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1一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含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1一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含4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30 22: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第1节 一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与估算。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
2.谈话: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4.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明确任务,小组分工。
教师出示例题1,并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算式写在小白板上,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要把不同的想法和算法,记录下来,最后每个小组把本组的算法综合整理一下,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做一次汇报交流。
2.全班交流,分享收获。
师:汇报时,为了让大家很快读懂你的想法,一定要拿好你的小白板,边解说边演示,好吗?另外,如果有前面的小组已经讲过的内容或者方法,后面的小组就不要再重复,但是可以针对不同点做出补充。
第一组代表发言:我们组是这样想的,这里有3盒鸡蛋,每盒有20个,我们就想到用连加的方法,即20+20+20=60。
第二组代表发言:我们组是这样想的,这里每盒鸡蛋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就有3个20,我们就用20×3或者3×20这个算式来解决问题。在计算时,我们想20就是2个十,2个十乘3就是6个十,就是60。所以20×3=60。
第三组代表发言:我们组的算法和他们都不同,我们假装20的0看不见,20就变成了2,再根据口诀二三得六,就算出20×3=60。
师:对于第三组的发言,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1:我感觉他们的想法是对的,我爸爸在家里就是这样教我的。
生2:我认为第三组的算法好像有问题,虽然得数是对的,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要把0假装看不见呢?为什么在6的后面又加上0呢?
课堂陷入了沉默……
师:我来帮助你们解开这个谜团吧。如果把这三个组的方法结合起来看,其实都是对的,20+20+20=60与20×3有什么联系吗?
生3:都可以表示3个20相加等于60。
师:对,计算3个20的和,用乘法更加简便。第三组的想法我们可以和第二组的想法结合起来看,遮住0,其实就是把20看作2个十,在积的末尾又添上0,其实就是表示这个6的意思是6个十。既然这三种方法都是对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生4:我对比了一下,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因为这种方法使用的是以前学过的乘法口诀。
师: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下面,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30×4,40×8,5×60。
3.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要求说出计算过程。
4.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在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时,可以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利用乘法口诀算出积,但是这个结果表示的是几个十,所以在积的后面要添上1个0。
(二)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明确任务。
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你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方块?”(出示例题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白板上,2分钟后我们来交流两个问题:①你是怎样列式的?②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2.学生独立思考,并把算式写在白板上。
3.全班交流,统一意见。
生1:我列出的算式是13+13=26,我感觉这道题目很简单。
生2:我的算式是13×2,我想13=10+3,10×2=20,3×2=6,20+6=26。所以13×2=26。
生3:我的算式是2×13,我是这样想的,把13分成10和3,先算3乘2得到6,再算10乘2得到20,最后用6加20等于26。
师:你们更喜欢哪种算法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每种算法进行点评。并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算式和方块图有机结合,揭示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义,让学生理解算理。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计算:32×3,24×2,3×12,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估算)
(三)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1.出示例题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图中小男孩的问题是“6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在这个问题中,“大约”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呢?
生1:大约就是不要求算出这6筐梨的准确数据,只要算出和准确值很接近的数就可以了。
生2:我们可以把32看作30,这里有6筐,就可以看作6个30,根据例题1的计算方法,可以算出30×6=180(千克)。
师:为什么要把32看作30,而没有看作40呢?
生3:32和30相差2,但是看作40就相差了8,如果看作40算出的结果就和准确的结果相差太远了。
师:对,我们在估算时,估计的结果要和准确值越接近越好。
3.放手让学生继续探究。
师:如果要想知道3袋化肥大约重多少千克,你会怎么估算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算法写在教材第10页的横线上,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4.师生共同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原数的整十数,再用一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夯实基础。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订正时说说前后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主体练习。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3题)
(2)完成“课堂活动”第4题。
3.难点练习,提升能力。
完成“课堂活动”第5题,重点让学生说出把78看作多少来计算,80×7=560(元),560元比准确的结果多还是少,为什么?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再用560和600进行比较,体会估算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你还有哪些地方感到困惑?
3.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
例题1: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学生展示多种算法
答:一共有(  )个鸡蛋。
例题2:一共有多少个方块?
学生展示多种算法
答:一共有(  )个方块。
例题3:6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把32看作30 30×6=180(kg)
答:6筐梨大约重(  )千克。
第2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学会乘法算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并优化算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学会乘法算式的书写格式。
难点:能正确地计算一位数乘整两位数(不进位)的算式,理解笔算算理。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洋洋”超市情境图,喜羊羊推着手推车进入超市购物,在超市大门前的手推车上有许多算式:
50×6=  7×60=  5×20=  30×6=
23×3=  31×3=  42×2=  2×34=
教师:同学们,在“洋洋”超市的手推车上有许多算式,你们还会算吗?
2.开火车口算,选两道题说出算理。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例4)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出示例4图片: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信息:有4堆茶杯,每堆有1盒零2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茶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12×4)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算?
(2)交流口算方法: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1:12×4=48(个) 12=10+2,2×4=8,10×4=40,8+40=48。也就是先算盒子里的茶杯,再算盒子外的茶杯,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预设2:12×4=48(个) 先用4乘个位上的2得8,表示8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4乘十位上的1得4,表示4个十,写在十位上,结果就是48。
预设3:12×4=48(个) 12+12+12+12=48(个)
(3)自主探索,学习用竖式计算。
提问:你们能用乘法竖式来计算12×4吗?
①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交流。
②展示学生计算时出现的情况,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③比较分析,优化算法。
提问:在这两种竖式的写法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都先算了2×4=8,再算10×4=40,最后算8与40合起来是48)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让学生明白第二种写法更加简洁。)
(4)回顾计算过程,交流互动,规范书写。
教师板书:
用纸块盖住十位上的“1”,现出2×4。要求学生算出2×4=8。
提问:你能指出这8个茶杯在图上是哪8个茶杯吗?(盒子外的8个茶杯。)
提问:还有哪些茶杯没有算?(盒子里的茶杯。)
提问:盒子里有多少个茶杯?[一个盒子10个,4个盒子是10×4=40(个)]
用写有“0”的纸块盖住12×4中个位上的2,现出10×4。
提问:是这个意思吗?思考:这个4该写在哪一位上?(4应该写在十位上,因为它表示4个十。)
提问:谁能把计算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12×4时,先用2×4,乘得的积对着因数的个位写;再用10×4,乘得的积对着因数的十位写。)
提问:最后的乘积是多少?(48)(主要引导学生看书上竖式写法)
2.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3页“试一试”。
(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
3.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思考: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是怎样笔算的?
小结:写竖式时,先把两位数的因数写在上面,一位数的因数写在下面,两个因数的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上。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课堂活动”第1题。
(1)交流:3×32怎样写竖式计算?(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独立完成3×32的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2题。
(1)读题,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算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2×4=48(个)
10×4=40 2×4=8 40+8=48
1 2
×
4
4 8
(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第3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2.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从而得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从而得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
难点:能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式,理解笔算算理。
一、复习导入
1.计算:23×3=  2×34=
学生笔算完后,说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教学例5)
(1)多媒体出示例5玩具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找到“有3堆玩具,每堆有24个”的信息和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玩具?”的问题。)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玩具,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24×3)
(2)尝试口算,交流算法。
预设:24×3=72(个) 24=20+4,20×3=60,4×3=12,60+12=72。
(3)尝试笔算。议一议: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学生完成后,抽生汇报。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问:先算个位上的4×3=12,在屏幕的玩具图上是指哪些玩具?
学生指出是每个盒子外的4个玩具后,多媒体形象地演示把这些玩具合起来变成12个玩具的过程。
在竖式上怎样表示12个呢?
(让学生结合玩具图理解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2。)
提问:下一步算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理解下一步应该算十位上的2乘3,乘出来的积要写在十位上。)
追问:除了要把乘出来的积写在十位上,还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乘出来的6个十与刚才进上来的1个十加起来,一共是7个十)
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 4
× 1 3
7 2
(4)同桌互相说说竖式的计算过程,全班一起说一说:先用3乘个位上的4得12,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2;再用3乘十位上的2得6,加上个位进上的1得7写在十位上,结果就是72。
2.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第14页例5下面的试一试:笔算25×3,47×2,29×3。
学生独立计算,抽学生板演。
(2)全班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进一步明白“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3.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提问:今天计算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上次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要注意什么?(注意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课堂活动”第2题第1、2小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用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15页“课堂活动”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并说说每一列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3)全班集体交流,说出计算过程。
4.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3)集体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24×3=72(个)
20×3=60 4×3=12 60+12=72
2 4
× 1 3
7 2
 
第4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6。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2.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正确地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算式,理解笔算算理。
一、复习导入
1.笔算:23×4= 5×31= 4×22= 15×4=
抽二人板演,全班练习。
集体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乘的积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过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又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教学例6)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出示例6的乘车情境图,分析问题并列式。
①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找到“有9辆这样的客车,每辆车准载客35人”的信息。)
②提问:要求9辆这样的大客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想?
(引导学生关注“最多”的含义是,既不能超载,还要坐满。)
③提问:怎样才能求出9辆这样的大客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呢?(列出:35×9)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出每辆车最多载客35人,9辆这样的车最多可以载9个35人。求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估算:请同学们估一估9辆大客车大约可以载客多少人?
①学生独立估算,再与同桌交流估算思路。
②全班交流。
预设1:35×10=350(人) 9接近10,把9看作10。
预设2:40×9=360(人) 35接近40,把35看作40。
……
(3)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先用9乘个位上的5得45,向十位进4,个位上写5;再用9乘十位上的3得27,加上个位进上的4得31个十,在十位写1,在百位上写3,结果就是315。
引导:把你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结果比一比。
提问:比较一下,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一位数乘个位上的数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位;乘十位上的数也满十了,还需要加上个位进上的数,向百位进位。)
2.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45×6,8×25,69×9。
(2)全班交流,说明白“乘的积哪一位满几十,就向那一位的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3.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呢?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课堂活动”第2题第3、4小题。
(1)学生动手操作第3小题,同桌交流操作方法。
(2)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3)全班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交流错误的原因。
(3)全班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35×9=315(人)
3 5
× 4 9
3 1 5
答:最多可以载客3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