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知识归纳)
一、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1、粒子散射实验:
①实验装置:
绝大多数——任沿原来方向运动。(原子是空的)
②实验现象: 少数——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极少数——偏转角度超过甚至达到。
2、原子结构模型:
①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二、玻尔理论(三条假设):
1、轨道假设:
①量子化轨道:(不连续的/一些特定的数值)
②电子在某一轨道上运转时,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向外发射电磁波,能量不变)。
③原子的状态:当电子在轨道上运转时,原子也处于稳定状态(定态)。
2、能级假设:
①原子的能量:
②能级量子化:(不连续的)
3、跃迁假设:
①释放光子:从高能级 低能级
②吸收光子:从低能级 高能级
③吸收或释放的光子的能量:( m>n )
得:,( 和都是不连续的 )
注意:①第n能级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光子频率的种类:
②能量的获得:靠吸收光子或者实物粒子碰撞。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高二物理组 卢金义 2008/05/27 班级: 姓名:
1、(2003年上海卷)卢瑟福通过 实验,
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
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
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2、(2001年上海)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
B.各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
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明线光谱。
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乙物质的蒸汽形成的是甲物质的吸收光谱。
4、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C.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D.分析物质的明线光谱和暗线谱,都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5.关于光谱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的霓虹灯属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B.白光通过某种温度较低的蒸气后将产生吸收光谱。
C.撒上食盐的酒精灯火焰发出的光是明线光谱 。
D.炽热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E.我们观察月亮射来的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6.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等于:( )
A.E-h B.E+h
C.E-h D.E+h
7.当用具有1.87 eV能量的光子照射n=3激发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 )
A.不会吸收这个光子
B.吸收该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的动能为0.36 eV
C.吸收该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零
D.吸收该光子后不会被电离
8、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10.2eV的光子照射 B.用11eV的光子照射
C.用14eV的光子照射 D.用11eV的动能的电子碰撞
9、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13.6eV的光子照射 B.用15eV的光子照射
C.用13.6eV动能的电子碰撞 D.用15eV动能的电子碰撞
10.氦原子的一个核外电子被电离,会形成类似氢原子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 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推知,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A.40.8 eV B.43.2 eV
C.51.0 eV D.54.4 eV
11.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 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12.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辐射出波长为λ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时,辐射出波长为λ2的光子;若λ1>λ2,则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将_______(填“辐射”或“吸收”)光子,光子的波长=_______.
13.用a、b两束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图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时形成的,图乙是b光照射时形成的。则关于a、b两束单色光,下述正确的是( )
A.a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较大
C.若用a照射某金属时不能打出光电子,则用b (甲) (乙)
光照射该金属时打不出光电子
D.若a光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第四轨道向第二轨道跃迁时产生的,则b光可能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第三轨道向第二轨道跃迁时产生的
14.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 Hz,今用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的发射光谱照射钠,试通过计算说明,氢光谱中有几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
1.a粒子散射实验
2.ACD
3.AB
4.ACD
5.AB
6.C
7.B
8.ACD
9.ABCD
10.B
11.D
12.辐射,λ1λ2/(λ1-λ2)
13.B
14. 4条
(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都很集中)
)
跃迁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