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看》课件(共32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我看》课件(共32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31 09:03:17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学习目标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作者简介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我看》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正如他诗中写到:“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写作背景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叶诗派
资料链接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资料链接
丰润
沉醉
忧戚
枉然
勃发
飘逸
漫游
流盼
摇曳
凝望
rùn
nínɡ

wǎnɡ
chén


màn
pàn

【忧戚】忧伤烦恼。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摇曳】摇荡,晃动。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读诗歌
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1、2节):描绘“我”眼中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
第二层(第3—5节):直接抒情,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初读感知
1.第一节包含哪些意象?表现了春天时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意象
春风
春草
勃勃生机
美丽生动
特点
朗读课文第一诗节,思考:
精读赏析
2.首句中的“我看”领起了哪些句子?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我看”一词领起了后面四句诗
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与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精读赏析
3.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凸显出春风柔和的特点。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精读赏析
1.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向晚
飞鸟、清空、流云、大地
朗读课文第二诗节,思考:
精读赏析
2.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吸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红晕”、“沉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流云人格化,把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生动形象、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精读赏析
3.小组讨论:第二节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精读赏析
朗读课文第三诗节,思考: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1.“你”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精读赏析
2.第三节诗中的
“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1)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2)充满生机和活力
“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丰润”、“勃发”
精读赏析
3.结合前面,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诗?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的。
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这春天般优美的环境中蓬勃生发。
精读赏析
朗读课文第四诗节,思考: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1.“也许远古……舒出咏赞的叹息”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由描写眼前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精读赏析
朗读课文第四诗节,思考: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2.
“咏赞的叹息”指的是什么?
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精读赏析
朗读课文第五诗节,思考: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1.“去吧,去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反复,是祈使句式,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让飞奔的生命进到自由之中的热切盼望。
反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强烈。
精读赏析
朗读课文第五诗节,思考:
2.“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生命像大自然中的“鸟”“云”“树”一样坦荡自在。
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
精读赏析
朗读课文第五诗节,思考:
3.“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这两句诗有怎样的内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含义:大自然创造了人和万物。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生命又将回归于大自然。欢笑、哀愁、幸福、痛苦,终将化为一片平静。
作用:点出诗歌主旨,发出渴望与大自然拥抱的呼声,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睛空等。
艺术手法
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第四节又换韵为i;
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艺术手法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①第五节的“天风”“
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
②“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③“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艺术手法
概括主题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课堂小结


所看:
春天之景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抚平人的心灵。
所感: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我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2、
资料链接
1.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2.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我看》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正如他诗中写到:“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3.
九叶诗派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
朗读诗歌
1.
读准字音ppt
2.
听读、跟读、自由朗读。
4、
初读感知
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1、2节):描绘“我”眼中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
第二层(第3—5节):直接抒情,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5、
精读赏析
(1)
朗读课文第一诗节,思考:
1.
第一节包含哪些意象?表现了春天时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2.
首句中的“我看”领起了哪些句子?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我看”一词领起了后面四句诗
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与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3.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凸显出春风柔和的特点。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二)朗读课文第二诗节,思考:
1.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
向晚,飞鸟、清空、流云、大地
2.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吸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红晕”、“沉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流云人格化,把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生动形象、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3.小组讨论:第二节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三)朗读课文第三诗节,思考:
1.“你”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2.第三节诗中的
“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1)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2)充满生机和活力。
3.结合前面,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诗?
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的。
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这春天般优美的环境中蓬勃生发。
(四)朗读课文第四诗节,思考:
1.“也许远古……舒出咏赞的叹息”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由描写眼前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2.
“咏赞的叹息”指的是什么?
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五)朗读课文第五诗节,思考:
1.“去吧,去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反复,是祈使句式,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让飞奔的生命进到自由之中的热切盼望。
反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强烈。
2.“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生命像大自然中的“鸟”“云”“树”一样坦荡自在。
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
3.“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这两句诗有怎样的内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含义:大自然创造了人和万物。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生命又将回归于大自然。欢笑、哀愁、幸福、痛苦,终将化为一片平静。作用:点出诗歌主旨,发出渴望与大自然拥抱的呼声,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6、
艺术手法
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睛空等。
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第四节又换韵为i;
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①第五节的“天风”“
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
②“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③“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7、
课堂小结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论穆旦的诗
王佐良
想起穆旦,我就想起三四十年代之交的昆
明。那时抗日战争正在进行,我们同是从北方来的
流亡学生,在那里完成了大学学业。但那时他已经
有过不寻常的经历,其一是他是从长沙步行一千多
公里来到昆明的,其二是他曾参加远征军去缅甸,
又从那里撤退到印度。他的身体经受了一次大考
验,但终于活着回到昆明,去做他历来爱做的事
写诗。
早在北方,当他还是少年,穆且就已开始写诗,
写的大部分是雪莱式的抒情诗。战争使他兴奋,也
使他沉思。他的笔下多了老百姓的痛苦,这在《赞
美》诗里就已明显
个农夫,他担樾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N;r:s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冏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彖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老的锄头
再一次桕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也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此诗写于1941年,内容是战时中国农民的痛苦和
坚韧,形式上也有特点:每行都很长,自由奔放,每
节都以“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这个复句给
了全诗一种秩序,也是意义的重点所在。
当然,他还有别的意境,方式也有所不同。他能
写得很有声色光影之美,例如: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速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然,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癩苦着,等待仲入新的组合。
这最后一行是有着一个年轻人的全部忧伤和希望

他也能写暴力,如在《五月》里
勃朗宁,毛瑟,三号手提式
或是爆进人肉去的左轮,
它们能给我绝望后的快乐,
对着漆黑的枪口,你就会看见
从历史的扭转的弹道里
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诞生。
这是充满现代意识的诗行然而又伴随着历史感,
奇异的形象(“历史的扭转的弹道里”),出人意料的
拼合(“绝望后的快乐”)短短几行,写出了一个当
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和心情。
也是在《五月》里,出现一种奇异的对照:
负心儿郎多情女
荷花池旁订誓盟
而今独自依栏想
落花飞絮满天空
而五月的黄昏是那样的朦胧!
在火炬的行列叫喊过去以后,
谁也不会看见的
被恭维的街道就把他们倾出,
在报上登过救济民生的诶话后,
谁也不会看见的
愚蠡的人们就扑进泥沼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