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请考生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Ⅰ卷(18分)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每题2分,共8分)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____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人民日报微博曾评论:“李子柒的视频不着一个英文字,却圈了无数国外粉。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箪食一瓢饮,到底是真实生活或精心_____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中式生活之美,在赏心悦目之际让人愿意接近。无声胜有声,李子柒的样本意义,绝不应被忽视。无论怎样的文化,想要让别人理解,必先打动人。”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_______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______,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荣获
表演
交融
自怨自艾
B.荣获
表演
交流
孤芳自赏
C.荣膺
演绎
交融
孤芳自赏
D.荣膺
演绎
交流
自怨自艾
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文化输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早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梁启超说它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又说它“实两千年前最可宝贵之史料”。
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4.下列相关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唐诗人力求新、变,诗风走向多源。其中,李贺诗歌重在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想象奇特,语言俏奇艳丽,诗境诡谲。
B.不同于韩愈的雄健深厚,欧阳修散文更加追求绵邈悠长、风神韵致。比如他的《醉翁亭记》《祭十二郎文》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情意真切。
C.隋唐以来将古代典籍分为四部,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作为一部综合性的著作,介绍了我国农业、手工业主要成就和发展历史,可以归入到“史”部中。
D.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同《百年孤独》的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一样,都擅长将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反映生活,因此而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
二、古诗文阅读(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17分)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音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
品秩:品级身份
B.宫中卑湿
卑:地势低下
C.若遂来请,糜费良多
遂:顺遂,这里指同意
D.每节己以顺人
节:节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B.为徇其私欲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
C.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固请至于再三
D.请营一阁以居之
每节己以顺人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B.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C.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D.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8.以下六句话,全都是唐太宗崇尚俭约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②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③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④若遂来请,糜费良多。
⑤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⑥公所奏对甚善!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
D.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与奢侈无关,主要是因为他滥施刑罚,并针对于此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第Ⅱ卷(共82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1)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2分)
译文:
(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3分)
译文:
(3)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2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共9分)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1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1)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2)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阁夜》)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4)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4-17题。
亮丽家园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这个地区叫花园宫,所有街道的名字都是以花命名的。马路两边的土地都还是裸露的,排水沟里流水满当当的,敞开的沟上横搭了一块块木板,一路铺开的木板就通往新盖的房子门口。这些白色的,崭新的,闪闪发亮的房子,在这块开裂的土地上,肩并肩,排成长长的一行又一行。这些房子里住的都是像玛丽、她的丈夫和孩子这样的人。这些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房子,沿着公路站成了一溜儿,坦率而又平静地互相凝视。
今天是星期六,所有男人都在自家房子附近忙忙碌碌,挖排水沟,盖假山,清理灌木树枝然后堆起来烧掉。现在的地面挖起来肯定很艰难,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都在下雨,不过这会天已经放亮了,云层破开,露出了一缕细长的三角形天空。天的蓝色仍然是冷淡的,赢弱的,这就是冬天的色彩。
在这个新区的框架之下,还可以看到些别的,那就是老城区了。荒凉的老城区就在山脚下。之所以被称为老城区,是因为那里有通往森林的有轨电车,屋子也有编号,沿着河岸则有城市的公共建筑。不过,像富勒顿太太家那样的老房子,都已经被修剪过的树丛,或者一丛丛野生的黑樱桃隔开了。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浓烟从烟囱中升起,外墙没有粉刷过,也没有修补,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来,这样的房子都是被简陋的棚屋、成垛的木料、堆积的肥料以及灰色的木栅栏包围的。在含羞草大道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这种屋子——阴沉沉的,被围困着。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透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她们说什么?”伊迪斯问,添了点咖啡。她在自家的厨房里。生日聚会之后狼藉一片。
“我没听见。“玛丽捧着空空的冰激凌杯子说。她走到水槽边的窗户跟前。云层的缝隙更大了,阳光从中射了出来。屋里似乎太过闷热了。
“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伊迪斯说着,急匆匆地去了起居室。
一群邻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
“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么,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住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一个女人说。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嗉。“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带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给了她。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她看见一间间起居室的窗帘都已经拉上了。各种各样的花朵,叶子,几何图案,把房间和夜色隔开。户外已经很暗了,白色的房子模糊不清;云彩分裂,散开。一股浓烟从富勒顿太太家的烟囱里冒出来。花园宫的姿态,白天时是如此自信,到了晚上,仿佛就缩成一片黑色的,原始的山脚景色。
起居室的种种声音已经烟消云散了。玛丽想,如果真的烟消云散了,他们的计划也将被遗忘,一切都会顺其自然的。但是,这些人都是成功的人,他们都是良民。他们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家,遇见困难他们会互相帮助。他们打算成立一个社区——社区,一说起这个词,他们仿佛在其中发现了现代社会的某种恰如其分的神奇力量,丝毫没有犯错误的可能。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故事中的玛丽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女性,但是她的温柔有时略显软弱,明明对邻居的提议心有抗拒却无可奈何。
B.花园宫小区的居民经常修护自家的庭院,让这个小区更加美丽。为了小区的发展,他们还经常有聚会活动,讨论一些事情。
C.富勒顿太太是没出场的人物,她是这个地区的原居民,和新小区的居民相比,家庭条件要差一些,而且家庭环境和花园宫的环境也不和谐。
D.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在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E.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
15.第三段划线句子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答:
16.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请赏析其艺术特色。(4分)
答:
17.结合全文,请探究小说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深刻内涵并分析标题的作用。(6分)
答: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据报道,某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合规定而被关停,这意味着相传700多年的琉璃窑火暂时熄灭。琉璃技艺和城市环保存在矛盾,导致这项非遗文化难以传承。
材料二:今年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成都总府路上,每到晚上十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波接一波,试图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吃回来,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八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了98%。
在有些人心中,青山绿水、诗意田园是亮丽家园,也有些人认为成都街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小吃摊上弥散的美食香味儿,共同汇聚成最能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使这个城市独有魅力。而在花园宫新城的大部分居民们心中,现代的街区、崭新的房子,拥有便利设施、靓丽外表的花园宫才是他们理想的亮丽家园。
关于亮丽家园、关于选择,上面的材料是否能引发你的思考?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
请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津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请考生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Ⅰ卷(18分)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每题2分,共8分)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____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人民日报微博曾评论:“李子柒的视频不着一个英文字,却圈了无数国外粉。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箪食一瓢饮,到底是真实生活或精心_____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中式生活之美,在赏心悦目之际让人愿意接近。无声胜有声,李子柒的样本意义,绝不应被忽视。无论怎样的文化,想要让别人理解,必先打动人。”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_______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______,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荣获
表演
交融
自怨自艾
B.荣获
表演
交流
孤芳自赏
C.荣膺
演绎
交融
孤芳自赏
D.荣膺
演绎
交流
自怨自艾
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文化输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早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梁启超说它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又说它“实两千年前最可宝贵之史料”。
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彩等。
(2)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常考的标点符号有9种:问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书名号以及破折号,本题着重考查引号,应结合句子辨析。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层级为D级。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着重考查主语不明、语序不当和句子成分残缺,应了解病句类型并注意辨析修改。
【解答】(1)第一组,荣获:光荣地获得,多指竞赛优胜者得奖。荣膺:光荣的接受或承当。根据语境,此处为接受某项称号,应选“荣膺”。第二组,演绎:展现;表现。表演:演员演出剧本或扮演角色。根据语境,此处为精心展示、表现,用“演绎”更恰当。第三组,交流:互相沟通。交融: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此处形容不同文明之间,属于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应选“交融”。第四组,自怨自艾:悔恨自己的错误。孤芳自赏: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此处无悔恨之意,当选“孤芳自赏”。故选C。
(2)原句“文化输出”引号起突出强调作用。A.作用是引用,引用陶潜的诗句;B.突出强调,强调“秋”;C.反语、讽刺,“发扬国光”是丢人现眼的意思;D.特定称谓,“祝福”是节日称谓,故选B。
(3)A.“这”指代不明,句子表达的意思是“李子柒视频表现的价值理念是她受欢迎的原因”,所以应把“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改为“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广泛”语序不当,应放在“欢迎”全面;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B.句子偷换主语,前句主语是“李子柒的视频”,后句按照语意可以得知,主语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应在“是”前面加“这”,“广泛”语序不当,应放在“欢迎”全面;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C.两个分句主语不明,“在……中”是介词短语,使得句子缺少主语,应删除“在”和“中”,把句子改为“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后句按照语意可以得知,主语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应在“是”前面加“这”。故选D。
答案:
(1)C
(2)B
(3)D
【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4.下列相关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唐诗人力求新、变,诗风走向多源。其中,李贺诗歌重在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想象奇特,语言俏奇艳丽,诗境诡谲。
B.不同于韩愈的雄健深厚,欧阳修散文更加追求绵邈悠长、风神韵致。比如他的《醉翁亭记》《祭十二郎文》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情意真切。
C.隋唐以来将古代典籍分为四部,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作为一部综合性的著作,介绍了我国农业、手工业主要成就和发展历史,可以归入到“史”部中。
D.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同《百年孤独》的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一样,都擅长将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反映生活,因此而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A.正确。
B.《祭十二郎文》作者是韩愈。
C.《天工开物》记录农业、手工业主要成就,不能归入任何一部。
D.《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卡夫卡不是魔幻现实主义。
故选:A。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二、古诗文阅读(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17分)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音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
品秩:品级身份
B.宫中卑湿
卑:地势低下
C.若遂来请,糜费良多
遂:顺遂,这里指同意
D.每节己以顺人
节:节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B.为徇其私欲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
C.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固请至于再三
D.请营一阁以居之
每节己以顺人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B.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C.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D.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8.以下六句话,全都是唐太宗崇尚俭约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②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③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④若遂来请,糜费良多。
⑤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⑥公所奏对甚善!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
D.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与奢侈无关,主要是因为他滥施刑罚,并针对于此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1)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2分)
译文:
(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3分)
译文:
(3)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2分)
译文: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4)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D.“每节己以顺人”大意是“经常节制自己来顺应民情”,节:节制、克制。
故选D。
(2)A.“故”,名词,原因;连词,所以。
B.“其”,代词,自己的;表示推断的副词,大概。
C.“固”通“故”,所以;形容词,坚持。
D.两个“以”均为目的连词,来。
故选D。
(3)根据句意断句。“古人云”,是说“古人说”,“说”后要停顿,可以排除BD;“不作无益害有益”是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而“不见可欲”是“使民心不乱”的原因。可以排除A.故选C.译文: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
(4)③是崇尚节俭的结果。④崇尚节俭的表现。⑥是唐太宗对魏征劝谏的评价。排除③④⑥。
故选C。
(5)D.“隋炀帝亡国与奢侈无关,主要是因为他滥施刑罚,并针对于此对唐太宗提出劝谏”错误,原文是“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魏徵认为,隋炀帝喜欢奢侈,他为了奢侈而滥施刑罚,导致亡国。
故选D。
(6)①“兴造”,兴建营造;“贵顺”,看重依顺;“物情”,民心。译文:自古帝王大凡有兴建营造,一定要看重依顺民心。
②“放逸”,放纵逸乐;“劳弊”,劳苦疲累。译文:帝王所要的是放纵逸乐,百姓所不希望的是劳苦疲累;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
③“以欲从人者”,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以人乐己者”,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译文: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
答案:
(1)D
(2)D
(3)C
(4)C
(5)D
(6)①自古帝王大凡有兴建营造,一定要看重依顺民心。
②帝王所要的是放纵逸乐,百姓所不希望的是劳苦疲累;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
③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自古帝王凡有兴建营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当年大禹开凿九山、疏通九江。使用人力极多,而没有怨言,是因为民心希望这么私欲不和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可知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器和服饰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危亡的日子就会立即到来。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不应服用的应一概禁绝。”这样20年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没有饥寒之苦。
??贞观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说:“依照《礼记》所说,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台上的楼榭里,如今夏署尚未消退,秋季绵绵细雨刚刚开始,宫里低下潮湿,请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唐太宗说:“我有气息不顺的毛病,怎适宜于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如果同意奏请,就会花费很多钱财。从前汉文帝准备兴建露台,因为不愿用掉相当于10户人家家产的经费而作罢。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公卿大臣们再三恳请,太宗始终没有同意。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魏徵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过:‘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严刑峻罚。上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会满足。”太宗说:“你的奏对很好!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共9分)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1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
答: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词内容和鉴赏诗词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
(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
【解答】(1)A.“充满生机”错误,“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错误,“懒追随”说明无兴致。故选A。
(2)尾联“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诗词尾联写景,以景结情,意蕴无穷;由“想见”“篱东”可知作者运用了想象(虚写)、用典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及诗人的归隐之情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
(1)A
(2)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译文:
??荒芜的园子冷落凄清,我懒得去寻游观赏;燕子翻飞黄莺欢叫,全不管别人心情怎样。
??白天愈来愈长,正好在窗下多睡一会儿;
酒樽前花儿已经凋谢,激不起诗的联想。
??我久已老(梦不见周公),只落得两鬓蓬乱;弃官回乡吧,跟一竿钓丝相傍。
??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
赏析:
《春晚》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抒情诗深沉婉曲,寓愤世之情于暮春之景。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点评】炼句题的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3.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1)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2)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阁夜》)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4)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解答】故答案为:
(1)引壶觞以自酌(重点字:觞、酌)
(2)天涯霜雪霁寒宵(重点字:涯、宵)
(3)石破天惊逗秋雨(重点字:逗)
(4)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重点字:簪、髻)
(5)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重点字:拒)
【点评】杜牧《阿房宫赋》名句辑录: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4-17题。
亮丽家园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这个地区叫花园宫,所有街道的名字都是以花命名的。马路两边的土地都还是裸露的,排水沟里流水满当当的,敞开的沟上横搭了一块块木板,一路铺开的木板就通往新盖的房子门口。这些白色的,崭新的,闪闪发亮的房子,在这块开裂的土地上,肩并肩,排成长长的一行又一行。这些房子里住的都是像玛丽、她的丈夫和孩子这样的人。这些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房子,沿着公路站成了一溜儿,坦率而又平静地互相凝视。
今天是星期六,所有男人都在自家房子附近忙忙碌碌,挖排水沟,盖假山,清理灌木树枝然后堆起来烧掉。现在的地面挖起来肯定很艰难,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都在下雨,不过这会天已经放亮了,云层破开,露出了一缕细长的三角形天空。天的蓝色仍然是冷淡的,赢弱的,这就是冬天的色彩。
在这个新区的框架之下,还可以看到些别的,那就是老城区了。荒凉的老城区就在山脚下。之所以被称为老城区,是因为那里有通往森林的有轨电车,屋子也有编号,沿着河岸则有城市的公共建筑。不过,像富勒顿太太家那样的老房子,都已经被修剪过的树丛,或者一丛丛野生的黑樱桃隔开了。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浓烟从烟囱中升起,外墙没有粉刷过,也没有修补,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来,这样的房子都是被简陋的棚屋、成垛的木料、堆积的肥料以及灰色的木栅栏包围的。在含羞草大道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这种屋子——阴沉沉的,被围困着。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透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她们说什么?”伊迪斯问,添了点咖啡。她在自家的厨房里。生日聚会之后狼藉一片。
“我没听见。“玛丽捧着空空的冰激凌杯子说。她走到水槽边的窗户跟前。云层的缝隙更大了,阳光从中射了出来。屋里似乎太过闷热了。
“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伊迪斯说着,急匆匆地去了起居室。
一群邻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
“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么,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住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一个女人说。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嗉。“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带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给了她。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她看见一间间起居室的窗帘都已经拉上了。各种各样的花朵,叶子,几何图案,把房间和夜色隔开。户外已经很暗了,白色的房子模糊不清;云彩分裂,散开。一股浓烟从富勒顿太太家的烟囱里冒出来。花园宫的姿态,白天时是如此自信,到了晚上,仿佛就缩成一片黑色的,原始的山脚景色。
起居室的种种声音已经烟消云散了。玛丽想,如果真的烟消云散了,他们的计划也将被遗忘,一切都会顺其自然的。但是,这些人都是成功的人,他们都是良民。他们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家,遇见困难他们会互相帮助。他们打算成立一个社区——社区,一说起这个词,他们仿佛在其中发现了现代社会的某种恰如其分的神奇力量,丝毫没有犯错误的可能。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故事中的玛丽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女性,但是她的温柔有时略显软弱,明明对邻居的提议心有抗拒却无可奈何。
B.花园宫小区的居民经常修护自家的庭院,让这个小区更加美丽。为了小区的发展,他们还经常有聚会活动,讨论一些事情。
C.富勒顿太太是没出场的人物,她是这个地区的原居民,和新小区的居民相比,家庭条件要差一些,而且家庭环境和花园宫的环境也不和谐。
D.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在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E.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
15.第三段划线句子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答:
16.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请赏析其艺术特色。(4分)
答:
17.结合全文,请探究小说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深刻内涵并分析标题的作用。(6分)
答: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和该情节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鉴赏作品艺术手法,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效果,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通过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倾向,深入解析作者在文字中所寄寓的思想。
【解答】(1)A.“她的温柔有时略显软弱”错误,玛丽是一个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原文结尾有玛丽“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
D.“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错,争论的是玛丽和她的邻居们。
(2)“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浓烟从烟囱中升起,外墙没有粉刷过,也没有修补,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来,这样的房子都是被简陋的棚屋、成垛的木料、堆积的肥料以及灰色的木栅栏包围的”,这是对故事发生的环境的描写,设置故事发生的背景,作者极力展现了老街区的“简陋”和破败;“在含羞草大道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这种屋子--阴沉沉的,被围困着”,新旧街区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情节发展来看,为后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3)“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从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上看,这是对玛丽的心理描写,其表现温柔却坚定,塑造了玛丽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表现了玛丽发现无法改变邻居们的决定之后,放弃了争辩。但她态度坚定,坚决不会服从邻居们的决定,从情节发展上来看,推动了玛丽和邻居们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运用了第二人称,以玛丽的内心独白作结,玛丽在心里和自己说话,使行文富于变化,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倾向,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4)从“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可见,“亮丽家园”指他们所住的地方是富丽堂皇的房子;“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可见,花园宫的人们为了让小区保持“亮丽”的外表,展现出欺凌弱小的丑恶面貌,作者对此进行了批判;作者希望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互相敬重、友好相处,这才是真正的“亮丽家园”。标题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用环境的“亮丽”反衬了花园宫居民的自私丑陋,暗示了主题,希望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从艺术效果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1)AD。
(2)这是环境描写,极力展现老街区的简陋、破败,与新街形成鲜明对比。设置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3)①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玛丽发现无法改变邻居们的决定之后放弃争辩的心理;②情节发展上,表现了玛丽内心的抗拒和坚决,她不会服从邻居们的决定;③人物形象上,塑造了玛丽温柔、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④运用第二人称,玛丽在心里和自己说话,⑤突出文章的主旨。
另一版本:(通过玛丽放弃争辩却并不改变自我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表现其温柔却坚定,富有同情心的形象。/更能突出主旨,表明作者倾向。/第二人称的使用,使行文富于变化,/内心独白作结,更能增强感染力,余韵悠长,给人无尽想象空间。)
(4)含义:①内容上:玛丽生活的花园宫是新兴建的漂亮美丽的社区,隐含了对生活在其中的旧房子老居民的排斥与嫌恶。②人物形象上:住在亮丽家园的邻居们有的却显露出了自私刻薄的丑陋人性,他们对待富勒顿太太既不友善也不宽容,题目隐含了对这些人的批评和讽刺。③主题上:真正的亮丽家园应该是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彼此尊重和谐相处,题目隐含了作者的希望。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暗示主题,反衬居民的自私丑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点评】环境描写的作用具体分析: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渲染气氛(如果在开头段,还可答“奠定感情基调”)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身份地位,预示人物的命运;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主要是在小说中)5.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或表现主题作铺垫;6.对主题的暗示或深化等作用。注意:环境描写中的一些特定的景物还有象征意义,如“雪”“梅花”等。因此需要答出象征的意义。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据报道,某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合规定而被关停,这意味着相传700多年的琉璃窑火暂时熄灭。琉璃技艺和城市环保存在矛盾,导致这项非遗文化难以传承。
材料二:今年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成都总府路上,每到晚上十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波接一波,试图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吃回来,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八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了98%。
在有些人心中,青山绿水、诗意田园是亮丽家园,也有些人认为成都街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小吃摊上弥散的美食香味儿,共同汇聚成最能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使这个城市独有魅力。而在花园宫新城的大部分居民们心中,现代的街区、崭新的房子,拥有便利设施、靓丽外表的花园宫才是他们理想的亮丽家园。
关于亮丽家园、关于选择,上面的材料是否能引发你的思考?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
请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目来看,这是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作,主要考查考生独立思考、信息整合、价值判断、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能力。
题目有三段,材料一是第一段,主要是谈到某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合规定而被关停,很可能会导致这项非遗文化难以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闭、关停有污染的企业,这是阵痛,但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就如国家大型炼钢厂的关停、关闭,短期看是有损失,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其实是在引领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的家园必须要“亮”起来;材料二是第二段,成都市的地摊经济,让我们看到了别样的烟火人生,让我们看到,家园不仅“亮”,也要有“烟火气”;第三段其实是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总结,更是对学生写作立意的一种提示,关于家园,关于选择,引发怎样的思考,第三段,其实就是一种思考,学生可以就第三段中的有关家园的思考来写,也可以不拘泥于此。
参考立意:
1.亮丽家园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2.转型,更是转机;
3.亮丽家园并不是一尘不染,也需要“烟火气”;
4.我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解答】亮丽家园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曾记得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太空和他儿子的天地对话时说:“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园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目标。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
???建设美丽家园要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琉璃窑火暂时熄灭,非遗文化也难以传承,但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水的干净、食品的洁净、空气的新鲜、环境的优美等要求越来越高。相反,食品不安全、环境被污染等,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应成为全社会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们要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的理念。一方面在生活中,让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以环保、生态的理念约束自己,养成节约、简朴的消费、生活方式,健康文明地生活,为生态保护尽个人一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建设美丽家园要从你我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不是一句说说而己空话,要从你我做起,要从点滴做起,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树立起家园意识。街头乱闯红灯,一个不觉得,但你闯我也闯,就多了;乱贴乱画,一张不觉得,你贴我贴,就多了;随地吐痰,一口不觉得,你吐我也吐,就多了。这些行为都会影响我们美丽家园的建设。在大街上行走时,我们见到破坏花草、乱扔果皮纸屑的不文明行为应上前劝阻,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在日常生活,要理性消费,更要绿色消费。如一次性筷子、桌布、纸杯、饭盒等产品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拒绝一次性筷子、塑料饭盒等产品,就是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由此,让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行为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根植于人们心中。
???只有自觉珍爱自然,积极保护生态,蓝天长驻、青山长在、碧水长流的美丽家园才能常在。
【点评】文章开头先用航天英雄杨利伟话来引起论点,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接着通过材料中提出到现实问题,进一步指出面对污染,面对不利于家园的一切行动,都应制止,为生态保护,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力;然后文章进一步提出,亮丽家园,也应该从小事入手,从身边小事做起;最后呼应开头,积极保护生态,美丽家园才能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