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联句品人生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三军可夺帅也,
大道之行也,
知人者智,
投我以桃,
匹夫不可夺志也。
天下为公。
自知者明。
报之以李。
诗句名言大比拼
图片显哲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诗句名言大比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
《庄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对话阅智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
——《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诗句名言大比拼
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
—摘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百家争鸣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百家争鸣
01
春秋战国之变革
03
各派思想之交锋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04
诸子学说之影响
01
——春秋战国之社会变化
以上分别是哪两个历史时期的地图?何以区分?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格局?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频繁,
各国纷纷变法。(争霸与变革)
各国招揽人才,
学术氛围宽松。
01
——春秋战国之变革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提高,
旧制度瓦解,
新势力崛起(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
春秋战国时期在生产技术上有哪些突破?
这种突破带来了哪些影响?
01
——春秋战国之变革
思想上的变革: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社会生产力提高为思想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新兴阶级崛起,社会结构变化,各阶层思想家发表见解。
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各诸侯国招贤纳士,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形成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私学博兴”取代“学在官府”,形成“学术下移”局面。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老子(约前570—前500),
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人
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阅读下列材料,反映了老子怎样的思想?
“道”是世界的本源,顺应自然
事物有对立面并且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关于朴素的辩证思想,你能说出哪些成语?
思想文化的传承和浸润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孔子(前551~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生平简历
——追求礼乐的一生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时
期
主
要
活
动
出
生
鲁国没落贵族
少年时代
刻苦自学礼乐,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青年时代
收徒授课,创办私学
中年时代
(1)鲁国从政,名声大振
内:出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治理鲁国
外:参加夹谷之会为鲁国赢得外交胜利
(2)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决意离开鲁国
晚年时代
周游列国:其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再次返回鲁国
专心教育、整理古典文献(儒家六经)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记录,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著作。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论语·乡党篇》
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论语·八佾篇》
以上两则故事分别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人
二
“爱人”,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强调人与人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
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内在修养
外在规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篇》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实行“德治”,民本思想。
读阅读卡“苛政猛于虎”
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阅读材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虚心好学
及时复习巩固
孔子的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讲学40多年,有弟子三千。
今日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相传一
代
宗
师孔子
曾长
途
跋
涉
、
虚
心
求
教
于
博
学
多
才
的
老
子,这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诚
恳
和
严
谨
的
治
学
态
度
,
让
后
世
学
者
感
叹
羡
慕
不
已
,
这
一
事
实
成
了
我
国
文
化
史
上
一
个
动
人
的
故
事
。
孔子问道于老子
03
——各派思想之交锋
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03
——各派思想之交锋
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著作
儒家
孔子
春秋
政治思想:“仁”“礼”“德”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弟子记录《论语》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道家
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以互相转化;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重视人的天性,顺其自然
《庄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法治”,“法与时移”
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韩非子》
兵家
孙子
春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
“事备而后动”
《孙膑兵法》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战场上见高低!
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哪家的思想会被统治者采纳?
3、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君主权威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
1、各国变法图强,重视强化国君专制权力
2、阶级矛盾激化
为什么法家思想在当时会受到重视?
(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4、百家争鸣的意义: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04
——诸子学说之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
(1)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习近平
04
——诸子学说之影响
知识巩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C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B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
A
4、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儒家)
5、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法家思想。材料观点认为,严格的家庭不会出现类似强盗的行为,而慈悲的母亲则会教育出对家庭或社会有危害的人。这种观点符合法家坚持严刑峻法的主张,故选D。
6、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
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
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
按学校规定,
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答案】 C
【解析】甲项穿衣要顺其自然属于道家思想;乙项穿衣要符合礼仪属于儒家思想;丙项穿衣要节俭朴素属于墨家思想;丁项穿衣要遵守规章制度属于法家思想。
7、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答案】 C
【解析】
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
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
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
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
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文士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