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牛和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牛和鹅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31 12: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牛和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学习如何批注,并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事情写生动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板书课题)齐读。
二、抓住变化,体会心情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让作者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现在他对牛和鹅是什么态度?(不怕鹅,不再欺负牛了)哪段写的是这个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3.最初作者是怎么对待牛和鹅的?浏览课文的前四自然段。(3、4自然段抓住动作描写,指导朗读)
4.最初作者经常欺负牛,但是却非常怕鹅。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他怕鹅的呢?默读5-7 自然段,画出怕鹅的句子。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
(1)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作者看见鹅的时候,非常恐惧)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这种恐惧呢?(贴着、悄悄地走)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心里的害怕和恐惧。你能读出这种恐惧吗?谁再来读?
(2)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作者不仅被鹅追赶,还被鹅咬住了,他此时是什么心情?(惊慌失措)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这种心情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谁能读出作者此时的惊慌失措?
5.教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鹅的恐惧以及被鹅追赶、咬住时的惊慌失措,在这紧急时刻,谁解救了他?他是如何做,如何说的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1)金奎叔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
(2)金奎叔是怎么安慰“我”的?指名读,齐读。
6.多年以后我还一直记着金奎叔说的这些话,谁知道这是为什么?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际比它强啊!怕它干吗?
(1)齐读。(2)交流理解。
三、总结升华
是啊,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经常能从中受到启发或者明白一些道理,看着课后的阅读链接,自己读读这段话,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学生交流。
四、关注批注,总结方法
1.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篇文章的旁边,有许多读这篇文章的思考和感受,这就是批注。读读这些批注,思考一下,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2)师生交流。
2.教师梳理:我们读文章的时候,遇到写得好、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做批注,写下你的所思所想。
3.批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字体适当,比课文的字体略小为宜。可以在文章旁空白处批注。语言要精练。)
五、整合阅读图书《童年的集合哨》第38页《牛》
1.同学们,我们读文章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的感受和想法,我们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记下来,这就是批注。请大家打开《牛》这篇文章,默读课文,在你有疑惑的地方、受到启发的地方,或者感到精彩的地方做批注,留下阅读的痕迹。(出示自读提示——)
①读了文章,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你觉得哪个地方写得最精彩?你有什么感受?
③哪些句子对你有启发?
2.展台展示学生批注的内容,明确做批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师生交流。
板书设计
牛和鹅
欺负 害怕
尊敬 不怕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