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版七年级下册 第5章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HS版七年级下册 第5章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30 22: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七下 第5章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
A.绿色植物 B.真菌 C.动物 D.人
2、在一片稻田中,人们总是尽可能的让能量流向(   )
A.稻子 B.所有植物 C.所有生物 D.人类
3、环节动物中的蚯蚓主要食用落叶等腐败物,并把这些腐败物分解为无机物.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4、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
A.一座山上的全部鸟 B.一片草原上的昆虫和小鸟
C.一棵枯树以及上面的苔藓 D.一个湖中的全部生物
5、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
B.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与植物的呼吸作用,碳就完成了全球性循环
C.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储存有最多的能量
D.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6、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
A.恒温培养箱里 B.窗台上 C.药品橱旁 D.冰箱冷藏室里
7、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4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A.甲→乙→丙→丁 B. C. D.
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培养皿中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一个菌落是群落
B.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淘汰原有优势种
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
9、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  )
A.生产者的数量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的数量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0、如图为小娅剪拼的一幅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你认为缺少了的成分的是(  )
A.人类 B.植物 C.太阳 D.鱼类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3题图)
11、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要使E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E的食物链应是(  )
A.A→B→C→E B.A→B→E C.A→D D.A→B→C
12、下列生物中,全部为生产者的一组是(  )
A.磨菇、白菜 B.酵母菌、菠菜 C.海带、丝瓜 D.乳酸菌、紫菜
13、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5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
14、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人工微生态系统应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稳定不变
15、某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是指它(  )
A.能合成有机物
B.能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尿液,以便被生产者利用
C.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能被分解者分解,释放CO2等物质
D.B、C两项
16、在“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你认为数量最少的是(  )
A.草 B.食草昆虫 C.食虫鸟 D.猫头鹰
17、硝化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18、下表是干旱前后某些生态系统价值的估计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态系统 单位面积价值/美元
干旱前 干旱后
热带雨林 2007 401.4
草地 232 23.2
湿地 14785 793.3
农田 92 27.6
A.此表体现了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
B.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和最弱的依次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C.受到损害程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D.如果持续干旱,上述生态系统中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演替
19、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C.恢复力稳定性是由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也会越强
20、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肉类和鸡蛋营养价值高 B.肉类和鸡蛋比粮食和蔬菜少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肉类和鸡蛋含有机物多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50分)
2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包括______成分和 成分。在生物成分中,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是______,绝大多数动物属于______,而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属于 。
2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岛上山茶、棕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海鸟飞掠、蛇虫匍行,海藻丰盛、鱼虾群集,好一派海岛风光。
(1)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 系统;
(2)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能;
(3)岛上海风强劲,各种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A.反应 B.适应 C.变异
23、我国南方建立的“桑基鱼塘”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型,该模式获得了鱼、蚕、桑、沼气的全面丰收。请据图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是______关系;
(2)鱼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和______的利用率。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4、如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狼的数量依次?? ??;
(3)春天,雨量充沛,草类繁多,此时兔子、狼的数量依次???? 。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4)由于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子将会??? ?。
2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等材料制作了2个生态瓶(如图所示),并用凡士林将广口瓶密封,观察其稳定性.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生态瓶构成一个 ,其中各种生物存活时间更长的是 瓶,原因是 ;
(2)小鱼为水藻提供 ,加速生态系统的 ;
(3)当甲瓶达到稳定状态时,向瓶中投放一定数量的植食性小鱼,水藻的种群密度将 ,其抵抗力稳定性将 。
三、简答题(每空3分,共30分)
2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当鼠和昆虫从植物获得相等能量时,蛇的死亡对植物的影响是利
(“大于”或“小于”)害,理由是蛇吃鼠时是处于 营养级,比吃蛙时处于第四营养级获得的能量 ,所以植物会因鼠生物量的增多 ?(“大于”、“小于”或“等于”)昆虫生物量的减少而 (“增多”、“减少”或“不变”); (第26题图)
(3)农田中利用音响模拟鼠的天敌的声音信号驱赶鼠,进行生物防治,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27、如图1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的自我净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其中主要原因是 ;
?(2)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下表所列的五个种群.现测得各种群所含的能量和污染物镉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镉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1,该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种群 A B C D E
能量(kJ) 1.6×109 1.2×109 1.3×108 9.1×107 2.9×107
镉含量(mg.L-1) 0.037 0.036 0.35 0.39 3.4
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了种群间的食物关系图2。
请分析图2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 ?越高,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也越高,即污染物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故该选项符合题意;真菌、动物和 人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故B、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从而养育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因此在一片稻田中,人们总是尽可能的让能量流向稻子。
3、C 解析: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D 解析:A、一座山上的全部鸟并没有包括所有的生物,A错误;B、一片草原上的昆虫和小鸟并没有包括草原上所有的生物,B错误;C、枯树属于无机环境,不属于群落,C错误;D、一个湖中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该群体构成群落,D正确。
5、D 解析:A、食物网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也有竞争关系,A错误;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即细胞呼吸)将遗体、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仅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与植物的呼吸作用,碳不能完成全球化循环,B错误;C、营养级越高,生物同化的能量越少,C错误;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直接相关,D正确。
6、B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所以只有把这个生态球放在有光的地方,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此题目中只有窗台上可以见到光。
7、B 解析: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B选项所示的食物关系最复杂,所以B选项的生态系统最稳定。
8、D 解析:A、一个培养皿中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一个菌落是一个种群,A错误;B、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取代原有优势种,但原有优势种并未被淘汰,B错误;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循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正确。
9、B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调节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动态平衡,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物种的多少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10、C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图中水草、浮萍、水绵 属于植物为生产者;鱼、虾 是动物为消费者;所以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11、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要使E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E的食物链应是最短的那条食物链,即:A→B→E。
12、C 解析:A、蘑菇属于真菌是分解者,白菜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B、酵母菌是真菌是分解者,菠菜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C、海带是藻类植物、丝瓜是被子植物,都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故符合题意;D、乳酸菌啊细菌是分解者,紫菜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
13、C 解析:甲乙两瓶中无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甲乙内的金鱼生存时间较短;丙中有金鱼藻,且有光照,金鱼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金鱼呼吸,因此丙内的金鱼存活时间较长;丁内虽然有金鱼藻,但无光照,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与金鱼争夺氧气,因此丁内的金鱼存活时间最短.可见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丙。
14、D 解析:A、考虑能量输入,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A正确;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B正确;C、不能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光照太强会伤害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C正确;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但保持平衡,D错误。
15、C 解析:动物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无法在体内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为食.动物以绿色植物或其它动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所需的物质.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等排出体外,同时动物排出的粪便或其遗体经过腐生菌的分解后,也能释放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反过来又可以被植物所利用.所以,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16、C 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此食物链中的草是生产者,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都属于消费者,食草昆虫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食虫鸟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猫头鹰则属于三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因而猫头鹰体内的能量最少,其数量也最少。
17、A 解析: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只要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其营养方式就是自养,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硫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其营养方式为自养,是生产者。
18、C 解析:A、此表体现了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食物链最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少,食物链最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弱,B正确;C、据分析可知受到损害程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C错误; D、如果持续干旱,上述生态系统中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演替,D正确。
19、D 解析: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B、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B正确;C、恢复力稳定性是由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C正确;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会越弱,D错误。
20、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顺序不断流动,并且能量是不断递减的,粮食和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可直接固定太阳能,能量来源很广,而肉类和鸡蛋类属于消费者级别,必须由生产者提供能量,且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约10%~20%,相对来说,形成肉类、鸡蛋类所需要的能量更多,饲养成本高,数量少,因而比粮食蔬菜价格要高。
二、填空题
21、非生物; 生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 分解者
22、(1)生态 (2)太阳 (3)B
23、(1)捕食 (2)太阳能?? (3)物质; 能量
24、(1)草、兔、狼;(2)减少;(3)增多; 生态平衡;(4)先增多后减少
25、(1)生态系统??? 甲? ?甲瓶有光照,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2)CO2等无机物? ??物质循环
(3)下降????? 降低
三、简答题
26、(1)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小于 ? 第三 多? 大于? 减少
(3)信息传递
27、(1)河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我净化)
(2)不正确,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超过了20%???? 营养级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