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5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2.能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4.在画轴对称图形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难点:能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一、情境导入 
教师课前准备各种轴对称图片(枫叶,花朵,剪纸图案,建筑图片) 
师:你看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1:看起来很漂亮! 
生2:有的图片的上下相同,有的图片的左右一样。看起来比较对称,有美感。 
师:这些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例1各种形状的纸,来玩一玩对折纸游戏。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有①②③⑤⑥图形的纸可以对折,而有④图形的纸不能对折。 
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应该是轴对称图形的纸就可以玩对折,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纸就不可以玩对折游戏。 
师:说得很对!像图形①②③⑤⑥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通常折痕和对称轴都用虚线来表示。 
生1:我知道了,像图形④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2:但看起来平行四边形挺像轴对称图形的啊。 
师:自己折一折,看能否做到两边完全重合。 
2.自学教材第33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成“试一试”,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生1: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通常用超出图形的虚线来表示。 
生2:在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 
3.仔细观察例2的6个图形。 
(1)小组内讨论一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全班交流你的想法。 
生:我是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的。 
教师证实学生的判断。 
(2)动手完成教材第34页“试一试”,汇报交流。 
4.教学例3。 
(1)教师指导探究方法:先找到B的对应点,B点距对称轴有3格的距离,就在右边距对称轴3格的相应位置上确定B的对应点。连接另外两点,画出了图形的另一半。 
(2)指导完成第35页“试一试”。 
①确定对称轴。 
②找到关键的对应点。 
③顺次连接关键的对应点。 
三、课堂巩固 
完成第35页“课堂活动”。 
第1题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明白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 
第2题归纳学过的平面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等。 
四、课堂小结 
1.轴对称图形需判断,找出对称轴是关键;对称轴是虚线,找准位置是难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首先找准对应点,顺次连接便出现。 
2.说说你知道了有关轴对称图形的哪些知识?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第1~5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 
折痕和对称轴通常用超出图形的虚线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