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14 变形金刚 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14 变形金刚 岭南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31 08: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形金刚
一、教学内容:岭南版第14课《变形金刚》1课时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以“变呀变,转呀转”单元主题的要求下,以几何图形摆拼机器人造型的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会“变”的设计意识。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大内容,一是了解机器人的造型特征;二是利用七巧板拼摆多个不同的机器人的造型,并添加合适的装饰图案。教学内容较简单,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要求。
2、学生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丰富,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段,适合进行行动时间的设计教学活动,205班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能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进行评价。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机器人玩具的造型特征,学习用几何形简单拼摆组合一款机器人,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习机器人的造型特征,用几何形拼摆组合设计多款机器人,体验变化多端的设计乐趣。
3、根据机器人的造型特征,学习用多种方式设计独特创意的机器人,体验设计活动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情境与活动)
重点:以几何形拼摆组合的方法,设计机器人的各种造型。
难点:依据变形金刚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几何图形组合不同功能部位。
五、设计理念与策略
教学中,教师一是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欣赏变形金刚造型,了解变形金刚的造型特征;二是课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小组评比活动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拼摆出多种多样的变形金刚机器人造型,并为喜欢的造型,添加图案装饰,体验设计变化无穷的乐趣;三是教学中也应该多渗透“科技”与“美术”的相关知识,如机器人的种类和功能、机器人的造型与用途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意识。
六、教学媒体与资源
各种能变的机器人玩具、《变形金刚》视频片段、龟兔大战视频、七巧板、剪刀、固体胶、彩色笔、PPT课件。
七、教学板块与意图
【共生式情境教学】
教学板块
学生活动
教师行为
环节意图
教学准备
导入
·
激活
观看视频
说一说,变形金刚的造型和结构特点。
进入课题
播放《变形金刚》视频片段,观察变形金刚的造型和结构特点。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视频短片
情境
·
体验
玩一玩,议一议
请同学玩一玩,说机器人的造型和结构特征,表达自己的观点。
比一比,摆一摆
按老师启示的方法自己尝试摆一摆机器人造型。选择自己喜欢的机器人摆拼造型粘帖在图画本上。
贴一贴,画一画
在粘贴牢固的机器人造型上添加线条,装饰美化成一个特别的机器人。
老师展示带来的机器人,让学生来变一变不同的造型,讨论机器人的特征。
师展示PPT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渗透“科技”与“美术”的相关知识。
我们认识的机器人的造型。并模仿机器人的动作,感受机器人的特点。
师生比赛,教师示范用七巧板在投影仪上摆拼机器人造型,学生接力进行变形金刚变形,看谁最有创意。
5、布置作业及作业要求。
6、教师巡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最后添加图案装饰,完成作业。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渗透“科技”与“美术”的相关知识,如机器人的种类和功能、机器人的造型与用途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意识。
强化机器的造型和结构特征。
通过直观展示及示范解决教学难点,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鼓励学生创新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机器人玩具、七巧板、多媒体
检测
·
延伸
展一展
将完成的作业展示出来,体验成就感。
评一评
积极大胆的参与评价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评一评他人的作品。
3、观看视频短片,拓展学生思维。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作业:
介绍自己的作品创意;
评一评谁摆的最有创意最有趣;
播放《龟兔大战》视频短片。
小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学用简单的美术词汇进行评价,培养审美能力。
八、教学效果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