成多次反射。”老师还在纸上给我画了光路图,我恍然大悟,于是我又重新做了起来。我把三块玻璃重新排好了位置。再旋转万花筒,碎屑的排列发生了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花型。真是太美妙了!
【点评】这段写的是我尝试做万花筒的过程。当呈现不出来花的时候,作者积极向老师请教。其中的细节描写很精彩:“我不停地转,急了我一头的汗。不行,还得继续查资料,到底是哪的问题啊?”
示例四
“新型鞋垫”小发明
每到过年走亲戚的时候,妈妈总是愁的不得了,因为来的人太多,穿拖鞋太麻烦,不穿吧,穿着鞋直接进来又太脏。爸爸说发鞋套吧。可是一大堆人站在那儿都等着套鞋套,这多尴尬呀。
听完爸爸妈妈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有一种东西能够不像鞋套那样麻烦,还能把脏的鞋底隔开就好了。我紧锁眉头,想呀想,忽然头脑中诞生出了一个新奇的东西。
首先我拿了两张包电器用的薄胶塑纸,剪了两只36码鞋子大小的鞋垫儿,然后在上下两个圆弧处粘上两条双面胶,揭开上面的光滑的附贴纸,一双隔脏鞋垫儿就完成了。我把妈妈拉过来,让她穿上外出的鞋,然后再踩到我的鞋垫儿上去,我急切地说:“妈
妈,走几步”。妈妈缓缓地走了几步,前面是粘住了,可后面呢,由于是高跟鞋,鞋跟很小,妈妈的鞋跟没有和后面的胶粘住,走起来鞋垫就掉下来了。有了,我拿起双面胶把后面部分全沾满,这下就能粘牢了。
妈妈穿着我做的鞋垫儿,在家里来回地走,觉得既舒服又牢固。我们全家动工,不一会儿,30双鞋垫儿就做好了。
【点评】这段写的是我的一项小发明——“新型鞋垫”。虽然这个发明的可利用性还有待商榷,但是很佩服作者的奇思妙想。作者在叙述制作经过的时候,有自己的冥思苦想“紧锁眉头,想呀想,忽然头脑中诞生出了一个新奇的东西”,也遇到了实际情况中的困难——高跟鞋粘不住,但作者自己想办法,克服难关,最后“30双鞋垫儿就做好了”,整个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
三、范文示例
示例一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某一天,妈妈给了我一些喇叭花的种子,让我种在阳台上的花盆里。
“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从最开始就这样认为,于就随意埋下了种子,又浇了浇水。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星期过去之后,花没有发芽,估计已经死了。
第二次,我明显比第一次认真,每天早晨给花浇水,施肥,每天傍晚给花儿松土,除草,芽儿依旧不发,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星期,又失败了。每每经过这空无一物的花盆,心里凉凉的。妈妈似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可是每次她只说两个字“用心”。
用心?难道我第二次就没有用心吗?我不禁对这二字产生了怀疑,我前往楼下开花
店的阿姨家,告诉了她这“用心”二字,她听后微微一笑,道“没错,就是用心”。并告诉我一些种花的注意事项。
我抱以试试看的心态,做最后的一次尝试。这一次,我比往常几次都要细心。除了日常的浇水、施肥、除草,自己每天还观察着花的生长情况,并找个专门的小本做记录。记得有一堂生物课上,我听老师说喇叭花喜爱偏酸性的泥土,周末我漫步花鸟市场,只为寻找一小包酸性的泥土。我这转转,那瞧瞧,当目光锁定在那点儿泥土时,我兴奋得跳了起来。我喜滋滋捧着这点儿泥土回家,妈妈好奇地说:“又买到了什么零食吗?看把你美的。”我笑着说:“是给花的好吃的。”
现在回想起当时自己的焦急情绪,不禁觉得有些傻。最终喇叭花还是在我的精心呵护下茁壮长大了,并开出了娇艳的花。
当我把花儿向妈妈展示时,妈妈笑着对我说:“你终于感受到了‘用心’的真谛了。”再次回想起之前自己所做的一切,我累过、笑过、不安过、也欣喜过,这或许就是“用心”吧!
从此,我埋下了一颗用心的种子,用自己的眼睛体味生活中的一切。
呈现与练习
【点评】这篇文章讲述了自己三次种喇叭花的经过,从前两次的失败,到第三次的成功,中间有妈妈别有深意的“用心”二字,也有我向开花店的阿姨请教的经历,还有我去市场买酸性泥土的过程,表现了我不断探索的精神。特别是我买泥土的细节描写:“我这转转,那瞧瞧,当目光锁定在那点儿泥土时,我兴奋得跳了起来。我喜滋滋捧着这点儿泥土回家。”都表现了付出努力,获得成果的喜悦。
示例二
一次有趣的探索
我正在书房做作业,从厨房传来妈妈的喊声:“小杰,快来啊!”我立即放下笔,准备美餐一顿。来到厨房直接妈妈拨拉着一盘带皮的鸡蛋,问我:“你知道这些鸡蛋哪些是生的?哪些是熟的吗?”“这个……”我愣住了。“你爸爸昨天把我早晨煮的鸡蛋和生鸡蛋放在一起了。”妈妈解释说。我摸了摸鸡蛋,不是热的,这该怎么办呢?我挠了挠脑袋。
有了,把它们全敲开不就得了。我正要一个个试试,妈妈马上夺过来:“这还要你说呀,这不是浪费了吗?你再想想。”这该怎么办呢?我盯着这鸡蛋想了半天,瞧瞧这个,摸摸那个,急得直发慌。忽然我灵机一动,对了,先查查资料。我跑进书房,把封
尘百年的《百科全书》找出来,嘴里嘀咕着:“现在你可以派上用场了。”我从目录搜索,翻了一页又一页还是翻不到,我继续寻找。终于在“生活之谜”中发现了,我一蹦三尺高。
我去验证一下,把一个鸡蛋放在桌上,开始旋转,鸡蛋飞速地转着,这是熟的。又拿了一个,这个鸡蛋转起来摇摇摆摆,这是生的。妈妈感到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生鸡蛋里面的蛋黄蛋白没有凝固,转起来液体会流动,所以摇摆;而熟的全凝固了,转起来只会飞快地转,不会摇摆。”妈妈也恍然大悟,笑着对我说:“真有本事啊!”
哈哈,我真是太高兴了,真没想到一个普通的鸡蛋还有这么大的道理,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呀!这次的探索让我受益匪浅。
【点评】这篇作文记叙了一次自己探索的经历。事件本身很简单,就是区分生熟鸡蛋的过程,然而我们读后却感到趣味十足。我和妈妈的对话,促进情节的发展,由最开始我要敲开所有的鸡蛋,到后来我从书籍中找答案。其中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我当时的状态:“瞧瞧这个,摸摸那个,急得直发慌”“翻了一页又一页还是翻不到”“一蹦三尺高”等,表现了我积极探索的过程。
示例三
观察蚂蚁
今天,项老师带领我们到学校的后面去观察蚂蚁。
我们观察蚂蚁的地方都有糖堆,白花花的,我们就蹲在那里看看有没有蚂蚁发现我们放的白糖。
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发现了一只红色蚂蚁了,这只蚂蚁边走边摇动着触须。它一发现食物,就立刻跑回去了,蚂蚁果然不自私。我们追随着这只蚂蚁,就发现了蚂蚁的洞穴。不过你不仔细看,你也发现不出来呢!他们的洞穴就在一个石板后面,门口还有一株草遮着呢。洞穴又长又深,最多不过一指宽。好多蚂蚁在洞门口做热身运动似的。这只蚂蚁摇头晃脑,好像在叫其他蚂蚁出来。
过了一会而儿,几只蚂蚁出来了。不过它们可不是过来吃的,它们在食物旁边走来走去,就回去了。
这群蚂蚁一回去,再过来的可不少了。这一出来,他们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和军人一样有精神,走的路线和第一只一模一样呢!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说:“蚂蚁传递信息是靠触角,和身体留下的气味。”我仔细思索着老师的话,这跟线路问题有什么关系呢?我忽然就明白了,原来前几只蚂蚁是靠身体的气味留下线路,这样来给蚂蚁的大部队引路呀!
这只这队伍整齐地到了食物的边上,勤奋地把糖搬回家。这些蚂蚁把糖运回家的方法可多了。
有的直接用牙咬,有的拼命地推,还有企图搬大块的,只好叫朋友一起来搬……
这么一大堆糖,只一会儿工夫,只剩下一点儿了,这些蚂蚁强得真猛呀!这些虽然都是一群渺小、卑微的小蚂蚁,但是我们依然要像它们学习团结、友善,有好东西要和他人分享的高尚品质。
【点评】这段描写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很细致,可以看出是作者认真观察后写出的。中间贯穿着作者的思考:“这跟线路问题有什么关系呢?我忽然就明白了,原来前几只蚂蚁是靠身体的气味留下线路,这样来给蚂蚁的大部队引路呀!”还有最后要学习蚂蚁团结、友善的精神,是作者经过认真观察后感受到的。另外,其实这段还可以再加一些自己观察时的样子,比如“蹲在地上,目不转睛”之类,来突出自己认真观察的特点。
【练习】
毛泽东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你也一定有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经历。比如克服困难学会了一种技能,克服困难完成了一项任务,克服内心的障碍做了某件事情……请把“
并不难”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