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积累对词、句的认知,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1.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其作用。
2.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练习仿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
1.通过对读过的寓言故事的交流,总结提升对寓言的认知。
2.引导学生观察、仿写,积累特殊词语,学会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一、交流平台
导语:一个单元的学习又接近尾声了,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体会到这些寓言故事中蕴含的一些深刻的道理。
1.出示“交流平台”第一句话,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
·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1)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对这些故事中哪些人物形象印象最深,不仅仅局限这几个故事,你还可以结合你读过的其他寓言故事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示例:《乌鸦喝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因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狐假虎威》中,我最讨厌的是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了,竟然连老虎都敢骗。
《揠苗助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种田人,因为他太愚蠢了,竟然做违背禾苗生长规律的事。
2.出示“交流平台”第二句话,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故事中领会的道理。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1)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示例:《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与鹿腿》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2)拓展延伸:你一定还读过很多别的寓言故事,它们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3.出示“交流平台”第三句话,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体会。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过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寓言,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示例:·读了《守株待兔》,我想到了许多身体健康的人不劳而获,每日蓬头垢面,沿街乞讨。
·读了《池子与河流》,我想到生活中有很多成功人士,像河流一样,创造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4.教师小结。
小结:学习寓言,可以使我们明白道理,弄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教育我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词句段运用(一)
(一)词语仿写。
1.出示两组词语,指名认读,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认读。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________ ________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________ ________
◆正音:
注意读准“虑”的字音。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组词语的前两个字一样,后两个字不一样,可表示为“AABC”式。
第二组词语是“无×无×”式。
3.仿照例词写词语。学生自主填写后,全班交流反馈。
像第一组这样的词语还有:依依不舍、滔滔不绝、孜孜不倦、头头是道、斤斤计较……
像第二组这样的词语还有:无牵无挂、无声无息、无时无刻、无形无色、无穷无尽……
(二)句子仿写。
1.出示两个例句,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注意加点的部分写的是什么。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2.指名学生读句子,再说一说这两句抓住了小鹿和人物的什么方面写的。
3.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明确:第一句加点的词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分别写了鹿的动作和神态。第二句加点的词语“高兴地叫起来”也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写的。
加点的部分是带有动作和神态的提示语,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4.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人物的语气,可以一边读一边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
5.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好人物的语气。
6.照样子,给要求补充填空的句子加上表示神态、动作的词语。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_
(1)填写之前,先把句子多读几遍,读懂句子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心情、语气。
(2)根据人物的心情、语气给人物加上合适的动作、神态。
(3)补充完整后,将整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看补充的部分是否恰当。
(4)学生自行在书上完成填空,再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补充得好。
示例:他攥起拳头,大声吼道:“你真是急死我了!”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手舞足蹈,兴奋地说。
7.拓展练习:你能仿照这些句子再写几句吗?
示例:他撑着脑袋,愁眉苦脸地说:“这事太难了,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
“你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是多么辛苦啊!”奶奶摇了摇头,叹息着说。
1.学会写通知。
2.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画、竖画多的字的写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3.积累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逐步明确并熟练掌握写通知的格式、要素。
2.在书写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汉字的书写规范。
3.讲故事,听故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寓意,有意识地搜集、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一、词句段运用(二)
1.出示课本上的通知样例,引导学生读一读。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2.与同桌交流讨论,了解通知的格式。
(1)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中间。如果事情紧急或重要可以写“紧急通知”或“重要通知”。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3)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署名表示是谁发的通知,在上一行;日期指发通知的时间,在下一行。
3.再读一读样例的正文部分,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明确:正文要写清楚时间、地点、通知对象和具体要做什么事。遗漏任何一点关键信息,就不可能将需要传达的信息传达到位。
4.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提示的两种情况,补充通知必不可少的要素。
时间:________ 地点:________
通知对象:________ 具体任务:________
5.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写一个通知。
6.教师巡视检查,挑选学生写的通知进行投影展示,让学生自行对照检查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清晰流畅。
7.拓展练习:结合学校、班级活动,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布置学生练写通知。
二、书写提示
1.出示课本上列出的8个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这些汉字的字形特点。
艳 静 植 霜 舞 扁 最 集
(1)汉字各部分的占格情况。
明确:左右结构的字: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左侧,整个字就要写得左窄右宽,比如“艳、静、植”这三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同样是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上方,就要写得上小下大,比如“霜、最、需”这三个字。
(2)找一找这些汉字主要由哪些笔画写成。
明确:这些汉字都是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3)学生根据总结的书写规律和注意事项进行写字练习。
2.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提示:注意这些字笔画较多,有的横画多,有的竖画多,要注意每个字的横画和竖画的长短不同,写好间距。比如“艳”三个横不一样长,中间的最短,最后一笔最长。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三点: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3)注意横画、竖画的间距、比例、长短不一样,不要写得太拥挤。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指导学生读准成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步 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简单说说成语背后的故事。
明确:这些都是寓言故事成语。
3.小组交流,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
4.师生合作,汇报交流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比喻仿效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本领。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事讲的是齐宣王让人吹竽表演,每次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竽,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有个人想偷一口钟,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这个人想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声响,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偏要设法掩盖。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特别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戳得穿。”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比喻言行不一或互相抵触。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不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方面对他进行了开导,他终释疑惑。比喻为不必要忧愁的事情而忧虑。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它很快乐,但是它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孤陋寡闻。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杯弓蛇影:出自《风俗通义·怪神》: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喝下了蛇,心忧而病。应郴听说杜宣生病后来看望杜宣,杜宣看到墙上的弓后病就好了。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5.语境运用。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1)我们做事得有自己的方法,不能邯郸学步。
(2)说永远快乐就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一样自相矛盾。
(3)在大自然景色中加了一些人工造景,正如画蛇添足,反而不美。
(4)不要杞人忧天,烦恼并不会减少明天的负担,却会失去今天的快乐。
(5)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只有拥有真才实学,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6.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课外的寓言成语?能说一说吗?
示例:揠苗助长 东施效颦 愚公移山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惊弓之鸟
南辕北辙 鹬蚌相争 叶公好龙 螳螂捕蝉 塞翁失马 曲突徙薪 盲人摸象
画饼充饥 按图索骥
7.再次朗读这九个成语。积累背诵。
四、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这短短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关于寓言的知识,学习了特殊结构的词语,复习运用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了怎样写好一则通知,练习了书写横画和竖画都很多的字的写法,积累了很多寓言成语。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培根曾说,求知是一种快乐。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去探寻更多知识的圣地。
“交流平台”交流的问题是寓言故事学习以后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每一个寓言故事本身就是一则哲理的、生动的、鲜活的演绎。学习寓言小故事时,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明白这些小故事带给人们的启示。因此在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谈谈自己从各个故事中领会的道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寓言的启示来进行交流。学生进行了小组交流讨论,又经过全班共享,学习氛围比较浓厚。
在“词句段运用”栏目教学中,学生很快能观察出词语、句子的特点,但在仿写环节略微有点波折。第一,可能是学生平时的积累不太够。尽管之前一再要求学生做过相应的摘抄,但显然他们记忆得不够深刻,因而调动不了知识库存,思维比较被动。第二,学生对生活尚缺乏细微的观察,仿写出来的表示神态、动作的语句不能很好地与整句话的情境联系起来,还需加强引导。
“通知”书写的教学比较流畅,我总结了两个原因:第一是步骤分解式教学,先认清格式,再重点明确内容要素,学生自然很快掌握了书写要领。第二是生生互助式教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两则通知任务,我现场下达了一些灵活指令,要求每位同学将指令转达给自己的同桌。两人轮流一说一听,便很好地检验了学习效果。此外,“通知”这种应用文体学生也比较熟悉,因而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困难。
教学“书写提示”时,除了要引导学生辨析每个字的结构,认清在这些字中横画或竖画较多,在书写时要把握住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笔画间隙,避免书写时过于拥挤以外,课后的书写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日积月累”栏目的教学是整个“语文园地”教学中最为生动的一环。学生都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他们很快了解了每个成语的背景及意义。阅读量大的同学还进行了额外补充。教师只需重点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成语,让他们明白在不同语境中运用恰当的成语能够增添语句的生动性。
总而言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