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2 认识负数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2 认识负数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31 10: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可以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知道负数和正数是表示完全相反关系的量,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知道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正负数表示的是完全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情分析: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节课是以认识温度为展开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懂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能分清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2、增强符号意识,体验数学应用价值。
3、在探索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分清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数量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探索新知。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正说反做”的游戏,根据教师的语言来做一个相反的动作(如抬头——低头、睁眼——闭眼、举左手——举右手、向右看——向左看)。再来玩一个“说相反”的游戏,说出和老师表达意思相反的话,(如上前两步——退后两步、加十分——减十分、电梯上升5层——电梯下降5层、盈利500元——亏损500元、来了4个人——走了4个人、零上20℃——零下20℃)【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相反关系】
2、提出问题:刚刚老师说了一个零上20℃,同学们对了一个零下20℃,它们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呢?(气温)气温是用温度计测量得出的,生活中的温度计有很多种,有些是用来测量气温的,有些是用来测量水温或体温的,这些温度都有单位,你们了解了哪些表示温度的单位?【了解温度单位,并知道读写】
初步认知零刻度以上是零上温度,零刻度以下就是零下温度。
3、继续抛出问题:刚才说的零上20℃和零下20℃都是用文字表现的,如果我们要记录大量的温度数据时,这样写是否方便?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洁直观的方式来示它们呢?学生讨论,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完成任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作者亲自讲解分析自己作品,再同学互评,肯定他们的创意,引导学生说出应该使用一种统一的,大家方便认读的,最简洁最数学化的方法,运用+、-符号来表示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的关系。【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发现,让“相反关系”深入人心。】
4、生活中,我们就用+20℃表示零上20℃,-20℃表示零下20℃,大家知道这两个符号怎么读吗?
学习读写,认识+、-符号。+号可以省略不写,但写了就一定要读。
导出课题,并板书。
5、同学们学会了读写零上和零下温度,你们能不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呢?老师出示模拟平面温度计,故意漏写0℃,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没有0℃就不方便区分零上和零下温度,得出:0℃是非常重要的分界线。再请同学找出不是整十数的+8℃,和-8℃,让学生观察得出在这个温度计上,一大格表示10℃,一小格表示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知道一格有时候是表示1摄氏度,有时候可能表示的是2摄氏度或其他】
6、课件出示作业,巩固认读。小结所学知识。
7、继续探索新知,通过看图,自己发现数学信息,懂得把海平面看作分界线,用0表示,知道海平面以上用“+”来表示,海平面以下用“-”来表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的读写,提疑问,既然“+”可以省略不写,“-”号能不能省略呢?为什么?
8、小结:像这种数字前有“+”或省略正号的数都叫做正数,数字前有“-”的数都叫做负数,负数还有其他更本质的特点吗?正负是和谁比较得出来的呢?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老师设疑:那0是什么数?讨论得出0在这里是一个分界线,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请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正负数。得出,正数和负数是用来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9、 知识整理:在认识负数之前,我们的数轴以“0”为起点,做出一条射线,在有了负数后,你们觉得负数应该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后这根射线变成了一条什么线?而“0”这个起点也变成了区分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二、练习巩固,作业闯关
1、用正负数表示温度;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3、用“+”或“-”表示相反关系的量
4、判断对错
5、用“+”、“-”表示方向相反的数
6、拓展挑战题,领会“0”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0,是可以约定的。
7、《你知道吗?》,拓宽视野,增加自豪感,激发学生上进心。
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和感想,并且学以致用,回家后用今天所学的正、负数知识去给家里的收支情况制作一张收支表,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20℃ +20℃
零下 零上
-8℃ +8℃
-155米 比海平面低 +8844.4米 比海平面高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负数 0 正数
分界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
1、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出发,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自主探究、层层递进,自己得出学习成果,再进一步来展开学习和延伸。
2、本节课是以认识温度为基础展开的,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再进一步自主学习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延伸出生活中哪些现象也是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正数和负数是用来表示完全相反关系的量。
3、通过不断的探索比较发现0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作用,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且通过巧妙递进的练习题闯关得出,0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约定把什么看做0。
4、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互动活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得比较充分,重难点部分有了很好的突破和巩固,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案例研讨: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在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意义,将枯燥的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肖峰老师的这节课,从课前游戏说反话开始就紧紧抓住正负数是一组相反的量进行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突破了难点。
她首先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把温度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由然而生,零上和零下温度怎么表示呢?由此教学正负数的读写法。
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也激励学生利用已有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找出数学中的一般表示方法。
然后在练习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信息分析,整理,进一步体会了正负数的含义。整节课层层递进、收放自如,很好达到教学目标。
如果能在其中加一个环节,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讨论为什么零摄氏度不能放在温度计的最下面?使学生充分理解0的分界线的意义,同时可让学生想像将温度计横过来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扩充已有数轴的知识。这样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