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倍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例1、例2、例3,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一、情境导入
师:请大家在第1行摆出两根小棒,第2行再摆出3个2根,第2行小棒的数量就是第1行的3倍。这样推理下去,第2行再摆上1个2根(大家操作),第2行小棒的数量是第1行的多少倍?为什么?
生:应当是4倍,因为第2行有4个2根。
师:要让第2行小棒的数量是第1行的7倍,应该怎么摆?
生1:摆上7个2根就行了。
生2:再加上3个2根。
师:要让第2行小棒的数量是第1行的2倍,应怎样摆?为什么?
生:去掉5个2根,只剩下2个2根就行了。
师:要让第2行小棒的数量是第1行的1倍,应怎样摆?为什么?
生1:可能就是再去掉1个2根,剩下2根小棒。
生2:两排相等就行了。
生3:相等就表示1倍。
师:那么,第1行小棒的数量也是第2行的1倍吗?
生4:应该是,因为第1行的2根小棒里含有1个2根,所以第1行小棒的数量也是第2行的1倍。
师:大家讨论得很好,看来一个量中含有几个另一个量,这个量就是另一个量的几倍。
二、探究新知
(一)抽象概念,理解“倍”
师:回到第一个图,能不能用简洁的算式来表示第2行小棒的数量是第1行的几倍呢?
生1:因为2乘3等于6,所以可以用2×3=6来表示6是2的3倍。
生2:我觉得6里面有3个2,可以用6÷2=3来表示。
生3:第1行是2根小棒,第2行是6根小棒,用6÷2=3就表示了6是2的3倍。
师:那么,怎样表示8是2的几倍呢?
生1:二(四)得八,所以2×4=8。
生2:也可以用8÷2=4。
师:按你们的理解用2×3=6、6÷2=3来表示6是2的3倍;2×4=8、8÷2=4来表示8是2的4倍。不错,但我们的问题是6是2的几倍、8是2的几倍,由于倍数还不知道,因此我们要计算得出。所以,我认为用6÷2=3表示6是2的3倍,用8÷2=4表示8是2的4倍更准确。
师:借助算式想一想,12是2的几倍?6是3的几倍?24是4的几倍?36是6的几倍?8是8的几倍?从这几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回答。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82页内容,进一步理解“倍”的概念。
(二)联系生活,运用“倍”
师:小明做了8道题,小华做了4道题,比较他俩做的题的数量,你可以怎样说?
生1:小明比小华多做4道。
生2:小华比小明少做4道。
生3:小明做的题量是小华的2倍。
生4:小明比小华多做1个小华做的题量,所以也可以说多1倍。(此问学生能说就说,不能说不引导)
师:这样看来,倍有什么用?
生:用来比较两个量。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比较两个量?请你举出两个例子,写在作业本上,并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一)
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另一个量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