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1 09: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3 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
—《嘉禾征献录》洪武四年月日杭字八百号
第 13 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
材料二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摘编自《史记》
材料三 苍(张苍)迁于计相。
——《汉书·张苍传》
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确立
材料一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境内》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史记·萧相国世家》
萧 何
材料三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汉代徐干《中论?民数篇》
征发赋役
进行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一 商鞅还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自15岁以上起)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隋唐:减少隐匿户口
宋—明:以职业定户籍
元朝的户口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僧道户、儒户、灶户、渔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秦朝的户籍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按照职业划分
按照身份划分
清:户籍管理与征调赋税彻底分开
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进行税制改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
与基层社会治理
2
社会治安
社会生活
古代的基层组织
秦朝



(行政事务)
(传递政令维护治安)
均由本地人担任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基层民众相互监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行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一》
管理户籍,维护社会治安
历代社会救济
与优抚政策
3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施者
措施及特点
目的
政府(主体)
宗族
慈善组织
贞观三年四月制,天下州县并置义仓(地方保障性粮仓)。先是,每岁水旱,皆以正仓(农民上缴地租粮)给。无仓之处,就食他州。
——《册府·元龟·邦记部·常平》
重大灾害
建立仓储系统
官救民救结合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施者
内容
目的
政府(主体)
主要在重大灾害时提供救济,内容有:建立仓储系统;设立救助机构
宗族
慈善组织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钱公辅《义田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施者
内容
目的
政府(主体)
主要在重大灾害时提供救济,内容有:建立仓储系统;设立救助机构
宗族
主要提供日常生活救济,帮助宗族内部成员
慈善组织
明清时期出现,提供日常生活的救助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孟子·梁惠王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施者
内容
目的
政府(主体)
主要在重大灾害时提供救济,内容有:建立仓储系统;设立救助机构
巩固统治,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宗族
主要提供日常生活救济,帮助宗族内部成员
慈善组织
明清时期出现,提供日常生活的救助
户籍制度
基层治理
社会救济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