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四则混合运算
第1节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的试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4.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复习导入
口算:
3×7= 5×9= 8×4= 9×2= 6×5=
23+14= 35+22= 43+23= 31+55= 25+32=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教学。
(出示例题1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上的内容,将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梳理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同学们去商店购物,文具盒每个7元,买了6个文具盒,又买了一个书包用去55元,他们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要先算出6个文具盒用去多少钱,然后再算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呢?
生:7×6=42(元) 42+55=97(元)
师:大家想想能将这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吗?如果可以,怎样列式?
生1:可以写成“7×6+55”。
生2:还可以写成“55+7×6”。
师:你们认为哪种写法是正确的?
生3:我认为第一种写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列式也是先算7×6,得到42后,再算42加55得97。
师:你的意思是第二种是错误的了?为什么呢?
生3:第二种要先算55+7=62,再算62×6,结果就不对了!
师:你为什么觉得第二种写法就应该是先算55+7呢?
生3:因为写在前面。
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4:不同意,因为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算式才按照从左到右的先后顺序来算。这里有乘有加,不管乘是排在前面或者排在后面都应该先算。所以两个写法都是对的!
师:很好!这位同学讲得非常清楚。那么,你们觉得是分成两个算式来算好呢,还是写成一个算式来算好呢?
生5:两个算式好,因为习惯了。
生6:我觉得写成一个算式好,不要因为习惯了就不学习新知识,那样我们就不会有进步。
生7:两个算式好,因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42,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后直接得出结果,就看不到第一步算没算对!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方法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呢?请大家翻开教材第59页,看看综合算式是怎样让我们看到每一步的计算结果的。
(学生打开教材自学)
生:这次综合算式用的不是一个等号,而是两个等号,而且放的位置也与分步算式不同。
(老师板书过程并介绍)
师:你看得很仔细,像这样的计算格式叫“递等式”。大家再仔细看,第一个等号后面的42是怎样得到的?
生:7乘6。
师:那“+55”呢?
生:是综合算式中还没有计算的部分。
师:很好,递等式中已经计算的部分就只写结果,如果还有没有计算的部分就要抄下来,下一步继续计算。那么大家想一下“55+7×6”的递等式又该怎样写呢?(指名学生板演)
生: 55+7×6
=55+42
=97(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将两个分步算式合为一个综合算式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是为了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又对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回顾与梳理。
师: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的综合算式中有加有乘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
师:那么如果是综合算式里面有减有乘的时候呢?
生:也应该先算乘,再算减。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加和减是平等的,既然加和乘在一起要先算乘,那么减和乘在一起也要先算乘。
三、巩固练习
1.将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3×5=15 6×8=48 3×8=24
15+20=35 48-18=30 56-24=32
2.完成教材第5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例题1
分步:7×6=42(元) 42+55=97(元)
综合: 7×6+55
=42+55
=97(元)
一个算式里有乘有加,应先算乘再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